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学校品牌管理的战略措施
杂志文章正文
学校品牌管理的战略措施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3        返回列表

王慧杰

打造学校品牌理念,培养品牌素质

具有品牌理念和意识是建构学校品牌战略的首要前提。经营和管理学校品牌,必须塑造特色鲜明、体现品牌理念的现代化学校。我们应该树立品牌意识,拓宽宣传渠道,在主流媒体进行学校形象宣传;办好学校网站,充分应用网络的渗透性和广泛性;做好教育情报的搜集工作,不断调整宣传策略。学校品牌理念的建设要有新思路,推进学校品牌理念的建设,加强管理,提升质量,树立形象,扩大影响。形成学校品牌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性局面。校长应带头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拥有超前发展的勇气,迅速掌握学校品牌经营的本领。在一切影响品牌经营的因素中,人是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学校要把培养名师作为品牌经营的重中之重来抓,建立有利于名师成长的机制,建设有利于名师成长的制度,创设有利于名师成长的环境,使学校拥有一支与自己品牌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设置学校示范专业

品牌企业一般都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品牌学校也拥有自己的品牌专业。在建设学校示范专业时,着力培养有地方特色、有学校特色的示范专业,突显学校品牌的亮点。示范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是学校提高品牌竞争力的重点内容,是学校品牌经营和管理的根本所在。因此,对各专业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努力提升专业水准。制订示范专业设置标准及课程设置体系,体现课程设置“以能力为本、以就业为准”的方针。在现代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在教学方法上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改革,以信息技术带动专业教学现代化,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进一步提高示范专业的质量。

开发学校校本教材

编写校本教材能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更能提升品牌学校的办学品位。目前。在国家鼓励开发校本课程的大环境之下,紧抓这一有利契机,加大各课程的教材建设力度。成立专门的教材建设领导小组,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编写出适应时代发展、适合专业特点、切合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以配合目前现代化社会学校教学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培养教育科研骨干,使教育教学研究符合教学实际,凸现品牌学校的特色。

导入CIS战略

CIS包括三个系统:理念识别系统(M1)、行为识别系统(B1)以及视觉识别系统(VI)。理念识别系统是CIS的内核和灵魂,是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的基础和依据。行为识别系统是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来表达理念,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视觉识别系统是通过一系列独特的色彩、图案以及声像文字来表达理念,使人们能够对企业印象深刻。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密不可分。导入CIS战略,可以发挥其理论指导作用为学校品牌进行服务。学校品牌经营与管理,应以理念识别系统为指导,确立正确可行的学校品牌理念;依靠行为识别系统的理论精华,提高学校整体行为规范水平;借鉴视觉识别系统的思想。创办有特色的学校品牌。总之,学校品牌的经营与管理,就是CIS的理念与技法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

学校品牌经营与管理要与科研相结合,坚持科研先行。学校管理层应把发挥教育科研引领作用作为学校品牌发展的重要策略,深入思考发展进程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教育科研良好氛围,高度重视教育科研。一些具有特色的名校和百年老校,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积淀,因此应传承该类学校教育传统和教育教学实践的科研成果,并进一步发挥这些研究成果的效益,满足人们对该类学校优质教育教学的强烈需求,促进学校均衡发展。制定教育科研行动计划,对教育科研的目标、地位的估计、竞争对手情况和与本身的对比分析、工作思路、重大工作和完成时间节点安排等作详细分析和操作安排。同时,结合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科研,真正凸显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体会教育科研在形成学校特色、实施课程改革、建设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要求确立改革创新的经营意识

学校品牌的长远发展需要依靠创新的力量,学校只有用发展的观点来办学,努力开拓创新,才能打造品牌、保持品牌和发展品牌。在不断发展变动的状态下,学校品牌经营唯一可行之道就是持续创新,不断调整教育、教学、科研和经营管理战略与战术,并不断打造学校及学校品牌,使竞争对手防不胜防。没有创新功能的学校组织,不可能存在很久。不可能存在于大变革、大发展的舞台上。因而,永续创新理念和过往的改革运动在一些层面上是有区别的。质量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等行动方针与运作方式的重点是锁定在学校用于与竞争对手相区分,以保持永续创新优势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