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校长如何打造精良的教师队伍
杂志文章正文
校长如何打造精良的教师队伍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73        返回列表

洪 波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作为校长,笔者认为,如果能让学校的每位教师理念先进、业务精良、师德高尚,这才是提升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学校的根本保证。为此,打造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应该是中学校长千方百计、倾尽所有精力去做的一项核心工程,即灵魂工程。“精良”二字的内涵可分开来解释,“精”有“业精于勤”之说,可以理解为教师所具备的较高的、精湛的业务能力。目前,每所学校为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都有其独特的做法。例如,举行各种说课、赛课活动,新老教师的结对子活动,骨干名优的引领课,校本研修及各种方式的培训等,为了教师业务的“精”,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但是,想真正提升教师的良好的职业素养,使之拥有高尚美好的内心世界,拥有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境界,真正成为为人师表的楷模,恐怕不是搞点培训等常规做法所能达到的。而这也正是“精良”的“良”字的内涵所在。这才是对我们校长最具挑战性且需长期性和领导艺术性来完成的一项塑造灵魂的工程。对此笔者的想法如下:

以人为本,营造家庭氛围,形成凝聚力

“以人为本”突出强调的是对人性的理解与尊重。美国著名的哲学家与教育家杜威说:“教育,育人是目的。学校中的一切都是为了人,为了学生和老师。”要想实现“为了学生的一切”,那么首先校长就要树立“为了教师的一切”的理念。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半封闭管理的学校,教师全天活动都在校园里,从早到晚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作为校长应从一草一木、一点一滴做起,让校园最大限度地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充分感受到家的氛围。休闲的棋房,健身的乒乓球室、篮球场,温馨的教工餐厅,无论是可感的硬件设施还是和谐的干群、同事、师生、生生关系,都体现着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许多教师一日三餐吃在学校,以校为家,学校人气十足,凝聚了人心。做到了“一个好校长不一定是每天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的人,但一定是让大家不愿意每天最后一个到校、第一个离校的人”。

弹性、科学的制度管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人本化、制度化是学校管理的两条线,人本是基础,制度是保证。学校要想确保有序发展、可持续发展,制度化管理如何执行是校长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规范管理过程,让教师在一个协调、融洽、合作、理性的工作环境中高效率工作且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这就要求管理中,既要有制度的约束与保障,又要彰显其管理的人性化。其核心精髓就是两个字“弹性”。

1,弹性之一:体现在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实现管理方式的多样化上

在任何一个群体中,整齐划一,绝对化都是不符合规律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不同,就会有差异。校长应该善于发现差异,承认差异,并且尊重这种个体的差异性。在完善制度的同时,实现管理方式上的多样化。另外,在教师的使用上,要人尽其才,让每位教师与员工都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使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同时,在统一制度面前,弹性的执行也是可行的。我校的规章制度中有“迟到早退罚款”的说法,但对于那些早来晚走、增优补差的教师,真的是有事早走晚来时,学校不但不执行规定,还为其大开方便之门。这些做法,都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促进学校的发展。

2,弹性之二:凡事以“和”为贵,实现自我管理的最高境界

古人云:“家和万事兴。”在严格规章制度的保障下,实现和谐管理还有一字真经,那就是“和”。甚至在有些问题上不妨来点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坚持创设家一样的氛围,致力实现人与人之间这种“和”,有和就有合作,有和就有自律,有和就有了创造力。校长还要特别注意树立服务意识,把自己的热情与信任传递给每位教师,将自己的亲和力与宽容从家庭一员的层面传播给每位教师,用理解、宽容、合作为教师营造一个自信、自主的环境,力求让广大教师在校长的“和为贵”中自觉工作、创新工作,使全校师生乐意去实现并力求实现自我管理这种管理的最高境界。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独有文化底蕴,提升教师的境界

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校长做好的四件事之一就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于漪校长也说过这样的话:“学校不管采用怎样的思路办事,有一点切不可小视,那就是学校的文化建设。对学校文化建设不重视,建设到什么程度,影响乃至决定学校的形象、质量和生命力。”可见校园文化建设是校长治校工程中的重要工作。笔者认为,校园文化前三个层面即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制度文化、里层的行为文化似乎都是可操作的,唯独第四层——深层的精神文化是需要我们精心培育的。回顾中外各所著名大学的发展历史,每个学校都有其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像普林斯顿大学,以“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为校训;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培育一代代莘莘学子的同时也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背景,提升了育人者——教师个人的精神境界。作为初中校长,更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积极向上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使我们的学校逐渐拥有一些光荣的传统,并将其作为学校引以为荣的文化积淀,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笔者所在的光华中学,虽只有短短的不足十年的历史,但校园文化建设颇有成绩。广大的教师为增优补差早来晚走,毕业班教师为提升成绩披星戴月,师生间教学相长,各项成绩均名列本区前茅,收到良好的社会声誉与影响,自己独有的一些特色文化正逐渐形成,虽然几年来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但一些光荣传统却得以传承。

以身作则,提升威信,全面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与爱心

学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校长首先是一个教育者,然后才是管理者和领导者。校长作为“教师的教师”,必须牢牢抓住教学过程的监控,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传承文明,让自己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

校长的主要角色是教学的领导者,是一校之魂,校长的思想、办学理念对教职工的价值理念和追求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精良教师队伍的打造是通过教师自己主观的孜孜不倦学习达到的,那么此刻,校长就应是一位学习者。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在文明的对接与传递中,必须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使自己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管理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所有的教育者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学习者的环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基础,使教师良好素质形成有可能。用校长的实际行动,以身作则,为广大教师的内涵素养的提升做出表率。

2.提高威信,勇于承担教育责任与使命

曾经看到这样一段话:“有作为校长抓课堂,没作为校长抓门房。”“校长要真正做到:①情况在教学中了解;②问题在教学中发现;③经验在教学中总结;④难点在教学中突破;⑤致绩在教学中创造。”读后很有体会,作为校长,不应为日常琐事困扰,而应深入课堂,靠前指挥。只有这样,在教师中才能真正树立自己的威信。只有深入一线,才能切实了解教师的想法,知晓教师的冷暖,才能真心将自己对教师的关爱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情感威信、道德威信、管理威信,才能和广大教师一道承担起为学生一生奠基的责任与使命。

校长在管理中既要为学校总体建设勾画蓝图,让全体教师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同时还要有为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而实施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行为,更要把打造灵魂工程放在目标首位,精心去设计、完善使广大教师师德高尚、愿意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真正的人本化管理方略,探索、开拓让校园拥有独特传统文化底蕴的措施和办法,弘扬、创造使校园充满学习力、竞争力、积极向上,促进学校和谐、持续发展的精神与实力,这将是校长管理实践中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