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杂志文章正文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6        返回列表

谭昌旭 谭立杼 王 春

要实现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及学生间的均衡发展,我们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如何教育好这批孩子,是值得社会各方面,特别是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严重问题。今年我对四年级的农村留守儿童及父母和监护人做了调查,52名学生中。有18名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34.9%。父母每年回家1次的有14位,两三年回家1次的有2位,有两位外出七八年也没有回家。90%的父母回家只呆几天或十几天,关心的也只是孩子的身体和学习,不知道或根本不懂得关注孩子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监护人中,年龄在70岁以上有11名,60岁以上6名;有9名是文盲,5名半文盲。15名监护人属祖父母辈。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人格上的缺陷和心理、生理的不健全。他们大多表现为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承受挫折能力差。有的自由散漫,拉帮结派,我行我素,自制力差;有的性格内向,感情脆弱,情绪消极,逆反心理强;还有的好逸恶劳,享乐主义,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采取了开好三个会、办好三个活动的措施;

开好三个会

1开好留守儿童监护人会

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在家庭教育孩子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这些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与孩子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代沟,导致监护人教育水平的浅层次化。他们要么是不管不问,要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大多是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他们能做到的只是关心孩子的安全与身体健康,其次才是学习和物质上的满足(以便向孩子父母交代)。对于良好品行和习惯的形成,只能是顺其自然。鉴于这种情况,我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首先对监护人讲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儿童成长的主要场所,是孩子成长的关键。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会对孩子产生终身影响。所以,儿童应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种共同生活能为儿童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提供理想环境。他们的父母不能做到这点,就需要监护人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子女造成的不利影响。

怎样营造这样的环境呢?一是监护人要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不仅关心孩子的安全和身体,还应从精神上、心理上关心孩子,遇事和孩子商量,多和孩子沟通,知道孩子想的什么,让孩子有话愿对自己讲,充当好父母的角色。管教孩子要宽严适度,既不能溺爱娇宠,也不能放任自流,该管的,坚决要管(如不良习气、沉溺网络游戏等);不该管的就不管(如孩子的个人隐私等)。监护人确实不好把握的就要和老师商量。有个别父母打工收入较高,家庭环境又相对优越,而与孩子长期分离,因没尽到父母责任而内心愧疚,就想用金钱补偿感情,结果造成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在同学中摆阔气。甚至整天出入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养成不良品行;他们还认为学习不重要,将来像父母那样外出打工照样挣钱。针对这种情况,我就以部分孩子因金钱而犯罪的事例教育监护人,让他们明白,这样做对孩子不是爱,而是害。父母从小要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品质,懂得乱花钱的害处,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因此,监护人一定要严格控制孩子的零花钱。

二是每过1-2周,让孩子和父母通一次电话,汇报自己这周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及时和父母沟通,开展亲子互动;每个月至少给父母写一封信,谈理想,谈人生,谈道德。父母也要及时回信,积极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给孩子正面教育,真正关心孩子,让孩子切实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时,监护人也要和孩子父母通话,真实介绍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在家及在校的表现,尽量多谈孩子的优点和取得的进步,少谈缺点和失误;发现孩子有异常表现,及时通知老师和孩子父母。

三是监护人至少每周到校一次和老师交换情况,或者与老师通电话;既了解孩子在校表现,也把孩子在家学习、生活情况告诉老师,出现问题与老师共同商量解决。

四是请个别家教成功的监护人谈经验和教训。现身说法,教育其他的监护人,让监护人之间相互交流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和采取的教育措施。

2开好留守儿童会

每月末,我定期在班上召开一次留守儿童会。让他们每个人畅所欲言,谈自己这个月的家庭生活情况,学习上取得的进步。以及和父母通话、通信的内容。如果有谁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及时提出来,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出主意帮助他解决。

3开好留守儿童父母会

利用重大节假日外出务工人员集体返乡的机会,召开留守儿童父母会。我首先在会上介绍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讲述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让他们明白,自己有权利把孩子生下来,就有义务把他养大。父母挣钱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还要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即使挣一座金山又有什么意义?

父母的爱可以为儿童营造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而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则是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要。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无法替代的。所以,父母应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努力创造条件,教育好子女。父母有条件的,可以把孩子带在身边,在打工地上学。如果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的,最好想法留一个在家里。即使双方都要外出,也要尽可能安排有文化、懂家教的监护人。假期里,尽量安排孩子到父母那里住一段时间,感受一点父爱和母爱。

办好三个活动

1办好主题班会活动

一是针对个别留守儿童不理解父母、怨恨父母的思想,我在班上举办了“感恩”主题班会。教育孩子首先要感谢党,是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你们的父母也才能外出挣钱。这在过去是连想都不敢想的。其次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的生命。虽然,你们现在暂时和父母分离,但要理解父母,哪个父母不想和自己的子女生活在一起?他们辛辛苦苦养育儿女,还不是想把子女教育好,希望子女们长大后能成才。他们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吃尽苦头,是为了改变家庭环境,为了儿女们茁壮成长。所以,为了让父母们放心在外工作,你们在家要安心读书,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回报社会。同学们也纷纷发言,谈理想。谈父母打工的辛苦和对自己的关心。

二是对部分学生和家长存在“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举办“读书有用吗”主题班会。请返乡的外出打工人员,以切身体会谈打工生涯的艰辛,谈在外没有文化的难处,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打工的收入。绝大多数父母都不希望自己子女长大后成为打工仔。个别成绩较差,有这种想法的留守儿童当即表示,即使将来长大了要像父母那样成为打工仔。现在也要努力读书。

三是针对个别留守儿童自理能力差的特点,举办“我是家里小主人”主题班会。教会孩子自立自强,学会做家务事,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监护人不在时,能自理生活;农忙时,还要帮爷爷、奶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2办好课外活动

积极组织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学校的各种兴趣小组;有目的、有计划地在班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读一本好书。唱一首好歌,讲一个好故事等。这些活动既培养了留守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也让他们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到学校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淡忘亲情的欠缺,消除孤单,以热情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3办好“手牵手”活动

针对个别学生有歧视留守儿童的思想,消除留守儿童心理上的自卑感,我发动班上的非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结对子”,交朋友,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除了采取以上几种方法外,在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时,我首先把贫困留守儿童列为考虑对象,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还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备课、上课。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课堂提问,由浅入深,尽量照顾留守儿童。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关心他们的思想变化,增加情感投入。

留守儿童的父母为社会建设出了力,流了汗,贡献出了青春年华。他们的子女理应受到社会的公平对待。从人文关怀角度看,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有权利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爱;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看,儿童就是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如果他们在成长中偏离正轨,势,必增加社会的负担。所以,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体系,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