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校长要用心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杂志文章正文
校长要用心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3        返回列表

况晨光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意识

1不能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可有可无。近年来,全国又有一些校园内的孔庙,因校建等原因被无端拆毁,这是一种典型的无视校园文化建设的错误做法。校园文化不是一个空洞、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东西。作为校长,不能把校园文化建设看成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应把建设好校园文化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

2不能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可早可晚。校园文化建设根本不存在等时间或等规模的问题,但确实存在有意和无意之分,从而导致出现效果或好或差的不同。众所周知的西南联大,虽然当时的办学条件较差,但由于从一开始就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培养出了许多顶级的优秀人才。

3不能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可好可差。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校长,要自觉强化文化治校意识,不能只会急功近利抓学校的有形成果,而轻视师生的文化需求与培育,要懂得只要学校形成了润物无声的校园文化氛围,对提高教学质量,对师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都会产生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

明确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1要展示学校形象的物态文化。校园物态文化主要可体现在三种形式上:①校园建筑。比如校门、教学楼、文化墙等。②校园雕饰。比如假山亭阁、绿地花卉、各种雕塑、“校训石”“校志碑”等。③校园服饰。如要求师生分别统一着装。当然,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学生的衣服旧一点,只要干干净净,一样能显露出物态文化;学校房子差一点,只要安全、整洁,能让大家感受到每一幢校舍、每一面墙壁都在说话,大家的心态与周围的物态能融为一体,那就是校园物态文化。

2要维护学校运转的管理文化。校园管理文化要靠管理去实施,只有当校长建立起了一整套人性化、弹性化的管理制度,让师生的生活起居、学习工作等各种行为得以规范,并能围绕学校的整体目标实行有机高效运转时,那才能体现出管理文化。如果校长在管理中缺乏人文精神,提出的要求大家听而不闻,制定的制度大家视而不见,那就谈不上有管理文化。

3要体现学校灵魂的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不仅体现在国旗、校旗、校徽、校歌、校史、校训、校铭和校标一上,更体现在校长的教育思想、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学校的道德水准、价值取向、文化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和课余活动上。校长不仅自身要具有一种人文精神,还要多关注和丰富好师生的精神体验,让他们真正有自己的“精神呼吸”、精神追求、精神支柱和精神享受,让校园真正成为师生心目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家园,那才称得上有精神文化。

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

1围校制宜创特色。一谈到清华,人们大脑里就会浮现出“水木清华”、石质拱门的形象。一说到南开中学,人们就会想到原校长张伯苓搞的“镜子文化”。名校是漫长的文化积淀而来的。现在有些民办学校为了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打好自己“特色牌”。比如,有的民办学校,针对家长及学生迫切想学好外语的心理特点,提出把加强外语教学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因此,校长要学会在自己学校的传统优势上、学生的发展上、社会的需求上去挖掘文化特色。

2因地制宜创特色。有些学校的所在地,就是名人名家的故里;甚至校园本身就是一处享有盛誉的历史文化景观。可不少学校却无视自己的地缘优势,不懂得去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浪费了许多宝贵的特色文化资源。“喝孔府家酒,做天下文章。”“喝临川贡酒,扬才子豪情。”这两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给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地方酒文化特色。如果校长们都能像这些商家那样去做足自己的文化特色,何愁自己的学校会没有特色文化?

3因人制宜创特色。当今各行各业的名人首先出自学校,但善于借名人之光来“包装”自己学校的校长却不多。校长应真正懂得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育人,能正确运用“名人效应”来营造自己的文化氛围。江苏洋思中学学生人学时基本上都是中、“差”学生。学校响亮提出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办学理念,创出了因人制宜的校园文化特色,因此成为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的一而旗帜。

(作者单位:江西上高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