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学校经营的主要特征
杂志文章正文
学校经营的主要特征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5        返回列表

周 游

学校组织是非企业组织,学校虽然可以经营,但跟企业的经营行为不能完全一样,根据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透过企业经营与学校经营特征比较与阐释,我们能够进一步理解学校经营的主要特征:

学校经营对象的单一性

一个企业经营的对象可以包含很多。它可以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消费时空进行它的生产或改变生产,而学校经营的对象所囊括的是一个高度浓缩的集合体即学生对象,这个对象的表现特征就是其单一性——同一年龄段的学生消费同样的教育产品,我们假定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很小,而且发展均衡,即社会学上的完全“均质性”而非“异质性”。学校每天面对的就是学生对象这个群体,单一性是学校经营的基本特征。一所小学面对的是相同年龄段甚至是相同水平层次的对象,中学、大学或者职业培训也是如此(从教育心理发展来看学生存在着不同的个性差异,但并不影响学生这个群体的整体水平)。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批量”生产时,学校是把学生看成是单一性的对象,学校为此提供的教育活动、教育服务是整齐划一的——同一个人用同样的教育服务水平,在同样的时空范围,教授同样的知识内容,加速催生学生的智能水平,即使看起来学生人数众多,实际上学校经营的就是单一学生集合体。

学校经营产品的无形性

企业经营的产品一般来讲是有形的,即使是无形的产品如理发、美容、医生、律师等提供的服务,人们在进行消费时也能够“体验”。但是,学校经营的产品是教育服务,而这种产品学校在提供时是无形的,而且消费对象还不能马上能够“体验”这种服务,消费者既看不见教育服务是什么,也享受不了它所带来的诸如快乐、成就等消费者满足,甚至消费者还要“忍受”这种服务带来的痛苦,如知识的记忆,升学考试的压力,消费者花钱购买的绝对不是消费产品后所带来的满足,而是消费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对“人的增力”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长期的、迟效的、无形的。

学校经营目的的双重性

企业经营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如果没有利润就无法生产、生存,就会破产。而学校经营目的具有双重性,即实现人的“知识增值”和学校“资本增值”。过去对学校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对人的培养上,政府部门要求学校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学习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上,这当然没有什么过错。问题是,为达到这个目的,学校往往不计成本和效益而导致学校效率低下就值得研究了。所以,学校进行经营,就是要不仅追求人的“知识增值”。也要追求学校内部的经济利益,即实现学校的“资本增值”,这与企业经营“逐利性”完全不同,更不能看成是政府部门利用权力的“寻租”行为。从另一个意义上也说明了学校教育有它自身的逻辑,同时又要适应市场规律的要求,否则学校的生存空间也会受到限制。

学校经营过程的生产与消费同时性

企业的经营过程是先生产出产品后再进行销售,生产的产品可以库存,而学校经营过程是生产者(教师)一边生产(教育服务),消费者(学生)一边在进行着消费,生产与消费具有同时性。学校在提供教育服务产品时,消费者(学生)以缴纳学费的形式进行购买,消费者(学生)进入学校就同时进行了教育消费。学校组织的这种教育服务的生产是通过教师有系统地科学讲述、演示、辅导和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的教学实习活动而提供,这种教育服务经提供后消失很快,甚至不留下痕迹。教育服务不固定或不物化在任何持久的对象中,成为这种物品的价值的一部分。离开了学生消费者的参与,学校教育产品的生产就宣告结束,也就是这种消费过程一直延续到学生离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