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专业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杂志文章正文
专业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4        返回列表

冯善斌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专业引领,是指教师在专业人员的引领下,通过对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对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实际问题的研讨与实践活动,以实现预定发展目标的一种途径和形式。

专业引领的主要内容

1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的引领

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表明,教育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是来自于旧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束缚;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也都是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实践的结果。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教学理念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对教师专业发展直接产生影响作用的,主要是新课程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教学观、评价观和质量观。

教师观: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由过去居高临下的传统权威变成了师生平等互动过程中的首席。

学生观: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感情、有着巨大发展潜能的正处于发展过程之中的活生生的人。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教材观:教材不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来源,不是法典;教材本身只是融学科知识、能力训练、现实生活和思想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教学载体,是一种工具和中介,教材只为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空间。

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要对教材进行创生和开发,要创造性地把教材、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等因素整合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沟通与合作的过程,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创奇迹的时空;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和获得发展。

评价观:新课程教学评价的要素是多元的,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不仅要重视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也要重视对教学的动态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素质。

质量观:新课程教学的质量体现,不是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上,而是要看学生是否获得了真正的发展以及发展的速度和水平等。

2教育教学实践方法的引领

教育教学实践方法的引领是指引领人员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教育教学思路的拟定、教育教学方案的设计、课堂教学行为调控等方面的引领。

第一,教育教学内容要全面开放。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组织教育教学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包括教材知识,也包括教师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还包括其他一切学生可能接触到的图书、音像和网络中的教育教学内容资源。

第二,教育教学方式要灵活有效。教育教学方式的灵活,主要指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多种教育教学方法施教;教育教学方式的有效,主要指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互动探究。平等合作,指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成为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组织者;互动探究,指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批判、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生成、构建思想和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更要努力调动学生接受教育和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探究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教育教学组织形式要灵活多变。教育教学组织形式要着眼于教育教学内容、学生身心特点和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要成为教育教学之需。就教学而言,采用班级集体授课、小组合作教学与个别辅导的结合使用,课堂座位的多变组合,教学情境的全新设计,与社会和大自然的实地接触等,都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广阔、充裕的时空条件。

第四,教育教学手段要多样化综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用电影、电视、投影仪、幻灯片、因特网等多种媒体和手段,实现教学的声、光、色、味、形、图的有机配合与生动再现,这将大大提高教育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教育教学管理要充分民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用师生间的平等来创设和构建民主的教育教学环境。

专业引领的操作方法

1阐释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决定其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相应的行为方式。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让教师掌握并形成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引领人员可采用讲座、学术专题报告、专题理论研讨、教学问题诊断、案例评析、教学专题座谈咨询和引导自学等形式,让教师全面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就教学思想理念的引领来说,主要包括: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课程教材教法的分析辅导、课程标准与学科课堂教学问题的评析等等。

2共拟教育教学方案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在教师掌握了教育教学思想,形成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引领人员要与教师就某种教育教学内容或现象在共同探讨的基础上,引领教师并与教师共同拟定出教育教学方案。在共同拟定教育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引领人员既要发挥引领作用,更要指导教师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和风格的教育教学设计,并使教师学会独立拟定教育教学方案。共同拟定出来的教育教学方案,要符合教育教学科学理论的要求,要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

3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尝试

在教育教学方案拟定好了之后,引领人员要与教师一起将共同拟定的教育教学方案直接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以教学为例,引领人员要引领教师将拟定好的教学方案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实施教学方案,验证教学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教师使用共同拟定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引领人员要深入课堂,关注、考察和记录执教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与拟定的教学方案进行比较,寻找出与教学科学理论的差距,以备在教师教学尝试之后与教师一起讨论进一步修订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

4引导反思教育教学行为

就教学来说,在教师拟定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实践尝试之后,引领人员要安排和组织教师对教学尝试情况进行反思和评议。在这里,引领人员和执教者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行为进行自我反思,说明设计思路,找出教学预拟方案与教学行为的不和谐之处,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案;同时,引领人员要让其他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师对教学设计和执教教师的教学行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建议。在此基础上,引领人员

要总结大家意见,进一步引导教师将教学尝试行为的反思意见落实在新的教学行为之中,改变原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把思转化为行。这样经过几次反复,直至创生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

专业引领的基本要求

1对教师的专业引领要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适当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指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强专业能力,使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但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水平层次、不同专业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和水平又是有差别的。因此,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目标定位要切合各类教师的实际情况,引领内容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引导方法要灵活、多样、有效。

2在专业引领中,要充分发挥引领人员和教师双方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引领人员既可以是教育科研的专家,也可以是教研部门的教研人员。还可以是既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科研专家对教师的引领主要是教育教学科学理论的引领,教研人员对教师的引领主要是把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的引领,第一线骨干教师对教师的引领主要是具体实践操作的引领。引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水平和引领能力,在对教师的专业引领过程中,既有对教师理论上的指导,又有实际的教育教学示范;既要参与到教师学习、研讨的过程之中,又要对教师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评析,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措施,善于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引领人员一方面必须具备丰富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又能对引领工作有高昂的工作积极性,要乐于从事引领工作,这才能保证引领工作的顺利和有效。在专业引领过程中,作为接受引领的教师,要有积极上进的精神,要确立“我要学习”“我要发展”的思想,在接受引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积极配合,要向引领人员虚心学习、认真求教,要深入钻研、努力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提高,促进自己的专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3对教师的专业引领要到位而不越位

引领人员对教师无论是教育科学理论的引领,还是教育教学实践的引领,都要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到位,就是给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不越位,就是引领人员对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是发展的真正主体,专业引领人员无论怎么引领或指导,都不能也不应该代替教师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引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引领。因此,专业引领人员要立足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独立的教育教学和实践研究能力来引领教师,要通过到位而不越位的引领,使教师真正能够获得良好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