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如何帮助教师守住课堂教学的有效底线
杂志文章正文
如何帮助教师守住课堂教学的有效底线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2        返回列表

章富国

有的放矢的集体备课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学科的集体备课却不知不觉成了备课教师的“教案之和”、网上资料的“下载拼盘”、“流水线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流程。

经过交流,我们发现根源是管理者管得太多、太细、太死,增加了老师过重的负担所致。集体备课应该是本组教师静下心来,坐下来共同商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和分解难点;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课改精神的一种研究活动。我们在教学管理中对集体备课的时间、形式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便于管理,老师们也按要求做到了,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却大打了折扣。

集体备课的管理应该删繁就简,以轻负高效为目标。比如可以只规定两条底线。一是围绕课程标准集体确定每一个单元、每一个章节的重难点以及重难点的突破,力求每位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批准重难点、突破重难点。二是把作业的布置纳入集体备课的范畴。作业是使学生朝着正确的学习目标前进的最好方法之一,把作业的布置纳入集体备课的范畴也是教师突破重难点,走向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减负的有效措施,何乐而不为?

扎实有效的教学研究

有效是对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也是对传统课堂教学问题的反思与追问。有效课堂教学应该拒绝无效的“滑雪式”研究活动,深入课堂,从细微处人手,抓住教师教育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突破。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校组织了这样的两轮公开课。

第一轮,围绕“有效课堂教学”的主题,以改进课堂中“低效环节、无效环节”为突破口,组织第一轮听评课活动。评课就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评课要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把评课的重点放在“评学”上面。为了使第一轮听评课落到实处,我们在评课卡的设计中,设计了“有效环节”“低效环节”“无效环节”三个单元,引导教师围绕“评学”进行评课,从而达到强化“有效环节”,改进“低效环节”,摈弃“无效环节”的目的。

第二轮,以骨干教师示范课为主。学校组织教师对第一轮评课活动进行总结。存在的不足就成为第二轮听评课活动重点解决的问题,我们把收集上来的问题组织力量进行研究,然后将有价值的问题印发给骨干教师,让他们围绕问题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发挥他们的骨干引领作用。

见证成长的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如何引导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呢?我认为在内容上,应该扣住“有效课堂”的主题,引导教师以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失败的原因、记录学生学习情况为切入点,进行理性的课堂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要思考教学重难点是否突破、突破的程度如何、学生学习是否有效、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和哪些环节有待今后改进等等。

在形式上,将量化变为实化,把业务笔记和课堂教学反思二者合一,提倡教师写教学笔记,并在每学期可以进行课堂教学笔记评比,对优秀的教学笔记进行展示和奖励。

在模式上,可以以骨干教师为龙头,全员参与,分层要求构建“课例”课堂教学研究模式,这是实践、反思活动得以进行的运行机制。

在方式上,可以采用个体独立反思、群体交互反思、榜样对比反恩等方式。当反思变成了一种习惯时,你会惊奇地发现,教师的生活需要拒绝复制,拥抱创新。正如一位教师所言,“过去在课堂上经常看学生不顺眼,仔细想想,原来是自己的课备得不够,思考得不多,研究得太少!”。

(作者单位:湖北长阳县都镇湾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