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抓实“四好”,提升校长喜好的内动力
杂志文章正文
抓实“四好”,提升校长喜好的内动力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21        返回列表

张艳彬

把握好“价值取向”的定位

校长应该带领教师定位一个健康、的、有价值的喜好。由于特殊的身份,校长的喜好不能以满足自己的简单欲望为目的,也不能单纯地从自己的主观臆想出发,要定位好喜好的“价值取向”。

首先,校长的喜好要注入文化内涵,应该引领教师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单纯的工作之余打发时光的消遣活动不能上升为自己的喜好,也就是说不能在教师中表现出过分地喜爱,比如打扑克、打麻将等。校长的喜好应该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应是简单的几种消遣性游戏的构成,应该在这个载体中赋予一些文化层面的内涵。因为校长身份特殊,所以要拒绝把纯粹的玩乐当成自己的喜好,要树立崇高、积极向上的情感在喜好当中。

其次,校长的喜好要做到娱乐和教育的相得益彰。如果说打扑克是课余休息,是生活的消遣,不能上升为一种喜好,那么,校长嗜好读书,整天泡在书堆里,想方设法要求教师们效仿,难道又是非常好的喜好吗?我想,从个体喜好的差异性来讲,功利性太强的喜好也不会受到太多的欢迎。因此,校长的喜好应该是一种“娱育”结合的产物。书法的宁静致远,音乐的陶冶情操,体育的强身健体,收藏的潜心鉴赏……当然,这样一个喜好的定义本身就是模糊的,要求校长要积极探索,找到一个既适合自己,又有利于全体教师普及,还有利于学校整体发展的喜好之路。

处理好“上下层位”的影响

经常在一些学校看到校长和教师形成了上下两个阶层,校长在学校中的特殊地位,使得校长的个人喜好往往受到这种特殊身份的制约,容易形成一种高位喜好。所以,校长一定要处理好这种由于岗位不同形成的影响。

首先,校长要避免“霸王喜好”。一个学校或大或小,都是由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教师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差异性很大。有人喜欢音乐,有人酷爱摄影,还有人独爱运动……这样一来,才构成了—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喜好群体。校长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只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首先应该尊重个体差异,不能以自己的喜好为中心,把它强加于别人。

其次,校长要避免“上有所好、下有所效”以及“投其所好”的影响。因为校长在学校里的特殊身份,致使很多教师会产生一种微妙的心理,从而带来一些生活和工作以及喜好的变化。“校长都整天打牌”,有时校长的喜好会给教师带来一种“保护伞”的心理。还有一些教师出于一些功利性,投其校长所好,校长喜欢干什么,他就喜欢干什么,如果这种人比较多,久而久之,在学校中就会形成一个变了味的喜好群体。因而校长要鼓励教师发展自己的爱好,张扬自己的个性,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多举行一些丰富的课余活动,给予教师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注意对突出的教师喜好要加以支持和推介,减少教师对自己喜好的关注。

营造好“民主和谐”的氛围

如果仅仅是一个人的喜好问题,从表面上讲还谈不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但如果把它放置到一个学校的整体中来,考虑到它的影响层面,它完全可以上升到学校的管理层面上来,尤其是一个学校的核心人物,他的喜好就更不能忽视。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和谐、民主,因此,如何使喜好这个特殊的载体充分地有利于学校的发展,那就要求校长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喜好氛围。

校长要及时发现教师群体中好的喜好,要“不耻下学”。对有好的爱好的教师,校长要带头向其看齐,以带动其他老师。校长有时还要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有时要以教师的喜好为主体,形成一个以教师的喜好为中心的氛围。大的学校,要允许多种喜好并存,并促其形成多个有价值的喜好群体。很多校长,总是对经常聚在一起的,在一块从事某一活动的老师心存芥蒂。其实校长大可不必这样去想。给教师一个民主自由的大空间、大环境,教师肯定会回报一个和谐的氛围。

构建好“健康完善”的体系

从表面上来看,喜好问题不过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校长的个性差异;从工作的层面上来看,喜好问题的处理好像只不过是一种管理的辅助手段。但如果把喜好问题提升到高一层次——对学校管理的影响,那么,就需要形成一个健康完善的体系。构建好健康完善的喜好体系,是一所学校管理层面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新的体系纳入学校的整体管理中来,首先需要学校把这项工作常态化。这就要求学校在每年的工作计划中,把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学生有兴趣小组活动,教师也应该有兴趣活动组织,校长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还应给予大力的支持。从工作计划、活动安排到工作总结,校长都要积极参与。具体工作要促使学校形成几个有组织、有意义且稳定的喜好体系。随着工作的深入、经验的积累,学校要健全机构,构建好健康完善的体系。

(作者单位:江苏邳州市四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