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心理状况
杂志文章正文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心理状况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71        返回列表

李亚东

有专家指出,对于中国教育来说,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教育发展改革的步伐不会放缓。据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发布的金融危机专项调查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小的是教师。

虽然教师可能是金融危机影响小的群体,但当前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不容乐观的。

金融危机的形成和发生自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内涵,心理动力是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经济活动也不例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信心危机。针对金融危机的这一特点,肯定会对教育产生一定的冲击,如教育经费投入减少,而教师必定会受到一些影响。目前,我市教育发展势头迅猛,已经进入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阶段,而教师作为教育的生力军,他们所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会给教育工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为了准确把握金融危机对教师心理的影响,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引导教师正确对待金融危机,我们对灌南县中小幼教师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比较和分析,提供现实的参考依据。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总体为灌南县全体中小幼教师。调查对象的选取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即先划定调查范围为县城学校4所(小学、初中、高中、职教学校各1所),乡镇2所(小学、初中各1所)。被选中的学校全体教师参加调查。

调查方法

1、调查的主要内容:正确的角色认知、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抗焦虑程度、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新事物能力等等。

2、采用问卷法。要求每位教师按照表格规范、真实回答。

3、个别访谈。拟定了统一、具体的访谈问题,对调查中出现的个例进行访谈,旨在对问卷调查中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通过个别访谈、交流,从谈话、交流中获得有关信息。

调查结果及分析

首先,从“金融危机对教师心理影响调查表”中得到的数据看,金融危机对教师心理影响并不明显。

“角色认知”层面,教师的角色认知程度较高,75.6%的教师能够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22.9%的教师处于中性态度,只有1.4%的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思维和社会高期待升学压力的影响对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

“心理情绪”层面,33.3%和62.2%的教师心理情绪高涨和比较高涨,即在教育中教师的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4.5%的教师存在牢骚现象,主要来自于教学压力,但与金融危机影响无直接联系。

“抗焦虑”层面,32.6%的教师抗焦虑程度相对较高,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60.8%的教师此方面表现一般,6.6%的教师基本不会调适情绪,易冲动,自控能力不强,但与金融危机影响也无直接影响。

“人际关系”层面,43.5%和54%的教师人际关系较好和一般,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2.5%的教师人际关系相对紧张,完全属于自身综合素养问题,主要表现是师生关系紧张,不太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并与同事缺少沟通,在教学研究等问题方面偏执,容易自我封闭,导致我行我素的现象发生。

“适应能力”层面,40.2%的教师适应新事物的能力也较高,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认为金融危机影响不大;52.9%的教师对新事物诸如本次的金融危机持观望态度,处于半接受但无大担心的状态;6.8%的教师(主要是职业学校教师)感到有不太适应目前教育的步伐,这与其本身的教学专业水平有直接关系,同时担心由于金融危机会影响学生就业,导致绩效工资的不能及时兑现和岗位竞聘的加剧。

其次,从《金融危机前后教师心理压力影响对比数据统计表》所呈现的数据推断,金融危机对教师心理影响较小。

金融危机前:8%和66.9%的教师感到心理压力大和较大,可能受到社会应试教育大背景大环境的影响,担心学生成绩(含职校学生就业率)影响其就业及收入;22%的教师感到心理压力一般,这部分教师专业水平相对较高,属于区域优秀人才,有稳定的心理优势;15%的教师持无所谓的态度,说明他们对教育充满期待,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烈,寻找到了职业幸福感。

金融危机后:各项数据比率与金融危机前非常接近。

前后比值差:从“压力大”“较大”层面看,上升了0.4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这两个数据差充分说明金融危机对教师的心理影响微乎其微;从“一般”层面看,降低了3.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压力一般的人在减少;从“无所谓”层面看,上升了0.4个百分点,这个数据令人欣慰,感到压力小或没有压力的教师在增多。

综合以上调查数据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金融危机对我县中小幼教师心理影响很小,但也暴露出相当一部分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差,来自职业的压力大。具体来看:

(一)影响微弱,心态较好

金融危机对教师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

1、就业压力上升。极少部分教师特别是职校和任教中学毕业班的教师,他们感到这次金融危机可能会影响教师队伍的结构调整,加剧岗位竞争。他们认为,金融风暴冲击国家经济发展,导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减少,而且学生就业机会减少和去向不确定,部分大学生由于就业难选择教育行业,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岗位的配置,甚至有一部分在职教师可能会下岗。

2、绩效工资兑现难。虽然绩效工资相关政策早已出台,但不少教师仍有担心。目前,我国各项减税政策使得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大量减少,绩效工资在金融风暴的背景下,会不会缩水,成为泡影?这个问题真实客观地存在着。

可能是出于金融危机对教师影响较小的原因,广大教师对此并不感到有多余的担心,反而比较认同教师这个特殊职业,情绪相对稳定,所处环境关系比较和谐。

(二)认识充分,工作积极

在调研中,有许多教师对金融危机讯息比较了解,特别是35岁以上的教师关注程度很高,有的内容张口就来,如股市低迷、基金折翼、存款利率下调等。应该说,教师普遍对金融危机的认识比较充分,对其存在的危害及国家一些拉动内需的调控政策也比较清楚。对自己所处的教育行业有信心,能够以良好的心态来投入工作,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引起不必要的忧虑。

(三)剖析成因,压力依旧

从访谈中得知,虽说金融危机对教师的影响不大,但教师反映工作压力还是存在的。主要是三方面: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和高期望,教学岗位竞争激烈,家庭角色带来沉重心理压力。

对策与思考

教师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发展,还有利于教师在职业生涯上的发展,使其更快地由新手型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因此,应不断优化教师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使教

师置身于公平、和谐、友爱的工作环境。

(一)增强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

1、创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平甚至比他的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要抓好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设立教师心理健康机构,配备心理保健工作者,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2、进行良好的心理训练。良好的教师心理素质是通过训练形成的。广大教师虽然懂得一些有关教师心理的知识,但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大多没有将这些心理素质要求内化为自身的心理品质。要采用心理学的特殊方法训练教师的专业心理素质,帮助和指导教师开展心理训练,弥补教师原有的个性心理缺陷,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

3、制订心理疏导的紧急预案。如针对金融危机,可通过专题会议、讲座、集体与个别结合等方式进行疏导,引领教师正确对待挫折,多点微笑,多看事物好的一面,尽可能看事物积极的一面,多与朋友、亲人沟通,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也就会影响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防止不良情绪的产生。

(二)研究掌握教师的需要

1、掌握教师的心理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必须研究和掌握每位教师需要的发展性、动态性和差异性,从客观和主观上分析教师的个体需要,从而整体上把握学校教师的一定的心理需要。

2、把握教师群体的成长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实际上也在成长。只不过有的速度较快,有的较慢而已。学校要根据教师的成长需要,提供和创造条件,引领教师走到研究教学的路子上来,寻找教育的幸福感。

(三)寻找积极心理的有效途径

1、要建立更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学表明,在选择朋友的问题上,应该首先选择那些兴趣、能力、地位、生活习性与自己比较接近的人做朋友,人与人之间越相似,友谊也就越发的深厚。除此之外,也可以选择那些给自己情感性支持的人做朋友,他们在生活中可以欣赏你、鼓励你、赞扬你和认同你。教师的交际范围其实比较狭窄,那就要求教师在狭窄的交际圈里拓展自己的交际对象。

2、增强锻炼有利于积极心理的产生。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良好的身体健康能够有助于个体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调查的结果发现,至少有一半的教师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感到不满意。而且学校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资源优势,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资源进行身体锻炼来增加积极心理。

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我们看到了灌南县中小幼教师对金融危机所持有的正面应对的积极态度,也发现了需要我们重视并要进一步改善的教师心理压力过重等问题。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解决这一问题,驱散金融危机给教师心理带来的虚幻之灾,逐渐融化一直留存在教师内心的压力坚冰,以此提高教师教育生活的幸福指数。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灌南县

三口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