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农村学校食堂管理工作“五要”
杂志文章正文
农村学校食堂管理工作“五要”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6        返回列表

张涛涛

1、要强化领导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学校领导认为食堂工作属于后勤工作,教学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受多年陋习思想影响,错误地认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更有甚者,为了图省事,干脆把学校食堂进行承包,一包了之,一推干净。不少学校管理者还主张把食堂改为社会化,交由社会来管理等等。由于校长认识上的种种偏差,导致学校对食堂管理关注度弱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带来了某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乍一看,食堂工作很简单,就是做饭给学生吃。其实不然,食堂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广,存在的安全隐患丝毫不容忽视。俗话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牵涉到对生命的关注。学校教育,首先要做到安全(食品安全是其中重要方面)有保障,才可能有质量。没有安全,教学的质量、学校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校长必须切实强化领导意识,认清食堂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管理行为,把食堂的管理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切忌听之任之或是一推了之,埋下安全的隐患。

2、要强化责任意识。目前,各校的食堂虽都安排了分管同志,但大多不是专职。由于精力有限,加之认识上的偏颇,对食堂管理的责任意识明显不强。当同时遇到多项工作时,往往把精力从食堂管理中移开到其他工作中去,对于食堂工作只是走马观花式的看看,突击式的检查,深层次的问题很难及时发现,更不要说进行较深层次的研究。要求不严、措施不力、管理不规范,导致纪律松散,工作浮于表面,最终导致食堂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不强。

食堂管理一定要专人负责,专人管理,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有责任就有压力,有压力就会产生动力。责任明确,分管领导才会一心一意扑在食堂管理上,才会在提高服务师生的水平、提升食堂从业人员的素质、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等方面动脑筋、想办法,才会紧盯食堂从业人员工作不放,学生的安全才会得到根本保障。

3、要强化制度建设。在农村学校,教学奖惩、教师考核等制度较为齐全,但对于食堂来说,许多学校制度不完善:有的是“家徒四壁”,食堂内外四周空空如也;有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属于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纲领性条文;有的单一粗放,大多是“工作人员守则”“食堂管理办法”等粗线条制度,这样的管理远远不够精细。

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食堂制度建设,在建立基本的“规范”“守则”等基础上,必须健全诸如“物品采购验收”“食堂工作人员定期体检”“食品留样”等制度,特别要建立学校食堂账务,严格经费管理。要严把购物关,日常采购要由两人以上参与;严把核算关,坚决杜绝将学校一些不好开支的资金从食堂账务中开支;要成立由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组成的食堂工作监督小组,定期督查食堂对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满足学生所需,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4、要强化硬件建设。在一些乡村学校,由于资金匮乏,加之重视不够,导致食堂设施不规范,就连一些必需品也严重缺乏:有的没有遮挡蚊蝇的纱窗;有的切菜案板用的是学生课桌;有的没有货架,食品就地凌乱摆放;有的没有板凳,学生只能站着就餐;有的无消毒器具,学生碗筷长久未经消毒处理等现象。家长心寒,领导不放心,社会不满意。

学校食堂可以不必是高楼大厦,不必富丽堂皇,但必要的设施设备必须配足配齐,必要的从业人员体检必须定期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必须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食物卫生安全,才能让寄宿生有舒适的就餐、生活环境,吃饱吃好吃得卫生,孩子们才能安心更好地学习!必须强化食堂必要的硬件设施。这是关系到每一个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的大事,来不得半点大意,因学生食物出现安全问题任何人没有任何理由能推脱责任。

5、要强化宣传工作。对于食堂工作,其实有很多内容需要宣传,也有多种宣传的形式。一是在食堂内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比如爱惜粮食类、节约资源类、团结互助类、文明礼仪类、言行举止类等等。可以是文字、图片,最好是图文结合,结合学生年龄特征而定。二是开辟宣传专栏,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实行动态宣传,可以是科学饮食类的、文明礼仪类的、勤俭节约类的;可以作正面宣传,也可以反面提醒,要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紧扣实际。三是开展文明就餐评点。通过展板、语音广播等形式,对表现优秀的学生个人及集体进行表扬,对好风尚、好现象进行及时点评,对不良的现象及时指出,可以根据具体表现采用周小结、月评比等,抓住年龄特征,彰显文明,弘扬正气。由于这种方式比较灵活、便捷,极易唤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