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学术引领:最具内涵的教师管理
杂志文章正文
学术引领:最具内涵的教师管理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5        返回列表

庞荣瑞

我是湖塘桥实验小学和星辰实验学校两所学校的法人代表,两校共有137个班级,中层以上的干部有80余人。

要办好这样较大规模的学校,因素当然是多方面的。在我的心目中,除了外部因素外,学校内部有两个标志性因素决定了办学水平。其一是精英群体的数量和质量。我这里讲的精英群体并不完全是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为标志的。所谓“精英”,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包括本校各学科挑大梁的中坚骨干教师、在本地区出类拔萃的优秀教师、在省内外有知名度的名教师。这些精英,他们应该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专业特长,令同行刮目相看。其二是精英群体的合作水平。精英不一定指个人,更应该在精英人才的周围凝聚一批人。群体每一个人都应有强烈的团队意识,有合作竞争的积极意向。我们常看到教育界有些优良人才,本人一旦成名,就疏远了他(她)成长发展的教师群体,成为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墙头花,这是学校管理者最不愿意看到的问题。

像我们这样两所在社会上有较高信誉度的学校,多年来积累了不少的优秀师资。一方面,当年优秀的毕业生云集这里。加上学校氛围的熏陶,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快速成长,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多种原因,中层干部及校级领导还不断地向这里流动。原来在初中或小学担任过校级领导而在这里当教师的不少于6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假如我们不从学术方面引领,不形成崇尚学术的氛围,优秀人员都把发展目光盯在学校的干部岗位,矛盾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虽然我校中层及其以上的岗位有这么多,但还是不可能满足单一的官本位需求。当然我们可以对外输送干部,但这种输送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数量是极其有限的。因此,要通过积极引导,强化教师的学术意识,削弱官本位意识;要在校内达成共识,教师的发展首先是专业水平的发展。学校内部有两种不同的专业,一种是教育专业,一种是管理专业,这两种专业都可能出人才。有些教师教育专业水平很高,但不一定是管理方面的人才,这样的教师也应该在校内有较高的地位,因而发展学术型的教师是学术引领的主要目标。

学校也需要优秀的管理者。学校管理岗位设定和干部配制,不是权力的分配。在干部的选拔问题上,不仅要把好人口关,通过教职工民主参与形式把教职工信任的优秀人才选拔到管理岗位,更要在岗位上予以学术引领,要让他们真正体会到靠自己的学术水平建立威信才是真正的发展。他们不仅是一个优秀教师,而且应该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校长崇尚学术,就会做自己追求的事。我做的事可归纳咸三管:一管宏观(涉及学校全局的重大决策),二管微观(反映运行状态的细节),三管“难管”(解决别人代替不了的问题)。

学术引领,学校也需要培育学术型的精英人物。打个比方,萝卜煮萝卜,做出的菜仍然是萝卜。只有将萝卜与牛肉或羊肉等其他高质量的食物同煮,才能做出非同于萝卜的菜肴。现在很多学校,都知道到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请些专家或学者来校讲学,这是不错的举措,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请学者或专家来校不只是拍几张照片,标明自己也在走向教科研;二是学者专家讲完就了事,没有学校内部的人员衔接。学者或专家是不能代替学校搞教科研的。他们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拓宽我们的视野,或对教科研工作做些指导。如果学校没有几位或一群精英人物作为校内的“领头羊”,学校学术水平的层次是不可能提高的。对精英群体的培养既要有重点,也要舍得花钱。要让他们更多地参与省内外的学术活动,让他们承担或主持重点课题的研究,让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建立学术威信。精英群体的质量或数量得到有效的提升,校内自然会形成崇尚科学、崇尚学术的氛围。倘若在一个学校里,搞研究、有水平的人得不到弘扬,而让一些官本位意识强、会钻营的人得势,这个学校也就谈不上有学术品位。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术引领就是营造一种适合人才成长的氛围,让有发展潜力的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主动地发展。

我校从2003年起成立了“星韵教科研协会”。这个协会将以崇尚学术、推进学校教科研、促进学术型人才成长为宗旨,把两所学校有志于教育科研的人员组织起来,整合成学校的科研力量,让学术引领有组织保障。我校还组织学术性的专题研讨活动,每学期安排15-20次。活动中,我们倡导“非行政”“非权威”“重学术”,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参加,自由发言,说真话。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些学者多次来我校与教师对话,他们觉得这里追求真实,不训假话,感觉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