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建立学校管理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杂志文章正文
建立学校管理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2        返回列表

赵印奖

以法治教,建立一整套严格的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对于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以保障教育方针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极为重要的。建章立制,使学校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是科学管理的一个具体表现。学校常规管理制度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但是,要使常规管理制度制定出来并发挥作用,避免其成为一纸空文或墙上摆设,就应注意以下问题。

1规范性。所谓的规范性,就是所制定的管理规章制度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1)符合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及上级领导部门制定的目体执行法规;(2)符合学校德育,教学等工作规律;(3)适合校情和师生的心理特征,实事求是,避免唱高调;(4)语言文字上要规范。

2教育性。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教育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教育行为的选择实施具有决定意义。在我们国家,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是一致性的。因此,学校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目的是为了教育人,是为了“醒人”而不是“整人”,校规校纪要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性。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要体现人本思想和办学思想,要渗透着学校文化。具体说来,学校管理规章制度一是要有利于人的人格的提升,二是要有利于人的智力的发展,三是要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发展。那些带有“罚”字的诸如“罚款”“罚站”“罚劳动”“罚抄作业”等歧视“后进生”的规定和做法都是要不得的。

3指导性。常规管理制度要重指导作用,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指导性。有的规章制度。不一定“卡”得过死,尤其是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规定,不能如一根绳索似的把人束缚得紧紧的,要体现一定的激励性,要有一定的弹性。如规定备课“选择教法,从实际出发,以求效果”;规定教师所留作业要有“选择性、典型性、精确性、指导性”。这样的规定,看起来没有什么确定性,但是一种导向和激励,能启发指导教师进行创造性地工作。

4明确性。明确性有两方面意义:(1)在内容规定上要明确具体,语义上不能含混模棱两可:执行起来不可前后矛盾。如师德规定对学生“不冷漠、不挖苦讽刺、不体罚、不谩骂侮辱”,校规规定学生“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这样的规定,明确具体,毫不含糊。(2)在语言文字上要简明扼要,易记易行易掌握,便于执行、检查和考评,但过于简单化、口号化也是不行的。如岗位职责、工作制度、校规校纪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更应注意明确性。

5合理性。学校制定的常规管理制度应该注意三点:(1)要经过教职员工民主讨论,而不能凭学校少数领导主观臆想而定。(2)在内容上要适合学校教育、教学及后勤管理工作的具体实际情况,适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3)规章制度要“严”,要有一定的约束力和严肃性,便于督促检查和落实,特别是奖惩、考评方面的制度更应注意合理性。

6稳定性。学校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一经公布,就应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作用,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它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使人无所适从。规章制度不但作为校内法规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而且还可作为评价的尺度,考核的标准。特别是奖惩制度、校规校纪等项制度要有相对的稳定性。

7整体性。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要服从于学校发展的整体工作目标,要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整体工作目标,作为保障学校工作目标实施的常规管理制度也应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缺乏了整体性,就会影响全局工作。无论是德育工作、教学工作,还是后勤管理服务等项工作的规章制度,都必须服从和指向学校整体工作目标,具有内在的互相联系的统一性。

8完善性。这里所说的完善,主要指的是制度的“配套”,不但要有明文规定的“制度”,还要有检查落实制度的“制度”。没有实施和落实,再好的明文规定都是形同虚设,等于束之高阁,等于零。具体到每一项规章制度本身也应有其内在的联系性、完整性,特别是各项考评制度更应如此。一个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否完善,不能光凭条目或文字的多少来衡量,关键是要严密、配套。这好比车轮子,不少“轴承”和“辐条”,向前转动才灵活。

9生命力。规章制度相对稳定并不是绝对不变的,没有不变的万古教条。如有的学校至今还规定小学生在课堂上“不准交头接耳”,这样的明文规定是为了加强课堂纪律,但是不是束缚了小学生在课堂上生动活泼地学习?随着学校的发展变化,规章制度需要不断加以修订和完善,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措施保证。

学校常规制度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门科学,我们应该重视学校常规制度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作者单位: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