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书记与校长的关系
杂志文章正文
书记与校长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7        返回列表

刘运喜

书记与校长是学校的党政一把手、领头雁,他们的关系好坏直接影响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进取,影响学校工作的决策指挥,影响学校的改革发展。如何协调书记与校长之间的关系?在近年来的学校领导体制改革中,曾经出现了以下几种模式:

1.书记负责制

学校的人、财、物、事权都由党委书记掌握,学校的一切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都由书记拍板,书记是学校党委、行政领导班子的核心,是真正的当家人。校长则处于服从地位,主要负责执行党委的决议、书记的指示,名义上是一校之长,实际上只是书记的助手。这种模式有利于以书记为首的校党委把握学校办学的政治方向,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但忽视了校长的法人中心地位,限制了校长的作为。校长被置于无权的地位,很不利于学校的改革发展。

2.校长负责制

校长是名副其实的一校之长,真正的当家人,拥有学校的人、财、物、事权,有权拍板学校的一切重大事项。校党委则处于参谋地位,书记主要协助校长做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这种模式强调了校长的法人中心地位,赋予校长处理学校一切事情的实权,有利于校长发挥更大作为,促进学校改革、创新、发展。但忽视了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将书记置于无所作为位置,容易忽视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学校在改革中偏离正确的办学方向。

3.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学校的一切重大事项都由党委讨论、把关,由校长拍板、决策。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学校一切工作的总负责人,仍然拥有相当大的实权。这种模式的突出优点是较好地注意了校长的中心地位和党委的核心作用。把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既注重发挥校党委的集体智慧和参谋保证作用,又强调校长个人的关键作用,让校长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4.共同负责制

书记与校长互兼副职,对学校的一切事情均共同商议,共同决策,共同负责,有着平等的处置权。这种模式强调发挥书记、校长各自的积极性,发挥书记的监督制约作用,有利于防止校长独断专行,但容易出现“有了荣誉各自揽,出了问题互相推”现象。如果书记与校长之间的私人感情很好,则比较容易协调一致,迅速决策;倘若二人貌合神离,搞权利争斗,则势必影响学校决策、效率,影响学校改革发展大局。

5.集权制

书记与校长由一人兼任,学校的一切权力集一身。这种模式虽然避免了因书记与校长不和带来的消极影响,能够迅速决策,抢抓改革发展时机。但因个人学识、能力、经验有限,遇事找不到商量对象,听不到不同声音,极易导致决策失误,损害学校前途,也易导致家长制作风,搞个人独裁,滋生腐败。

据此,笔者比较同意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因为它更有利于校长个人决策作用的发挥,同时亦能保证学校决策的民主、科学,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法律、教育法规,保证学校获取较好的办学效益。

笔者认为,书记与校长的关系,就其内涵来说,应是:

1.党与政的关系

书记是校党委的一把手,代表党的领导,掌握着党权,主抓党务工作。校长是校行政的一把手,学校的法人代表,掌握着治校政权,主抓行政工作。他们的工作虽各有侧重和分工,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为广大的师生员工服务,都是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推动学校改革创新,促进学校发展。

2.虚与实的关系

书记主抓党务,抓思想政治工作,抓意识形态工作,保证学校办学方向。书记掌握的权力是虚的,书记的工作以虚为主。校长主抓行政,抓教育教学工作,抓实际工作,探索学校发展出路。校长掌握的权力是实的,校长的工作要务实。当然,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脱离学校实际工作孤立进行,书记也要虚功实做。学校实际工作不能无视人的思想、情绪,校长也应重视思想疏导。

3.说与做的关系

书记要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说。靠说服教育,靠理论宣传,靠道德感召。苦口婆心地说,耐心细致地说,和颜悦色地说,把事说清,把理说透,把情说真,把心说动。没有扎实的说功,没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是很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校长要抓好人的管理,调动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主要是做。靠身体力行,靠率先垂范,靠正面引导,深入细致地做,扎扎实实地做,想方设法地做,把工作做在前头,把工作做在点子上,把工作做在心里,把工作做在细微处。没有过硬的做功,没有渊博的学识,没有服众的本事,是很难管理好一所人才聚集的学校的。当然,身教重于言教,事实胜于雄辩。书记的思想政治工作也离不开做,而且要真情实感、真心实意地做。事必躬亲的校长不是好校长,校长的行政管理工作更多地要靠大会小会上号召,经常不断地说,反反复复地说。

4.远与近的关系

书记抓党务,做思想政治工作,校长抓行政管理,做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学校的一切大小事情唯校长有权拍板决定(校长负责制下尤其如此,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也只有重大决策、重大事项才由党委讨论把关)。正所谓“解决问题找校长,汇报思想找书记”。所以,当教师职工有了困难、麻烦、问题时,总是首先想到找校长,请求校长帮助解决。这就是说,校长要更多地抛头露面,为教师职工排忧解难,解决后顾之忧。而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靠书记主动上门做。由此不难得出,在教职工心目中,校长比书记似乎离他们更近。

理顺书记与校长之间的关系,是学校政治领导体制改革的关键,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的大局。

如何理顺书记与校长的关系呢?

作为书记,对校长的工作负有监督、支持、服务的职责。首先是监督,即监督校长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用权,监督校长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四有人才。其次是支持校长在职责范围内的日常管理工作,支持校长关于学校改革发展的思路设想,支持校长制定的管理措施、规章制度。再次是服务。给校长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考核奖惩教师,建设校园文化,协调人际关系当好参谋,搞好服务。努力做到在服务中支持,在支持中监督,在监督的同时搞好支持和服务。总之,书记应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和支持校长做好思想教育、困难帮扶等工作,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教师职工家中,使他们乐业、敬业、精业。

作为校长,对书记的工作应当给予足够的理解、重视、信任,自觉接受党委的监督、质询、评议。首先是理解书记的工作,定期向党委汇报自己的工作,主动接受党委的监督。其次是重视书记的工作,重大事项提交党委讨论决定,认真接受党委的工作质询。再次是信任书记的工作,自觉参加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虚心听取党委对自己工作的评议。勤政廉政,民主治校,把个人置于集体之中,努力做到虚怀若谷,闻过则喜。关心教师职工的工作、生活、思想、困难,积极协助书记做好教师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团结一致,共谋学校发展大业。

最后,书记与校长作为学校的党政一把手,要求思想一致,步调一致,行动一致。做到互相尊重不贬低,互相理解不怨气,互相信任不猜疑,互相支持不扯皮,互相关心不敌意。一切以教学为中心,一切为了学校,一切为了师生,一切为了改革发展。遇事多商量,一个鼻子出气,一个声音对外。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名誉观,不争权夺利,不揽功诿过,名利面前讲风格,金钱面前讲清白,责任面前讲是非,问题面前讲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