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如何预防教师职业倦怠
杂志文章正文
如何预防教师职业倦怠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5        返回列表

王炜煜

创建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如通过媒体宣传教师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增加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呼吁全社会来关心、支持、配合教师的工作等。

教育管理部门要将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引导教师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引导教师关心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善待自己,正确认识那些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人和事,正确面对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主动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育管理部门应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职业化、正规化。首先,在师范教育中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程,使所有新教师都具备心理健康维护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知识和能力;其次,在教师职业资格认证中,增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考试,使心理健康知识成为教师职业资格的通行证;最后,要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计划中,编写适合在职教师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并通过相关培训,使教师能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形成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并具备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教育和学科教学中的能力。

实施民主管理,建设和谐校园

1、进行有效的组织变革,形成健康的组织功能。实行民主开放的管理模式,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自由度,为教师提供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机会。明确规定教师的岗位职责、澄清期望,防止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优化学校的人员配置,改善学校管理机制,减少各种非教学性的、可能增加工作负担的繁文缛节和日常文书工作及其程序条例。让教师参与民主决策的过程,既能使参与者感到尊重和信任,又能汲取有利决策的宝贵资源,避免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误解、猜测、揣摩,从而产生的职业倦怠。

学校管理者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让优胜者得到该得的奖励。要善于创造条件满足教师各阶段各层级的需要,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困难困惑。

2、物质和精神两手抓,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设施。对教师的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学会赏识教师,信任教师,创造条件让他们施展才能。通过为教师提供更多专业发展的机会,如进修、同事互助或教学督导,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支持。想方设法去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氛围,包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校园里的一革一木,处处都在传达一个信息:“你好吗?”“我尊重你!,点滴都是情,体现的就是人文关怀。再者,适当组织一些活动,既增强团队意识,又使教师疲倦的身心时常得到一定的缓解。

3、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为调整自己的心态提供依据。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能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整。设立教师心理咨询点,随时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方面的服务。学校在为学生开设心理教育课的同时,可以定期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开办讲座,为教师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调整心态,关注自身健康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当面对令人头痛的学生和挑剔的家长,以及无聊的会议和批改不完的作业时,我们可以换一种积极的眼光看世界,多关注学生和工作中的积极方面,能够有效降低自己的紧张情绪,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1、调整自己的工作期望值。教师要学会客观评价自己,正确定位,为自己设定的目标要与个人的能力和精力相吻合。不要期望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通才,要允许自己犯错误。

2、努力提高职业能力。这是战胜压力的根本。教师要面临一系列要求和挑战,就要与时俱进,不断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是时代的要求和发展趋势。

3、提高管理时间的能力。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忙而不乱,紧张而有条理地完成工作安排,是对付压力的关键。要善于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紧急的。

4、建设支持性的社会网络,主动寻求社会支持。我们可以向领导、同事、亲朋等寻求情绪性的社会支持。要知道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个人抗御倦怠的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