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空调安装事件”引发的思考
杂志文章正文
“空调安装事件”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4        返回列表

陈静静

有的时候,我经常问自己:管理是什么?是服务?是沟通?是决策?是细节?还是什么?江苏翔宇教育集团的卢志文先生说:管理就是拿捏欲望。拿捏谁的欲望?怎样拿捏这些欲望?我想,也许下面这个事例可以让我们找到一些答案。事件回放:

暑假之中,因为天气太炎热,某校后勤处决定利用一部分有限的资金为学校购置、配备两台空调。都说有钱好办事儿,果然如此。自联系到送货上门,没几个小时,两台崭新的“海尔”便随着安装工人来到了教学大楼前,引得一些闻讯赶来的老师们兴奋不已。要知道,学校教师办公室里连台吊扇都没有呀。“安装在哪?”工人们问。一位负责此事的学校领导说:“当然安装在校长室里了。一台放在校长办公室里,一台放在副校长办公室里。这两个地方是学校的门面,马虎不得。就这么定了。”就这样,“海尔”有了自己固定的家。事情到了这里,也许应该告一段落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恰恰就是这样一件看似再“正常”不过的事儿在校园内引发了很大的波澜。起先,有的老师私下里“交流”:“这是什么学校?这是什么校长?只知道自己,不知道老百姓。这样下去,还有谁愿意为工作卖命?”接着,有人“找”到了校长,讨要说法,据理力争之间,双方脸黑耳红。

我的反思

其一,管理是服务,但却是把学生放在首位,把教师放在第二,把自己放在第三的服务。

用“公仆”给我们的管理者一个合适的角色定位,应该不是过分之说。很难想像,一个不将学生放在心上的校长,会有多么出色的办学思想;一个不将教师放在心上的校长,会有多么出色的管理业绩。“不与民共乐,怎让民与你共苦?”假设一下,上述学校将空调首先安装到了学生教室或教师办公室的话,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教师们又会议论什么?别的我不敢说,管理者一定会得到一个最为宽松的舆论环境,而这恰恰正是学校各项工作求得良性发展的基础之石。更彻底地说,要想将管理真正当做为师生服务的具体措施,管理者们就要从根本上拿捏住自己“官本位”的欲望,注重管理中的“服务心态”。李钟教授说得好:有几个服务员说自己是官的?服务就是吃苦,就是牺牲自我利益,就是一心为着别人。

其二,管理是沟通,但却是“把对方放在眼里的互动式沟通,而不是单纯强加式的传递”。

案例中,校领导在没有考虑“民意”的前提下,想当然地做出了最简单的决定。也许在他看来,没有必要和教师为此事“吹毛求疵”,更没有必要作些浪费口舌的解释。如果硬是需要些沟通的话,他的那番言论便是最好的沟通。其实,这样的观点早就被我们许多成功的管理大师们指出了破绽。教师是一些具有鲜明个性、需要得到尊重的特殊人群。和他们,只有“沟”之后,才能“通”,“通”之后,方能“达”。在此过程中,管理者拿捏住教师们最真实的“人本位”欲望才是关键。有人说:“未成曲调先有情。”管理者和教师之情在何处?我看,就是不摆架子,平等地与教师交流、沟通,其实质就是“与人为善、与人为真。”

在管理工作,我们的校长还会遇到许多类似的问题,甚至是矛盾。只要管理者注重处理好一些细节问题,把师生放在心上,注重与师生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江苏大丰市南阳镇九年制实验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