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求趋同 善规避
杂志文章正文
求趋同 善规避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20        返回列表

朱海建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校长影响教师,教师影响学生。”这些已是学校管理上的常识了。校长的一言一行有着很强的示范效应,极大地影响着其行政执行力。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这种管理上的游刃有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者“其身正,不令则行”的自我约束的人格要求。因此,校长对于自己的喜好,必须正确处理个人需求和学校管理之间的矛盾,如果个人喜好与学校管理的整体利益一致,就应当放大它,升华它;如果个人喜好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校长应降格以求,适当规避。

校长的个人喜好有哪些?主要表现在其性格上和爱好上。在性格上,有的校长不张扬,求安稳,有的校长好大喜功,喜欢创新冒险。有的校长讲究民主,但有时也优柔寡断;有的校长独断专横,唯我独尊。有的校长书生意气,不善交际沟通;有的校长八面玲珑,喜欢忙里忙外……在爱好上,雅一点的有:读书、下棋、写文章、打球、唱歌、品茶、种花草等,俗一点的有:打牌、赴宴、抽烟、喝酒等。很显然,雅一点的爱好,有益于推动学校文明建设,提升师生精神境界,增强管理效能;而俗一点爱好,如果校长将其限制在自己的私人领地,不影响师生的公共利益,则无可厚非。例如一个有着抽烟嗜好的校长,如果在教职工大会上公然旁若无人地吞云吐雾,这既是对自我形象的一种贬损,也是对他人权益的一种伤害。虽然可能没有教师站出来当面制止,但校长对自身要求不严,会影响其他教师情绪,会议效率可想而知。就是由个性差异带来的不同喜好,校长也应考虑其身份限制,因为自己代表着学校的公共利益,就应该使自己的喜好在履行职责中合理地趋利避害。尤其是不良喜好,它常会推开校长理性的闸门,与学校管理的公共利益发生直接冲突,如果任其恣肆,校长行使喜好的欲望会与自己的权力不谋而合,给学校管理带来非常大的不良后果,这应当值得每一位做校长的警惕。

因为喜好上的相同,校长会团结一批人,当一批人走近的时候,每一位做校长的可曾想过:我有没有疏远另一批人?爱好的相同,的确可以笼络人心,但这是否会带来决策和用人上的倚重或倚轻?几乎每一个做校长的都有宏观的全局视野,力争公平公正地处理好学校管理中的每一件事,当别有用心者投其所好(尤其是不良喜好)时,校长能否坚持原则拒绝诱惑?不能苛求校长成为圣人,也不能苛求校长成为完人,但是毕竟他拥有着权力,拥有权力就要接受监督。近些年来,学校屡屡发生一把手腐败倒下的案件,教训深刻。每一位校长都应保持理性,洁身自好,不要让个人喜好成为不法分子有机可钻的鸡蛋缝。

在我国的现行的中小学校管理体制中,校长的个人修养、文化素质、管理智慧对一个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的喜好属于校长个人的道德范畴,也是干部所修“政德”的重要内容。每一个校长都应严格执行中小学校管理规范化的要求,用规范来培养喜好,用喜好来强化规范和创新管理方式。让个人喜好与规范趋同、与文明趋同、与服务趋同。凡是与规范相抵触,与文明不协调,与服务相矛盾的所有喜好,校长都要予以规避。只要与学校公共利益一致的喜好,无论是性格上,还是在一般爱好上,只要它们服从和服务于师生整体利益。校长就要培养之、发展之、推广之。这也是做“官”的校长的人格魅力所在。在当前普遍呼唤中小学管理凸显个性、创建特色的时代背景下,校长的优良喜好无疑对学校特色具有重要的催生作用。每一个校长都要想方设法将这无形的个性切实转变为有形的管理力量。这不仅是在自我修炼中成就自己,更是在成就师生,成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