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美国小班制教改实验的启示
杂志文章正文
美国小班制教改实验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56        返回列表

玫 雅

在各种教育改革方案中,降低每个老师所负责的学生数目是既简单、又受各方欢迎的方案。于是,小班制成为教育学者的研究题目和美国教改最热门的话题。美国联邦政府和20多个州的政府都已经将降低班级人数定为教育政策,在过去几年中,也已经投入或编列了数十亿美元的经费在里面。同时,加拿大、澳洲以及英国的教育界,也都大声疾呼应该缩减班级规模,甚至连日本也加入小班制改革的行列。

美国小班制的利与弊

一般的观点认为,小班制有利也有弊,似乎弊在眼前,利在长远。一个显而易见的缺点是,要花很多钱,需要更多的教师、教室和各种教学设施。相比之下,其它教育改革方案的花费,如举办教师测验,或提高教师薪金以吸引优秀人才等。就要节省得多。有利的方面是如果小班制确实奏效,将创造出庞大的经济效益。除了受教育者教育水准提高之外,也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小班制减少了每班学生人数后,似乎班上不会那么吵,学生也不会作怪。因此老师有时间专注于教学,并且激发学生创意——例如让学生分组作专题研究等。在较小的班级上,老师也有余力个别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此外,在小班里,老师也能鼓励学生讨论,指定更多需要完成的作业,同时更仔细的检查学生作业。换句话说,小班制能不能发挥效益,有很大部分要看老师能不能改变教学方式,以充分利用小班制的好处。最后,有些分析家相信:低年级学生在小班中较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出较高的自尊心,而且他们从小班中得到的好处可以维持很多年,即使学生后来回到一般的班级上课,都不会改变。但是,这些理由并没有任何调查统计数据给予支持。

研究人员分析班级大小的影响时,其中一个方法是数据分析。例如美国教育部保存的记录分析的结果显示,从1969-1997年,美国公私立小学的每名教师相对的学生从25.1下降为183,降幅高达27%。美国中学的教师与学生比例也同样下降了,从197下降为14。然而,在学生与教师比例急遽下滑的同时,学生的学业成绩却没有太大进步。美国教育发展评估机构每年举行一系列的测验,是美国唯一的全国性学科能力指标(包括阅读、数学、科学和其它科目)。他们的统计显示,这段期间内,美国中小学生的知识水准并没有大幅或持续提高。某些年龄阶层或某些科目。例如17岁学生的科学能力甚至还稍稍退步了。

迄今为止,针对小班制所作过的研究中,规模最大、最具决定性的是八十年代末期在美国田纳西州进行的研究,也因为大家对小班制兴趣高涨,研究资料一再被拿出来重新分析;同时,包括加州的教改计划,和在威斯康辛进行的小规模小班制计划。也提供了新的分析数据。在立法机构能根据教育和经济考虑而制定出合理的教育政策之前,研究人员必须先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小班制真能改善学生的表现吗?如果可以,小班制对几年级的学生最有帮助?哪一类学生能从小班制中获得最大效益々最重要的是,小班制的效益到底有多大?而下面的研究结果和分析提供了一些答案。

美国小班制教改实验内容

研究结果是不是意味着班级的大小不会影响学生的表现呢?似乎又不尽然。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学者都不太重视这些数字。例如,许多学校不只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且也尽力降低辍学率。在这段期间内,美国16-24岁的学生辍学率从原来的15%下降到11%。由于辍学生多半是成绩最差的学生,因此辍学率下滑之后,高年级生的测验平均成绩很可能也被拉下来了。

不考虑这些数据的另外一个理由,和作这类研究所遇到的困难直接相关。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非常多,很难单独探讨改变班级大小所带来的影响。最理想的状况是,美国学生全都来自于富裕家庭,双亲都受过高等教育。也都说英文,而且十分关心小孩的教育;教师也都很有创意,而且精通所教的科目;学校里图书馆、计算机和其它设备一应俱全。

但是,实际的状况却是,1995年美国学生中只有68%家里双亲俱全,1970年的比例则还有85%。不太会说英语的学童比例则从1979年的28%上升为1995年的5.1%。来自贫户的学童比例从1970年的14.9%上升为1995年的20.2%。不过,也有好消息:在这段期间内,家长的平均教育程度上升了一点点,教师水准和平均教学经验也都提高了。

最重要的是,由于人口结构的转变,很难单独衡量学生/教师比例下降所带来的影响。设计完善的实验通常以随机方式分派教师和学生到不同的班级,同时以大量取样来消除其它因素的干扰。过去35年来,美国有几百个有关教育的研究和资料分析以班级大小作为研究主题,大多数的研究都找到了证据,显示小班制确实能够嘉惠学子,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童和在课业上发挥不出应有水准的学童获益最多。不幸的是,这些研究多半设计得很糟糕,编班的时候根本没办法做到随机分配;还有许多研究不是为期太短,就是样本数太少。也很少能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单独评估小班制的影响。

但是最著名的田纳西州的研究是个例外,也因而被杰出的哈佛统计学者莫斯代勒称之为“美国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实验”。这个研究计划名叫“学生教师成就比”{简称STAR计划),是由田纳西州政府拨款1200万美元所进行的示范计划。参加实验的学校把刚上幼儿园的孩子随机编入三种不同的班级,这三种班级是:13-17个学生的小班,22-26个学生的普通班,或同样是普通班,但是班上除了教师之外,还有一位教师助理。他们让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都上同一种班级,到了四年级才全部改上普通班。为了确保教学品质不会有所差异。他们也以随机方式分派教师教普通班或小班。但受过小班教学训练的老师很少,而且也没有改用新教材。第一年有46个学区、70所学校参加实验计划,分别有超过1900个学生编入了128个小班,2300个学生编入101个普通班,还有2200个学生编入有教师助理的99个普通班。

美国小班制教改实验的结果

四年后研究计划结束的时候,参与的学生总人数从6400增加到了12000。1989年,STAR计划结束,研究人员开始分析结果。大家得到的共识并不多,其中之一是,有没有教师助理,不会影响学生表现。而关于学生需要在小班中待多久才能得到小班教学的好处,小班教学的成效到底有多大,以及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明显看出小班制的效果,都没有共识;换句话说,他们对于影响决策的重要议题,并未能达成共识。

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的芬恩和东密西根大学的阿基利斯则发现了小班教学的许多好处。根据芬恩的计算,小班学生的表现胜过普通班学生五分之一个标准差,而且在小学一年级之前,就开始显现差异。更棒的是,即使学生回到普通班上课,仍然可以保持这样的优势,一直到他们升上较高年级。

那么,五分之一个标准差究竟代表了多大的差异?假定你有两个幼儿园学生,两个人在统计上都足以代表一般学生,都在50%等级左右。也就是说有一半的学生成绩比他们好,另一半比他们差。如果你把其中一个学生分到小班,另外一个学生分到普通班。一年后。上小班的学生成绩会变成第58位百分位数值,换句话说,他的成绩胜过将近六成的同学,而读普通班的学生还是只胜过一半的同学。芬恩和阿基利斯也发现,在少数族群学生身上,小班教学的成效尤其显着:黑人和拉丁裔学童成绩进步了五分之二到五分之三个标准差。从政策的观点来看,这个发现很有意义,因为在美国,少数族群的测验成绩通常落后一般美国人一个标准差。

有些分析家批评了STAR计划和其中一些重要结论,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韩努谢克则同意学生可以从小班教学中获益不少,但是他主张,不能引用STAR的数据来证明在学生回到普通班上课后,小班制的好处还会持续好几年。有的学者指出,小班教学的效益其实会逐步累积——学生在小班上课数年后,与大班学童的差距会逐年扩大,韩努谢克却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因为如果学生在几年后依然表现良好,很难确知他的表现中有多大比例是受了其它因素影响。例如,可能和家人的支持息息相关。他分析了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都参与STAR计划的学生四年来的进步幅度,发现并不会比他们在幼儿园的时候进步更多。韩努谢克和其它学者也发现,在研究期间,或许因为学校屈从于家长的压力,让许多学童从普通班转到小班就读。STAR没有做好查核的工作,以确定教师和学生都是随机编班。他的论点都很不错,但是不容置疑的是,STAR计划的确显示,学生在只有13-17个学生的小班中学习的效果,显然大于在23个学生的普通班就读的效果,而且其中的差异具有统计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