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高中教学过程管理如何实施
杂志文章正文
高中教学过程管理如何实施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0        返回列表

崔 勇

提起教学管理,经验主义者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过程管理与终端管理(也称目标管理)两种模式,有的管理人员将二者综合使用。有的管理人员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后者以为高考质量奖惩方案就是管住教师、激励教师的尚方宝剑,只要奖金高,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教师们就一定会辛勤耕耘,努力工作。其实这一招只对少数人奏效,调查表明,有惰性思想的人占71%,人的绝大部分行为都不是自愿的,而是在某种诸如制度、规范、管理等的约束下才能顺利完成的。因此,只顾年初订指标年末算总帐的目标管理,很容易造成一旦有什么失误就无法补救的局面,往往给人留下的是后悔和遗憾。但过程管理是琐碎复杂的,特别是高中学校规模一般都比较大,被管理的对象多,所以管理难度也相对较大,学校管理者也会有惰性思想,不愿意平时扎进繁杂的细节管理之中。一个不愿意管,一个不愿意被管的思潮占据主流,过程管理就会流于形式,目标管理就会倍受青睐,这样的结果只会造成年复一年的后悔和遗憾,他将像毒瘤一样占据人们思想,使过程管理无法深入持久地落实下去。只重视目标管理,而忽视或放松过程管理的学校,往往成绩一般,不能形成学校特色。许多名校之所以办出了特色,是因为管理者思路形成并确立了奋斗目标后,重视了常规管理,而且坚持不懈,将每一个管理细节都落实到位,久而久之,这项工作就成了教职工的自觉行为,占据学校主流,成为学校特色。由此可见,教学管理有目标是基础,重过程是关键。

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评价体系

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评价体系,是学校落实过程管理的依据和目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学校管理就没有标准、没有章法。因此学校必须建立《教职工考勤管理规定》《教学管理制度》《班主任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等章法。《教学管理制度》中的教师备、教、辅、改、考、评、研七环节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管理规范,对各环节的检查督办要明确责任人,对质量标准要提出量化体系和奖惩方案。制度建设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可操作性,过于原则不便落实的制度实用性不大,多半形同虚设,一纸空文。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多方兼顾,力求完善。目前,贫困地区各县市高中学校为数不多,一般两所,多则三所。由于办学资格等级差异,生源质量也存在很大差距,所以在同一县市高中教学质量没有可比性,而跨县市比较,由于地区差异、办学条件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没有多大触动性和激励性,再加上高中绝大部分学校实行课任教师大循环,即从学生进校到毕业,任课教师基本不变。笔者也调查过几所高中,因为上述原因,学校基础年级期末兑现几乎没有考察过教学成绩。主要侧重于各种政策性福利津贴的发放,每月发放的奖金也是课时工作量津贴。因此,各校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还仅仅依靠《高考质量奖惩方案》。这个方案三年一个轮回,它的奖惩依据就是高考各类上线人数,这种兑现看似简单易行,实际上存在很大缺陷:它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忽视了三年漫长的努力历程;高考毕竟是偶尔一次考试,虽然意义重大,但也存在不确定因素,结果和过程不一定完全成正比,偶有现象导致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教师三年来的得与失,这种不考察过程的终端评价,很有可能给教师带来不公平现氦这种“算总帐”的纯目标管理做法,不利于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全面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不利于基础年级教学工作的管理;对教学质量评价周期过长,过于笼统,不利于及时全面的总结成绩找出问题,不利于亡羊补牢。所以,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必须改革:

1我们每月核算教师工作津贴时不仅要考察其“量”。更要评价其“质”,将津贴作为教师工作“质”和“量”的综合评价奖金来发放。这样可以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教学各环节的落实和效果的提高。

2结合高考目标制订各年级各学期的阶段教学目标,将巨额高考奖金分散一小部分到高一高二各学期,把基础年级教学质量纳入奖惩范围,体现学校教学管理与评价的经常性与系统性,让教师时刻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功夫在平时,高考不慌惊”。基础工作做好了,综合目标的实现就容易多了。

3将短线学科的教师教情、学生学情等因素一并纳入孝评奖惩范围,让师生体会到只要有付出就有回报的喜悦。

4推进“捆绑式”评价方式,促进教师团队精神形成,坚决反对单科突进的个人英雄主义,促使教师形成合力,发扬团队精神,发挥“1+1>2”的特殊功效。

加强队伍建设,端正管理思想

高中学校管理者特别是中层干部,既是学校各项制度的率先垂范者,也是制度落实的促进者。“打铁需要本身硬”,因此学校配备的管理队伍必须是业务上的骨干,工作中的能手,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必须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前面一个样,后面一条行”“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管理队伍身先士卒,教职员工必然会上行下效,学校管理制度的落实就不会流于形式,工作兑现也不会困难重重。

管理干部除需要有精良的业务素质外,还必须有端正的管理思想:一是执行制度要公,按制度办事,不做人情,不开绿灯,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二是要“勤政”,工作检查要及时,过程管理要到位,工作督办要认真,工作兑现要动真。要不厌其烦,坚持不懈。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能“只刮风不下雨”,更不能遇到阻力就泄气。只要管理者有决心和恒心,常规工作就能形成风气,形成特色,久而久之,教学质量就会登上新台阶,办学效益就会更上一层楼。

发挥部门职能,促进过程管理

高中学校规模一般都在3000人以上,机构多,摊子大,事务杂。学校管理仅仅依靠领导班子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教学工作管理涉及点多、线长、面广,教务处必须充分发挥教科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下设机构的职能作用,上下互动,整体联动。备、教、辅、改、考、评、研等七环节的落实情况必须一月一检查,一月一通报,一月一兑现。否则过程管理就会流于形式。“三字经”式的教案、“信天游”式的课堂教学、“蜻蜒点水”式的课外辅导、“走马观花”式的作业批改、“应付差事”式的质量检测、“订正答案”式的考练讲评、“假大空”式的教学研究等就会应运而生,不扎实的教学管理必然会形成不扎实的教学风气,基础不牢,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而学校要真正把教学环节落实到位,检查评比兑现就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对一两百名教师的教学常规每月进行检查,无疑是巨大的,教务处就可以考虑让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都参与进来,发挥他们的管理作用,分科划片包干。为防止检查走过场、敷衍了事,教务处要搞好培训,做好指导,甚至有必要进行复检抽查。同时要求检查人员必须对被检查事项评等定级,分出优良中差、上下三等。教务处对检查结果进行集中公示,并与当月津贴挂钩。这样,检查人员既要把工作做得符合学校要求,又要让被检查对象心服口服,就必须深入实际、实事求是。这样,不仅各部门的能动作用、管理权限得到了很好发挥,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也落到了实处,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将有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