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杂志文章正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5        返回列表

王 婧

课程改革,理念先行——换脑

要想真正把课程改革推进下去,课程改革实施者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否则即使是手捧新教材也一定是穿新鞋走老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一是自主学习法。针对教师自身所需,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二是重点点拨法。学校针对教师的教学实际中的共性问题,组织专题讲座,引领教师成长。三是网络收集法。教师随时在网络中查找教学信息,从网络大环境中摄取养分。四是专项培训法。为使教师尽快地掌握与利用信息技术,每学期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制作幻灯片、制作课件、现代化技术操作辅导。五是理论交流法。学校针对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选取了十个方面的论坛题目,每个教师选择四个论题,结合教学实例进行探讨。六是积累共享法。每个教师每学期有一个积累本,剪贴教育教学的经典与伙伴共享,大家称它为万宝囊。七是课题牵动法。在有效学习与教学管理创新活动中每人确立一个研究课题,每学期写一篇经验或教学叙事。八是理论测试法。每学期一次,并进行等级评价。九是外出借鉴法。学校肯于投资,派教师外出学习。通过学习与训练,使新的理念植根于教师头脑,为推进课改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所学校的发展与进步,要有一个鲜明的教育理念作支撑。2004年我校提出了绿色教育理念,因为绿色是生命之源,是希望的象征,是健康的标志,它富有勃勃生机。我们把绿色教育理念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开展了绿色系列行动:如绿色人文、绿色心理、绿色网络、绿色环保、绿色生命、绿色公民、绿色课堂。绿色教育理念的宗旨是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的希望:“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多出“成品”,少出“废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这一理念符合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理念。

教师成长,重在研究——解惑

新的理念与传统观念必然发生强烈碰撞,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育情境中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虽然新的理念如狂风骤雨般对教师的心灵进行了洗礼,但受根深蒂固的习惯束缚,我们仍感到了实践之难,难就难在如何真正地把新理念变成活生生的教学实践。这给我们走进新课程的实践带来种种困惑。我们带着这些困惑开始了问题研究。

1.“一课四案”。即说案、研案、讲案、修案。在学年组每一次教研活动中采取一人说课大家评,共同形成较为理想的教案,由说课人执教,学年组成员听课、评课,说课人再次完善,努力实现有效的教学设计,学年组每次研究抓住一个重点,突破一个难点,这样的机会人人有,轮流坐庄,久而久之,使团队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2.策略运用。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为了让教师熟练地掌握教学策略,根据已给定的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如联系生活策略、主动参与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探究发现策略。

3.个案分析。在实施策略的过程中,我们摄取一些典型案例,以典型案例为基础让教师加以分析。如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吗?知识是“给”的吗?你关注每个学生了吗?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了吗?通过案例剖析,以他人的成长活动为借鉴,自觉调整,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与行为。

4.“问题树”。为了帮助教师寻找教学误区,进行教学诊断。这好比医生给病人治病一样,找症结、查病因、开处方、问效应。每月设计一棵“问题树”。如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问题树,采用夯基固本的教学策略的问题树,实施体验成长的教学评价的问题树。让教师根据不同树的不同要求,用符号标注问题所在,填写智慧锦囊栏。这样追根溯源,分析出该树病因,为问题的发现,也为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5、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成为反思型实践者。大家在实践中学会了反思,我校全员参与了反思,有校长的阶段反思,有其他领导的月反思,有教师的每课的反思和单元的反思,有学生一天的整理反思作业。及时反思得失,调整措施,使思维得到了碰撞,新的思路,新的认识油然而生。

6.教案格局。为使教师的教案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显现出教师的教学风格,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五年来,我校先后修改了三次教案格式。着眼于“三维目标”的落实,“先学后教”、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教学各环节课标理念的体现,教师用起来得心应手。这样环环相扣,步步夯实的问题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实践能力。

7.模式构建。教无定法,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模式,强调有独特的风格。课堂教学。贵在行动——实践

有了新理念,就要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改变以往的教师角色、课堂模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教学研讨活动,有教导主任的示范课、骨干教师的引路课、全员参与的有效学习汇报课、学年组专题研讨课。我们的课堂变化了,教师的角色变了,课堂真正见到了实效。突出“六个关注”,体现“六个转变”。

六个关注。

1.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

王珊杰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生命教育《我从哪里来》,王老师让学生把书包背在胸前,弯腰系鞋带,感受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学生兴趣盎然,迫不急待地去体验,从而懂得如何珍爱生命与孝敬长辈,进而使德育在学科中得以渗透。

2.关注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李秋棠老师的四年级数学《测量活动》一课,不是老师测量大家看,而是让学生在教室里观察物体去测量。让学生亲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又回归于生活,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3.关注学生的体验

屈兰英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植物妈妈有办法》,在教“苍茸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一段时,屈老师让学生打开课前给每个小组下发的一个小礼包,让学生摸一摸、粘一粘、想一想,通过体验,学生知道苍茸还可以靠人来传播。

4.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

教与学要以作为中心。大队辅导员曾轶男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科学《观察土壤》,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先让学生猜,猜土壤里会有什么?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实验,亲自观察发现土壤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促进了学生的思维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5.关注学生的“异想天开”

许多伟大的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都来自于“突发奇想”和“异想天开”。在杜振光老师执教的自编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课《贺卡我来做》,他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现独特见解。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异想天开”的合理因素,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制作了不同的贺卡,有送给神七的,有送给汶川小朋友的……孩子们在梦想的大海中畅游。

6.关注学生的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上升理论知识的基础。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知识经验,收集教学信息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使枯燥的教学生动化。如吴晓丹主任执教的品德与生活《文明素养面面观》,通过大量的中外文明现象的图片资料的收集,激发学生的情感,实现激情明理导行。王日昕主任执教的作文指导课《长辈对我的关心爱护》,也关注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亲情的感悟,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亲情故事中选取最让自己感动、印象深刻的事来写,实现了“我手写我心”,留心生活注重积累的作文理念。

六个转变。

通过学习与实践,教师的理念变了:变“目中无人”为“面向全体学生”;变“照本宣科”为“教材使用的创造人”;变“独角戏”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学”:变“填鸭式”为“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变“课内作业”为“拓展延伸实践体验”;变“单一说教”为“生动形象电教手段”。、

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了有效学习,为推进课改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师生评价,注重过程——激励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为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抓好“四个注重”:

1.注重评价的多元化。不用一把尺子(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我们将师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改为评价卡,将师生成长记录袋改为记录册,采用“一卡、一册”的评价形式。既便于操作、又具有针对性,注重了多元评价,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对教师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评价。

2.注重评价的多样化。除了对师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之外,还有课堂即时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学科成绩评价,教学活动评价。

3.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师生的评价每月自评、互评、学期末总评。将评价结果作为评价优秀教师、优秀学生的主要依据。

4.注重记录成长轨迹,随时收集记录学生成长与进步的足迹,进行月展评。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改进提高”和“激励督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