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教学管理应如何做到有效
杂志文章正文
教学管理应如何做到有效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4        返回列表

孙守明

有效管理、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是学校教学工作要创造的一种较高境界,也是学校、教师、学生的自觉追求。有效管理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它是学校教育生态平衡形成的关键,有效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有效学习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近年来,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在学校管理上实施“错位”管理,在教师教学上实施精细管理,在学生学习上实施纠错学习,最终使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错位管理显效果

错位表示事物在体位关系上求异性的变动趋势,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寻求事物发展定位、方向和关系上变化的积极方式。错位管理指的是行为主体有意选择与众不同的方式,以谋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事物发展规律的管理方法。

1时间错位,旨在反思

通常,人们将闹铃设置在清晨,我们要求师生闹铃设置在晚上。闹铃响后,师生进行自我反思(refleetionyourself),教师反思一天的教学,筹划第二天上午的工作、生活安排。学生进行回顾一天的生活和学习,总结当天的得失,预习明天的学习任务等。让学生每天都能对自己的学习安排进行设计和规划。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在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中快乐地成长。

2关系错位,贵在互尊

传统的思想是下级应绝对服从上级,学生必须服从教师,教师必须服从校长,孩子必须服从家长等等。这些“三纲五常”的做法触动我校一班领导人,促使他们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是心与心的教育,是人对人的教育,如何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如何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好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必须转变管理观念,实施关系错位,从领导、教师开始,向学生问好。

(1)领导向学生敬礼

每天清晨,最先到校的是值周领导,领导在校门口迎接师生的到来,向广大师生问好。同学们会不约而同地向老师问道:“老师好!”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学会尊重老师、家长和他人。只要在课外,同学们遇到老师,无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同学们都会问道:“老师好!”一次,市分管教育的市长到我校视察工作,恰好赶上课间,几位同学立即上前问道:“老师好!”弄得市长不知如何回答。上级领导多次对我校学生的文明礼仪予以高度评价。

(2)领导给教师过节

管理既要管,又要理,寓理于管,边管边理,管理要管心,管心要真心。教师节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去年教师节,我校领导在教师进校时为每位教师献上一束鲜花。这份特殊的礼物,让教师意外惊喜。晚上,我们举行一场“宴会”,邀请的不仅是教师,而且还有教师的家属,以瓜子、水果盛情“款待”他们,给每位教师家属戴上一朵大红花。年末岁首给他们送去新年的祝福,让他们深深体会到一位成功教师的背后还有一位成功教师的家属。实现领导与教师间的“双沟”。

(3)学生向老师汇报作业

针对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我们为全体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主题是快乐寒假,感恩亲情。要求学生在寒假期间给老师打电话,学会电话礼仪;春节给长辈、老师拜年,给同学发祝福语;阅读一篇孝敬父母的文章,写一篇以感恩为主题的读后感。电话内容是:某某老师您好!我是某某班的学生某某,首先我给您拜年,祝您……我向您汇报一下作业情况:我已经完成了……开学初检查作业,再也不是以前的情形了。学生通过此次作业学会尊重老师、家长和长辈,更尊重老师的成果。以往我们反复督促假期作业,仍有学生不完成的,现在学生已经改掉了以前的坏毛病。

3方式错位,意在和谐

老师到学生家中走访叫家访。随着科技的发展,以电子(电话、电子邮件)方式联系,或请家长来校座谈等形式也叫家访。家长很希望老师到学生家中家访,却害怕老师电话通知其到校。只要老师一通知,家长觉得没好事,准是“告状”了。上学年,我们要求老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学困学生、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心理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采取特殊方式,不要叫这些学生的家长到学校来,而是老师亲自到其家进行交流,给学生和家长留足“面子”。这种家访方式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喜欢。对一些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学习成绩有进步的同学以电话形式向家长汇报,或邀请家长到校、到班进行交流,让学生和家长都感到荣幸,教师要做到常向家长报喜不报忧。

精细管理赢效率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其出发点在效率上,要做到“低耗高效”,必须在细节上做实、做细。也就是针对关键学科、关键环节、关键时段在有限时间内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我们要求教师在面向全体,尊重主体的基础上,努力克服“短板效应”,力争教学成绩整体提高。突出抓好以下方面

1抓好早读

提升早读课的有效性。早读课分两小节,每节20分钟,中间由学生自动切换学科。辅导教师不一定要坐班,但必须把要读的内容和要求前一天晚上或当天早晨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做到读有方向,目标明确。教务处在安排课表时,注意有早读课的,第一、二两节课不排相应的课程,以免学生产生思维疲劳,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科任教师对学生所读的内容要进行及时检查(一般采取抽查)。这种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的做法,既可减轻教师负担,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也改变了学生偷懒和漫无目标的不良学习习惯,增强了早读的有效性。

2教好小学科

小学科容易被师生忽视,抓好小学科,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成绩,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以便实现情感迁移,扩大“战果”,学好其他学科。如果小学科不认真教学,就会出现课堂教学松懈,课堂纪律混乱,学生作业马虎。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做事马虎、敷衍应付等不良行为习惯。这其实是对学生全面发展权利的一种剥夺。从某种程度上说,教不好小学科,就是对教学行为的破坏。所以,我们的做法是,把小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纳入教学管理,特别是学困生,要从小学科抓起。

3做好“补丁”

大家都知道“木桶理论”中的“短板效应”,即用一堆长短不一的木板做一个木桶,木桶的容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同样,对一个学校的整体来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某个学科的薄弱环节,从每个学生来说,也会存在弱科。要使教学获得全面丰收,学校必须抓好细节,精心策划,做好“补丁”,正确对待和使用好“短板”,从而达到“水涨船高”。我们首先对各学科和学生整体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和分析,找出其中的薄弱环节及其原因,做到早发现、早准备,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加强对薄弱学科教师的业务培训,还采取骨干师帮带和集体教研等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存在“瘸腿科目”的学生,我们采取了学法指导、导师制和学生成长伙伴制等措施帮助他们迎头赶上。经过一年的努力,原来基础比较薄弱学科的成绩都有很大提升,优生人数也很快增长。

纠错学习显效益

教学是不是有效,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而是指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检验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就是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应有的进步和发展。

孩子的天资有差异,但没有差生。差异是一种财富,只有差异,才是生态,才有和谐。不同的学生在分析、演绎、推理、归纳、综合解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相关的错误。如何将学生的差错转化为教学中的有利因素,达到化错为利的目的呢?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持有一本《纠错集》。把平时在课堂上,在作业、讲义、试卷中遇到的难题、易错题收录在《纠错集》中,并用红笔予以订正和解答。在《纠错集》上分析自己做错题目的原因,并订正好自己做错的题目。学生经常翻开自己的《纠错集》,查明自己错题的原因,温习自己所订正的题目,不断反思,查漏补缺,不断自我完善。

通过《纠错集》中的记载,教师随时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于学生每日、每阶段、每学期的知识缺陷一目了然,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实质上这是一种反思型的教学活动,它迫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认真地回顾、检查,使他们自觉对待学习,检查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表面上看,错位管理与有效教学、有效学习三者之间毫无关系,但是事实证明,我们的思路是正确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错位管理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之源,精细化管理是超越竞争者、超越自我的需要,是学校适应激烈竞争社会的必然选择,对学生实行纠错管理是学生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随着我们理念的不断创新,进一步加强有效管理、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赢得学生的欢迎,铸造出学校的管理品牌。

(作者单位:江苏新沂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