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地域特色
杂志文章正文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地域特色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4        返回列表

许 君

学校是文化密集的地方,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对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不可否认,当前为数不少的职业学校有“文化底子薄”的苦衷,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欠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人文内涵。这些职业学校若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挖掘浓厚的地方历史文化,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必将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校园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从而提高学校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校园文化树人、育人的终极目标。

注重现代性和传统性的统一,营造强烈的地域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应该是现代性和传统性的结合。一方面学校应创建自主、创新、民主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也应充分发挥地域传统文化的作用,形成有亲和力、实用性强的校园文化。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域的根,把地域文化引入校园,既可优化校园文化氛围,又能凸显校园文化的地方特色。职业学校应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措施等方面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使校园文化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富真实性和亲和力。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校园文化的个性化发展,学校可广泛发动师生进行地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并在学校工作中有机渗透地域文化,赋予教育工作浓厚的地方文化底蕴,使之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

坚持文化育人的原则,形成有职教特色及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氛围

青少年学生的认知方式、表达方式是建立在价值和认知体系基础上的,任何道德行为、日常规范、意志品行都归根于其文化底蕴。因此,为了培养身心健康、富有个性的学生,我们应立足职业教育,积极创设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真正做到文化育人,帮助青少年在实践中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结合学校特色及专业建设方向,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地域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氛围。黄山市古为徽州,有“东南邹鲁”之称,这里“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共同造就了独特的文化风尚,形成了我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文化。我校考虑将徽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如校园各功能区、道路、楼宇等以徽州历史名人命名,或以黄山名景命名,使学生一人校门就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地域文化引入职业学校校园还能强化学生专业意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如烹饪专业的教室兼实训区风格应突出中国传统餐饮文化特色,以八大菜系尤其是徽菜的代表菜肴、代表人物为主题进行布置。财会、管理等专业则以徽商理念为班级标语。因为徽商经营活动绵延数千年,称雄中国商界三百年,继承和弘扬徽商精神,研究总结其成功经验,对学生提高职业道德、诚信经营理念大有裨益。

2、灵活运用地域文化活动载体,丰富文化素质内涵。校园文化的创设,不仅要有文化硬件和文化设施,更要有文化活动的开展。因此,职业学校应灵活运用地方历史文化,精心设计校园文化活动载体,提高青年学生的文明程度,培养健康的情操。如组织开展历代徽州名人展,举办吟诵古徽州新黄山的美文诵读比赛;开办“徽文化与旅游”“徽商经营之道与职业道德”等讲座,组织参加“古徽州新黄山十景”“景区标识设计大赛”等活动,使地域文化与专业素养结合,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一系列有文化底蕴的校园活动,既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又强化了德育建设,较好地引导了青少年学生提高修养,树立职业理想,提高职业素质。

3.充分发挥社会的育人性,让广大学生真实接触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大舞台终究是在校外,陶行知先生说:“不利用社会的资源,就是无能的教育。”所以职业学校要充分发挥社会的育人功能。我校坚持组织学生以参观、考察、见习的方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参与勤工俭学,如导游专业在业余时间赴各景区担任解说员,管理专业在“黄金周”时参与景区服务与管理,计算机专业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艺术团参加省市级演出等。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接受地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在社会大课堂中历练成才,这无疑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较快适应工作大有裨益。

以地域文化为特色,全面提升师生的精神品质,实现校园文化的升华

1、徽州地区文风昌盛,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良好风气,所以古徽州这样的弹丸之地、闭塞之区,在哲学、经学、数学、医学、绘画、戏曲、烹饪、建筑、园艺等诸多领域独领风骚。徽州教育特色鲜明:社会家庭十分重视,教师淡泊名利,学生勤学苦读。并且徽州人读书不以“记诵为能”,而以务实为本。既推崇以士入仕,也不鄙以士营商,“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在讲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中国社会实在很难得。这样的教育理念不但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文化依据,更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因此我们应汲取传统徽州文化的滋养,将重视教育、勤学苦读、躬行践履的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将古代教师淡泊名利、务实求真的精神融入现实工作中,全面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创设新型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2.学校对校园文化的重视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为了使校园文化最终形成地域文化、行业文化、艺术文化共荣,社团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多种载体交辉的繁荣景象,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职教校园文化品牌,学校组织有关专业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寻访、考察地方文化,了解地方历史、掌故,参与编写校本教程。组织开展校园文明寄语征集、教室文化评比等活动,以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文化艺术节、技能展示月、社会实践活动等载体,为学生提供满足文化需求、提高文化素质的平台,使校园文化具有多样性和艺术性,从而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校园文化建设要适应发展的需要,要与时俱进。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通过积淀、升华方能呈现出特有的生命力;而地域文化亦是在发展和变化中得到内涵的扩展和升华。为了创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在挖掘学校历史底蕴、把握学校办学理念、融进各种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以发展的观点提升校园文化品质。同时要对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管理。很多学校没有把校园文化当作有传承性的大事来做,在创建校园文化中表现出急功近利,或追求一劳永逸。因此要在管理中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管理艺术和精神品质;在管理中充实、完善校园文化内涵,营造充满个性、富有底蕴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和谐美好的人文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