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为师者应甘为“四筒”
杂志文章正文
为师者应甘为“四筒”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3        返回列表

刘宝山

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辛勤的园丁”等称号的教师一直是学校第一线战斗的直接参与者、指挥者和管理者,不仅发挥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书育人的作用,还起着承上启下、纵横协调的作用。一个称职、合格的教师只做好本职工作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四筒”的雅量。

“打气筒”的气量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他们受到自身思想方法较片面,认知和评价能力较薄弱,意志力不太稳定,遇事容易激动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难,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打击从而犹豫、迷茫、彷徨、灰心丧气甚至精神颓丧。谁来为他们打气、加油,使他们重新振作精神?谁来为他们调整心态,让他们幸福地生活着、快乐地学习着?教师应该承担这个责任。用自己阳光灿烂的笑脸,积极向上的言行,精神饱满地热情面对每一位学生,时时给学生一些激励和鼓舞,处处以爱的言语温暖、滋润学生的心灵,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扬起他们希望的风帆,让他们在爱与激励的春风中茁壮成长。

“垃圾筒”的肚量

教师在为学生打气的时候常常会听到学生内心的倾诉、由衷的诉说,其中不乏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学生的气话、牢骚,甚至是伤感情的话。此时,老师要有足够的耐性,要有宽广的胸怀,能容纳进各种声音,像“垃圾筒”一样来者不拒,照单全收。不仅如此,还要善于把“垃圾”细化,善于归类整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学生的言谈中找到弦外之音,进行分析、研究、反思、总结,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源。再对症下药,去掉不合理的音符,让学生在和谐的乐章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手电筒”的电量

“手电筒”顾名思义就是要用自己的光亮照亮别人。如果“打气筒”的功能是言传的话,那么“手电筒”的功能便是身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身教的重要性。因为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教师的思想、信念、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作为一个老师只会叫别人做而自己不会做或不做的话是不行的,要学生做到的事情,老师必须身先士卒、严于律己、对所做的工作精益求精。不仅要按时做、按规范做,还要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给学生起示范、榜样的作用,才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这个标准、示范就是一个“手电筒”。

“万花筒”的容量

“万花筒”要求老师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不仅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广泛汲取政治、经济、文化等前沿资讯,与当前的教育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育人行为,不断更新自己的育人内容和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育人风格,才能让自己“万花筒”般的教育活动时刻吸引着每一个学生,才能让其时刻珍惜、迷恋着成长的“图案”,感受到教育的魅力,进而自主地去吸取、咀嚼、消化各种不同的教育“营养”,逐步茁壮成长起来。同时,也要求育人者不仅仅要在极富特色的外在表现上下工夫,更需通晓育人工作自身的内功。只有“内外兼修”,“万花筒”般的教育活动才会变得更加精彩,教育特色才会自然显现。

总之,既然要做“打气筒”,自己就要有底气,而且底气还要足;既然要做“垃圾筒”,自己就要有肚量,而且肚量还要大;既然要做“手电筒”,自己就要有电,而且电力要猛;既然要做“万花筒”,自己就要博学多才,而且能力要强。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每一个育人者都应甘为“四筒”,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要更多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更多地关注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更多地发挥自己言传身教的作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育人风格或者衍生出新的风格,才会让自己的教育活动时刻吸引着、感染着、陶冶着学生。只有做到这些,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才是一个令人尊敬的教师,才能在教师的岗位上大显身手、施展才华。

(作者单位:山东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