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以校本管理为基础,整合基础教育资源
杂志文章正文
以校本管理为基础,整合基础教育资源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6        返回列表

张 娜 田晓红

近年来,虽然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还是很突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极大地阻碍了教育活动的进行。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怎样合理利用当前的教育资源是当今教育管理者着重考虑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外控管理”的管理模式。即用“校本管理”,就是指重视人的积极性和内部管理过程的改进,要求学校树立鲜明的办学思想,办出个性和特色,要求管理者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实施多元化评估体系。在发展单个学校的同时,优化利用整个基础教育资源,即“基础教育资源整合”,就是指通过撤、并、联等多种方式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布和优化组合的过程。这样可以缓解教育经费紧张,避免教育资源浪费。教育基础资源利用率低下的表现

1.当前我国的大多数学校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拨款,社会捐助和自筹的经费微乎其微。学校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必须加大对学校建设的投入,以改善学校的教学设备,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改善职工待遇等等,但是目前国家对基础教育投入不足。所以学校发展的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是靠银行贷款取得的。适度的贷款能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但当学校为谋求发展而向银行贷款达到一定数额时,将会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

2.基础教育硬件设施盲目建设,质量差。近些年来随着“普九”教育的展开,大多数学校为了达标,纷纷兴建教学楼、操场、微机房等,硬件设施的大量投入使得学校负债累累,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这使得基层财政根本无力支付,社会捐助难以求得,不是加重农民负担就是欠债。不能有效利用周围社区的资源为学校发展服务也是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的表现。

3.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学人员庞杂。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现有的教师队伍中第一学历普遍偏低,第二学历大多数是通过函授、夜大、远程教育等形式获得的;数学、物理、艺术、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缺编现象严重。更有个奇怪的现象,在原本就不缺教师的情况下,许多学校使用低素质的代课教师,在这些代课教师中,有些是师范类毕业生没有经过编制临时上岗的,有些是未受任何教师职业训练的初、高中毕业生或是肄业者,原因由于是国家的财政紧张、没钱发工资,用不起正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还有部分教师在接受工作时拈轻怕重,讨价还价,上课不写教案,批改作业不及时不认真。因此,教师素质低必然造成教学质量差;教学质量低,又必然造成学生流失,引起教育资源浪费。非教学人员增多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困扰,这些人或者有权力。或者工作轻松,既不搞教研也不搞教学,平时上班报个到就完事,但学校同样要养着这一帮闲人,因此,非教学人员过多不仅仅是提高办学成本、加重财政负担的问题。而且有的学校形成了不向学生收费学校就办不下去的局面。

4.资源管理机制不完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与资源管理不善有直接关系,由于学校在“普九”过程中盲目地进行大面积的校舍建设,扩张性地购置教学设备,结果造成了很多的设施、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教育设施的设置不合理,给基础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阻碍。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使农村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再加上大量农民迁居城镇,农村的学龄儿童逐年减少。中小学普遍存在规模萎缩、校舍空闲,又加上农村学校设点不均、不合理,给基础教育资源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5.学校领导认识的局限性。教学管理者有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教学管理是把学校中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工作搞好就万事大吉了。对于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常抓不懈,忙着建章立制,对上汇报工作,对下指手画脚,忽视对学校教职员工教学思想等工作的管理。领导者认识偏差,管理不力造成了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

优化资源整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1.可以实施财务自主,对国拨经费与校内创收允许学校自主合理安排,经费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自求平衡。我国的国情是穷国办大教育,一方面,国家经费不能满足学校的需求和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上蕴藏着部分可供吸纳和利用的资源,这部分资源不能由政府下达行政命令的方式去提取,而是要由学校以一定的合法手段去吸纳和利用。校本管理的实施将使学校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学校将释放更大的潜能,来补充政府某些能力的不足。可以利用联合办学、股份制办学自主筹集日常经费,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相关的监督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其良好的运行。优化学校的各种组织系统和非组织系统的结构,挖掘各种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潜力,营造学校自己发展的“生长圈”。

2.学校设施的建设应当合理化,避免教学设施浪费。在进行校舍建设之前,可通过非政府机构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调查评估,弄清现有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分布情况和利用率,为适当地进行学校设施建设提供依据。应该充分认识到,学校是教育最真实也是最基本的场所,资源的稀缺性、有限性永远是绝对的。学校资源既包括校内资源,也包括校外资源,如兄弟学校资源、社区资源、专家队伍资源等等。在整个基础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可以积极主动地利用这些资源,减少教育经费的开支,来满足学校的发展。有的学校为主动争取社会资源,还建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和校友会,通过固定的组织形式加强资源的开发,学校在利用社会资源的同时还要服务社会,加强与社会的融合。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通过服务社会来获取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工程,坚持因地适宜地发展,实现物质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学校的规模建设。

3.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精简行政管理人员和学校非管理人员,取消因人而设的岗位,减少教育经费的支出,清理超编的和不合格的人员是当前教育人事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当前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不合格教师、素质不高的教师占据着岗位,合格教师、好的教师进不来。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推进基础教育发展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学校间质量的差距归根到底是教师质量的差距,根据学校自身条件扎实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资金短缺的问题。解决工学矛盾,更适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应该搭建平台使教师有交流沟通的机会,并使之常规化,使本校教师培训成为校本培训的主导。提高教师素质需要政府建立有效的机制,以教研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建立校际间教师支教和交流制度,加快地区间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优势对教师进行培训等等。引入竞争机制,竞争上岗,实行聘任制,进行师资轮换调

整,保证各校间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相对平衡,实行统一的教师福利待遇标准,促进师资流通顺畅。保证学校师资均衡发展。

4.整个基础教学设施管理亟需规范化。我国目前教育现状是整体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但个别学校教育资源却利用不充分,并存在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因此有关上级行政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发挥教育资源的整体效益。从宏观上进行协调和指导,这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搞好统筹规划,提高教育的结构效益。多个学校合用,提高学校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有些学校可将现有校舍和教学设施与农民文化技术夜校共用,使之成为农民学文化、学技术、开展扫盲活动的重要场所。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5.校长要提高自己的资源开发意识,加强自己的能力建设,进行学校的组织建设和管理。校长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面对历史、面对未来,应该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高度负责,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义务感。应该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站在历史和未来的高度,确立好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校长还应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全面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教学艺术,能够深入一线,了解教学,驾驭和指导教学。此外,还要坚持不断学习新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计算机和现代教育手段,做到知识面广、信息量大,使自己永远站在现代科学知识的前沿,还应具有知识处理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推行校本管理模式,增加学校各方面的自主权,整合整体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管理改革的主要趋势。实施“校本管理”,整合教育资源有利于我国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校本管理在管理理念上是深厚系统的。表达的是人本思想、分权思想、效率和质量意识;理论上是丰富多彩的,灵活多变的,根据学校的实践而采用不同的理论基础;策略上更重视学校成员及其学生家长与社区各界人士对学校的管理,广泛采纳各类人员不同的办学价值观与办学策略,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实施校本管理不仅能够丰富与深化我国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而且对我国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价值。此外,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学校决策,在校本管理中,不但学校内部的校长、教师可以进行学校管理,且校外的家长、社区成员、企业和商业人士都可以对学校的发展有一定的发言权,使更多的人参与学校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