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职称评定不是终极目标
杂志文章正文
职称评定不是终极目标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6        返回列表

夏 斌

职称的评定是一个优中选优的工程,更是一种有着许多细化的条条框框,它所表现的是一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的实绩。目前的职称评定在经历了最初的粗略阶段开始走向了精细管理,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现在评职称想说爱你不容易

又到一年评职称时,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确,高级职称是个槛,更是一种荣誉和实惠。因为有了高级职称的光环,教师就可以享受到每月很高的职称工资了。但是并不是每个人具备了条件都可以顺利过渡到高级职称,每校都有名额的限制,因此,竞争在所难免。

职称,如同马拉松的领奖台,教师在经过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长跑之后,一齐奔向“高级”的领奖台,途中的教师们表现如何呢?在切身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刻,粗鲁与诋毁同在,友情也在瞬间化作烟灰,荡然无存。对面不说话,见面不打招呼,成了“相看两都厌”的仇人。

笔者身边就曾发生过两起教师因评职称而相互告状,终了成了仇人的事例。第一例是学校的中层干部因为自己的爱人评职称,当他发现爱人公示的分数没有进入既定的八个名额之内,而是排在第九位时,心中便对排在第八名的老师开始“找茬”,到教育局“揭发”,最终“损人利己”大功告成,第八名的老师下来,他的爱人上去了。从此,两人形如异人。第二例也是发生在分数公示之后,情况和上面的例子一样,一名女教师告排在她前面另一名女教师没有做过班主任,结果这名教师反过来说她的一张证书是假的,就这样大打出手,结果一方住院,另一方花掉万元医药费。

当然,我们都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教师“愁”的首先应该是自己,没有真本事,何敢战沙场。更不能靠挖别人的墙角来垫高自己,既不利于团结,也不利于工作。应该重新审视自己,解剖自己,找出差距,努力弥补,活得让别人服气,也让别人活着开心。

盼望着职称不拘一格降人才

对一个相对年轻化的学校来说,年龄偏长的教师有时只注意工作和提高升学率而不善于“经营”自己的证书,那么在评定高级职称的时候,肯定比不上那些年轻的同行。就拿小学来说,当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一定的标准后,上级就不再下达高级的指标,这样的话,很多的一级教师都要排队等候在高级的门槛之外。默默地等待老教师的退休或学校的扩容。学校的扩容已不可能,那就苦等退休吧,又要等到何年何月呢?这部分一级教师多数是一线教师,其中更不乏优秀教师。他们不是不够高级的条件,而是没有名额。这样下去势必影响着这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上进心,付出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对他们不公平。甚至有的教师等到退休也不一定能评上高级教师,他们只能抱着深深的遗憾离开曾经站过30年的三尺讲台!在没有高级指标的前提下,学校应该在一级教师里面评选先进的优秀教师,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让“英雄流血不流泪”,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人文关怀和理解,教育更应如此。

既有的职称多少楼台烟雨中

回头再看看那些评过高级的教师,已经有一部分人失去了工作的原有积极性,与评定高级之前判若两人。在他们看来。小学高级就是他们最高的追求。涨了工资,工作就可以敷衍了,没人能把我的高级职称拿掉,也不能将上涨的工资减去。以前的工作热情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混”日子的行为,这部分所谓的高级教师还不如一级教师的工作劲头,说白了,他们是拿着高级的钱做着一级的事情。

笔者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在进行高级职称评选的同时,是否能将工作同时放在如何发挥既有的高级教师的专业水平上,让他们做高级教师应该做的工作,承担着高级教师理应承担的责任。已有的高级教师如何在工作中永葆高级的形象和工作业绩,是不是也应该有所规定。比如在一学期中,高级教师如果没有达到既定的实绩,学校或上级部门给予一定的说法,保留高级职称罚掉当学期的高级职称工资或者是降级使用。只要这样才能让还未走进高级门槛的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让更多的一级教师昂扬斗志,不再认为高级是最后的山头,而是个全新的开始。同时也给那些“不学无术”的一级教师敲响了警钟,要么望而却步,放弃追求晋级的机会,要么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当然,教师晋级高级职称的目的既是名声的好听,更主要的是能拿到高级职称工资,当工作与经济挂钩的时候,教师就不会掉以轻心了,他们会想方设法保住自己的高级名声和待遇的,工作积极性就能得到自然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