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教育要培养悲悯情怀
杂志文章正文
教育要培养悲悯情怀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56        返回列表

宫凤华

很偶然地看到《燕赵晚报》的一篇文章——《学生“疯狂”是因为教育“有病”?》。其内容如下:10月4日,山西朔州第二中学学生李明在课堂上连捅老师四刀,致其不治身亡。此前李明曾写下“死亡日记”,记录了不满约束、仇视老师的心路历程。据悉,被害老师郝旭东家境贫寒、为人和蔼、才华横溢,曾考中两所学校的研究生,发表20余部小说和剧本,是一位公认的好老师。面对这位23岁年轻老师的凄然逝去,相信无数教师内心都会泛动着悲情波涛。而反思“学生杀老师”的悲剧根源,也许我们只能说——教育若有病,学生必疯狂。有病的教育,会使人的心理趋于扭曲,精神走向偏执。事实上,在李明留下的“死亡笔记”中,就赫然写着“我恨老师,更恨学校、国家、社会……我要发泄。我要复仇,我要杀老师”。精神如此扭曲、灵魂如此沉沦的危险人物,却端坐在教室里。很显然,即便教育不是他人格畸形的完全肇因,但教育却未能承担起疗治他灵魂的功能,反而加剧他对教育的仇恨。

这种以嗜血为方式,以生命作代价的惨烈行为,应该足以惊醒我们对教育病症的麻木。毕竟,当教育有病,教师心理就难以健康,学生就有可能走向沉沦或疯狂。在功利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教育只能以其内容的片面性、行为的短期性、目标的功利性,制造出一株株畸形的“病梅”。不对这种教育痼疾进行彻底疗治,学校根本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的学生,我们的未来一代自然也就无法真正成为具有现代民主与权利意识的现代公民。

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海狮的项圈》:旧金山的渔人码头,有一处海狮聚集的地方,游客只能远距离地观赏,码头上贴着布告:“此处码头属美国海军所有,喂食、丢掷或恐吓海狮,移送法办。”美国在保护野生动物这方面,确实是先进国家,连“恐吓”动物都会被法办哩!正出神观看海狮的时候,一群小孩子吱吱喳喳地走到码头,由两位年轻的女老师带领,原来是幼稚园的老师带小朋友来看海狮,户外教学。在码头边的大人纷纷把最佳的观赏位置让出来给小朋友——在礼让和疼惜老弱妇孺这方面,美国也是先进国家。我昕到幼稚园的老师对小朋友说:“你们有没有看到右边那只海狮脖子上有一个圈?”“有!”“那不是它的项链,而是它的伤痕,这只海狮小时候在海里玩,看到一个项圈,它就钻进去玩,没想到钻进去就出不来了,小海狮一直在长大,项圈愈来愈紧,就陷进肉里,流血、痛苦,就在它快被勒死前被人们发现了,把项圈剪断才救了它。”小朋友听得入神,脸上都露出十分痛苦的表情。“所以,你们以后千万不要乱丢东西到海里,可能会害死一只海狮。”老师带着小朋友走了。我在清晨的渔人码头深受感动,这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但愿我们的老师也都能这样地教育孩子。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确,这真是最好的教育!我们从小朋友那脸上十分痛苦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真正明白:千万不能乱丢东西到海里!而且,不是一时的,而是一辈子都会铭记于心。那倒不是因为害怕会被“法办”,而是出于对海狮的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人文情怀。相比之下,那一块“此处码头属美国海军所有,喂食、丢掷或恐吓海狮,移送法办”的牌子显得是那么的脆弱无力。

由于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由于相对的和平,由于我国的基本国策,所以现在的学生大多数只懂得“拿来”,不懂得“送去”。他们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但不懂得如何抒写,他们懂得关注自己的衣食感受却不懂得关注自己的漫漫人生路,他们懂得自己的喜怒哀乐却不懂得如何顾及他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赵梅女士说,现在社会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人成功以后,认为成功是自己奋斗的结果,别人都是阻力,所以很难有感恩的心;而没有成功的人怨天尤人,更是很少想到去感激别人。因此,如何让人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会感恩、不忘感恩,是门学问。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想,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冷静的心推进教育教学。深刻地认识生命,理解人性,不去苛求学生,难为学生,而是用一颗滚烫的爱心去唤醒、激活学生心中潜藏的对于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的向往。把富有人性的教育融入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构建起一个富有人性的道德世界,让学生在里面不断地锻造、体验、升华,从而培养学生对人性善良、乐观、光明、正直的追求。为学生的成长营造出阳光灿烂的天字,让孩子们在人性的阳光里,沐浴着爱的光辉,幸福地实现自己在各个年龄段独特的生命价值,迈出幸福人生的坚实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