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标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杂志文章正文
标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5        返回列表

于瑞雪 刘 跃

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标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标语作用发挥得好,可以为校园文化建设锦上添花,反之,会起到反教育功能。所以,标语应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数量要适中,力戒泛滥

有的学校过于迷信标语的作用,在校园中到处布置标语,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图书室、运动场、花园、餐厅,甚至走廊、厕所都不放过,处处是标语的世界,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过多的标语往往会消弱标语的作用,适得其反。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标语的应用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要宜用则用,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而不追求质量。

布置要与环境相适宜,和谐统一

标语的选择要精挑细选,不可随意,尤其要做到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宜。首先,要和学校的文化氛围相适应。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标语的内容要围绕这个功能而进行。比如,有所学校在校门口的一方墙壁上写有这么一幅标语:“痛苦来临时,不要总问‘为什么偏偏是我?因为快乐降临时,你可没问过这个问题。”让人感到费解,不知其用意何在。显然,这条标语不适合学校文化氛围。其次,标语的内容要与具体场所相适应。不同的场所需要不同的标语。某所学校的办公室里曾张贴着这么一句标语:“为莘莘学子守一方净土,替泱泱大国育万千良才。”标语与办公室的搭配可谓相得益彰。后来,这间办公室改成教室,而标语却未更换,使得标语与具体场所不协调,毕竟标语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教师而言,用在办公室可以,办公室主要是教师工作的场所,用在教室则有所不妥,因为教室主要是学生学习的地方。

内容要富有个性化,避免雷同

标语内容要富有个性化,既要朗朗上口,容易理解,又要内涵隽秀,富有教育意义,最好能让人过目不忘。而综观一些学校的标语,有的平淡无奇,没有任何特色。如“勤奋学习,团结守纪”“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等标语,经常出现在一些学校中,而这些标语过于平常,很难吸引人。还有一些学校的标语,雷同现象非常严重。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等标语在许多学校出现。特别是一些名气不大的学校,刻意模仿名校的标语口号,仿佛只要把标语口号照搬过来,名校的教育理念也就随之而至,根本不考虑到自己学校的特殊情况。标语的雷同会让人缺乏新鲜感,更让人无法体会到每所学校的办学特色。

规划要让师生参与制定,增加认同感

学校标语的制作,通常是由学校后勤等职能部门负责,或者由学校领导拍板决定,总之都是由少数人在决策参与,而标语的主要服务对象——广大师生,尤其是学生,却被置之度外,丧失了话语权。通过这种方式布置的标语,如果得不到广大师生的认同,标语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失去存在价值。反之,如果学校在制作标语时,不仅倾听学生的心声和意见,甚至向学生征集标语,从中精选后再由学生投票确定,岂不是在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也达到了标语的宣传效果,实现了标语的德育功能。

作用要充分发挥,不可形同虚设

标语的作用是宣传,是教育。而一些学校的标语却形同虚设,学生熟视无睹。如果问一问学生,学校的某某地方有什么标语,标语的意思是什么,学生一问三不知,这样的标语就只是摆设,根本没有发挥教育功能。所以,学校不仅要重视标语的制作,更要通过一些活动,如校会、国旗下演讲、班会等,让学生学习标语、了解标语,让学生知道每一个标语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置这个标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也要充分开发利用校园的标语资源,把它当作课程资源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以增强教学效果。只有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标语,才能充分发挥标语的教育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微山县韩庄镇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