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甩手校长要不得
杂志文章正文
甩手校长要不得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0        返回列表

张绍福

有这样一幅画面:某县教育局召开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育质量的专题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是全县各个乡镇中小学的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等,会场内,台下参会者认真记笔记、聆听并努力领会精神指示,台上领导的发言至情至理,铿锵有力,不时传来笔与纸“唰唰”声,间或也有议论声以及其他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应该是一次普通会议了。但是,当这位领导说到:一个校长就是一面旗帜,但有的校长一节课都不上,也不下课堂听课,整天指手画脚,不上课怎么知道老师的辛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台下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持续3分多钟。绝大多数参会者的精神为之一振,有两个女老师将食指、中指、无名指等3个指头伸直,高高地举起晃了几次,有一个男老师为了拍手,将钢笔掉在地上也不去顾及。

为什么会有如此热烈的掌声?为什么台上领导一句“校长一节课都不上”居然会引来台下老师长久的掌声?

教师反对校长不上课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校长源于教师,教师是校长的第一职业。首先,作为一校之长,不仅应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而且还应有超人的学识;不仅应善于管理,而且应是教学能手。一些中小学校长原本就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校长兼课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要发展,教师素质提升是关键,而教师素质的提升。单靠管理是不够的,也需要校长的榜样示范与引领。校长要求老师更新理念,改进方式方法,提高职业水平,实现自我新发展,自己却脱离课堂,这样既不利于自身专业,也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升。其次,校长兼课能切身体验教师劳动价值。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校长上课,深入教学第一线,才能带头做好学校的教学工作,才能体验教师在工作中的甘苦、了解教师和学生的现状,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下,及时调整学校管理,充分肯定教师的劳动价值,让每位教师都获得尊重、激励和发展。最后,校长兼课会使教师以平衡的心态对待工作,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工作。倘若校长仅是坐而论道,发号施令,教师就可能心理失衡,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教师反对校长不上课也有对校长:正作不理解的因素。在教师的眼里,校长风光荣耀,人钱财物签字了事,左右逢源,上下贯通,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办不了的事情。其实,老师们只看到了表面,如果深入校长的工作,你会发现校长也有烦恼:会议多、事务多、文件多、报告多,难题多,苦楚多。而且,没能得到应有的理解、支持和排解。

苦恼一:既要参加主管部门的常规会议、专题会议、紧急会议,又要参加政府的农业、工商、卫生等会议,还要参加对口部门单位的安排、协调会议以及一些部门的庆典……学校本身还有教职工政治、业务学习,行政、党建会议,教改、教研、教育专题会议。

苦恼二:各种检查层出不穷,疲于接待。各级主管部门及纪检、物价、政法、防疫等部门经常到学校来检查,不诚心招待还真不行,细心准备汇报资料、安排好接待、恭敬汇报、陪同检查、接受诘问、总结指正,有时还需喝酒、吃饭等。

苦恼三:各种要钱的事情花样百出,疲于打发。学校财力本来就非常紧张。订资料,买图书、买教学或办公用品等,没“来路”还很好推脱,但如果已经讲清楚“来路”的就不好处理了,买吧?学校真的没多少钱,不买吧?今后怎么见有关领导,是不是有利于学校今后的工作。一些机关单位搞什么落成庆典、XX庆典、XX活动,大红请柬来了,不去还真不好意思,巧舌如簧的公关人员上办公室来了,还真难让他们满意。甚至一些假记者、通讯员等形形色色的骗子,“慕名”而来,要好好报道学校,有些明知道是假的,但不接待不行,有些甚至明示版面费,否则可能会“没好果子吃”,你的麻烦就接二连三地来了。

苦恼四:文件堆如山,报告写不完。有主管部门的常规精神、专题意见、紧急安排,也有政府或部门的政治、思想、纪律、安全等文件精神,每项工作都很重要,都要建立组织、制订意见、贯彻落实、安排督导、检查总结、汇报材料,而学校的编制严重缺编。上课教师都不一定够用,哪有“闲人”写这些材料呀?很多地方还得校长亲自操刀。

苦恼五:总有一些不上进教师,工作不积极,家长不喜欢,学生不尊重,教书教不好,换个岗位既放不下架子也不顶用,调又调不动,留又没用处,无聊生闲事。

苦恼六:权力不大,责任不小。校长究竟有多大的权力:你无权选配你的班子、调聘你中意的人手、拒绝无为的教师进来、解聘无能的人员出去,你无权用那点少的可怜的经费改造你的校园,但如果出了点什么问题,上级不会理会你学校条件怎样,教师是不是够、学科搭配是不是合理、经费是不是够用……小则批评大则处理。

苦恼七:苦楚无人知,怨气无处撒,是最受气的“小官”。上级安排的工作,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否则不会有好果子吃;上级的任务落实以及学校工作的安排,还得和階协调,否则工作推进不力;老师有什么问题或困难,要主动出面解决;学生、家长、校邻有什么意见,倾心倾听,全力处理。但谁来解决校长的困难、倾听校长的苦楚。

教师反对校长不上课也来自教师自身工作的倦怠、压力等因素。第一,来自社会行业的不公平。人们都说教师工资高、清闲、还有两个假期,是令人羡慕的职业。然而,教师毕竟是最普通最庞大最清贫的专业技术人员群体,没政治性、经济性,也没行政权,有人将教师喻为“社会弱势群体最无奈的起步”,当教师个体与“同出道”的其他行业的朋友相比,教师就为自己干了教师而苦恼,别人工资不高但收入高,别人得不到社会的普遍尊重但人们不得不尊重,同龄的人买房买车而教师甘居寒舍、安步当车。第二,来自社会人对教师职业的苛刻。社会总带着挑剔的眼光看待教师而忘却了教师也是社会人的一分子。因此,教师必须在衣着、言行、举止上符合教师职业要求,不但在学校或教育场所要有这样的风范,而且在公共场所必须这样约束自己,哪怕是一个人在外散步,否则,一定有人说“这不是一个好老师”。第三,来自学校的的压力。遵守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有的规章限制老师的行为;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会议、活动耽误老师的很多时间;快节奏、高强度的教学,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与教师教育教学的改进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我,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和不合常理的指标,很大程度增加了教师的身心负担。第四,家长的不理解。一个教师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家长,大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自己总找很多理由不关心孩子的平时学习,仅看重考试的分数,一旦学生的分数下滑就怪罪教师;一部分家长认为在学校的学生就该学校管,学生学不好就完全责怪老师,这样的社会现状直接导致了家长对教师的种种要求:教师要负责孩子的成长、教育、思想、身体、心理状态以及安全等等,甚至一些本应由家长行使的监护责任也成了教师的事情。第五,来自学生的苦恼。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过分关爱,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不少孩子娇生惯养、好吃懒做、随心所欲、任性固执、喜欢听好话、吃不得苦、心理承受力差、说谎、不肯认错、顶嘴、打架……这些无疑都增加了老师的负担。现在单亲、离婚、留守等“问题”家庭不断增多,这些学生基本处于失控状态,更是老师的心病。更有极少学生总认为自己就是上帝,老师就是为我服务的,甚至打骂教师,完全丧失了尊师的道德伦理。最后是社会负面教育对教师劳动的成果冲击,台上十分钟不如台下一秒钟,读书无用论、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老师的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综上所述,为更好地提升校长的管理水平,笔者认为校长再忙也应该深入课堂,深入教学第一线,上课、听课,成为教师的榜样,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的校长,当然条件允许,校长尽可能少上几节课,既不离开教学的第一线,又能保证足够的精力上好课,更有利于学校的管理,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校长的实际出发,量力而为,但“甩手”校长要不得。

(作者单位贵州桐梓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