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多激励:开发教师潜能的优化策略
杂志文章正文
多激励:开发教师潜能的优化策略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2        返回列表

朱永芳

激励是现代管理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由于激励满足了人的不同层次的“需要”,从而使人的潜能得到有效地激发和释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为什么要吝啬自己的赞赏呢?赞赏如阳光,给人以温暖,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如何通过赞赏、激励来充分发挥教工的才能呢?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寻求突破。

增强服务意识,以情激能

现代管理应是人性化管理,管理者要本着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促进人,发展人的出发点。加大情感的投入,增强服务意识,为下属发挥才能、施展才华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团结友爱的工作环境。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使他们有“安全感”,更有“归属感”。比如我校想教工之所想,积极为教工办实事、做好事——为了把教工从繁重的家务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我们开设了幼儿上学接送车、食堂供应洗净菜、每月定期发放日用品、代充液化气等特色服务;为了让教师在校有温暖如家的感受,我们每天都为一线教师免费供应早餐;每年都要为整生日的教工组织集体生日Party;逢年过节,派车送路途较远的教工回家等等,都已成惯例。这些服务措施,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温暖了人心,增强了凝聚力,使教工都能“以校为家”,自觉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观,激发了他们大干事业的豪情壮志,大显身手的强烈愿望。对于教师在工作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无情工作有情做,不求全责备,而是积极为他们出谋划策,共同分析症结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觉得天生我才必有用,感受到校长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效应。

强化目标意识,以需激能

教师的自我实现就是希望能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教好学生。赢得学校、家长、学生的认可和赞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管理者就要据此科学设定激励目标,满足教师不同层次的“优势需要”,以此引起他们新的更高的需要,促使他们能力的不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优化。要使激励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要考虑到激励目标要能够充分体现能力本位的价值观,目标设置既不能高不可攀,又不能唾手可得,要“跳一跳,摘得到”。二要根据教师不同的需要、不同的气质、不同性格类型采取不同的奖励措施,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灵活处理,提高奖励的效果,充分发挥奖励的导向作用,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绩效的目的。三要注意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的有机结合,偏向任何一种方式都会“减效”乃至“失效”。我校在制定“奖惩方案”时,把绩效与奖金、职称、评优、荣誉、升迁挂钩,按能取酬,强化正负激励,重奖重罚,恩威并施,使奖励既满足生理、生存的低层次需要,又满足尊重、成就、荣誉、地位、个人发展等高层次需要。让能者扬其能,能者多其酬,能者有其位,充分体现能力本位、效益优先原则。

总之,以能为本、以需为纲的目标激励,有助于形成激励一努力一绩效一奖励一满足并从满足回馈努力的良性循环,推动人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是培养能人、强手的有效手段。

唤醒自强意识,以能激能

近年来,我校通过外引内培,造就了一支“名师梯队”,这支队伍是我校最为宝贵的“资源”。我们通过大力宣传他们的发展成长史、展示他们的辉煌成功路,一方面满足梯队成员的成就感,促进他们自强不息,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通过这个无时不在的隐性“比较过程”来激发青年教师的上进心、成就欲。觉醒他们的主体精神,唤醒他们的自强意识,促使他们经常对自己进行实事求是的反省和评价,不断自我激励、自我鞭策,自我砥砺,自我超越,把他们的发展提高变为他们内在的迫切需要,成为他们的自觉追求,实现“以能激能”的目标。

事实证明,“以能激能”促进了个体的自我激励、强化了成员之间的相互激励,是培养“能人”的好办法,是促进青年教师拔尖,脱颖而出的一条“捷径”。在近几年的青年教师优课评比中,我校共有55人次获得市级以上一等奖,占全通州市获奖总人次的40%。其中全国一等奖4人,省一等奖2人,南通市一等奖15人次,通州市一等奖34人次,参赛者的一等奖获奖率高达96%。这一“辉煌”成绩的取得。又成了新的激励因素,有效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激发全校上下人人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以能激能”形成了良性循环,对我校优秀教师群体的形成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