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艺术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助推器
杂志文章正文
艺术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助推器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9        返回列表

秦 斌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也是现代学校显性教育的重要保障。浸润于良好的校园文化之中,学生个体能获得更全面的健康成长,学生群体能获得更和谐的整体发展。而营造艺术化的育人环境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创造艺术化的校园环境,能催人奋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良好心态,积极主动地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为此,我校提出了“以艺辅德、以艺益智、以艺怡情、以艺育心”的艺术教育理念,通过连续几年的不懈努力,营造了富有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

因地制宜,营造浓郁的校园艺术文化气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努力营造健康、高雅,充满艺术气息的校园环境。

1创设艺术气息浓厚的自然环境

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校园里种植花草树木,设计林中小道,对土坡、草地、树木等自然景物与校园运动场具进行了艺术化的布置;在适宜的地方建造了园雕、喷泉等景点,充分体现自然美、造型美、线条美。定期维护、粉刷学校建设和其它附属设施,做到景点设置精心自然,校舍建筑美观别致,总体上达到平、净、齐、绿、美的要求,提高了校园景观的艺术品位,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2创设艺术氛围浓郁的艺术教室

对艺术专用活动室的墙面、拐角等进行了艺术美化。如,设计了“绘画城堡”“奇妙的音乐世界”“多彩的五线谱”等墙饰,布置名人名画、各种手工艺品等。另外,各个艺术专用教室每学期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创设出风格迥异的艺术环境,让孩子们沐浴在这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接受艺术的熏陶。

3创设艺术特色显著的校园文化

在教学楼上装配醒目的标志语牌,上面书写着办学理念和校训。在教室悬挂名人名言和名人画像,在走廊设置了充满人文气息的提示语牌,如:“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上下楼梯靠右行,你谦我让脚步轻”“走廊上显露你的文雅。操场上展示你的雄姿”“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注意哟,每个人都在看你的一举一动”等。这些配套设置实用有效,美化、净化了校园的风气,让学生一走进学校,便深深感到一种奋发向上的气息,学校校风严谨,教学秩序井然。

4创设展示艺术风采的主题橱窗

为树立学校的外部形象和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处于书香、艺术的熏陶之中,我校在校园内设计了多处校园文化橱窗。先由美术教师指导全校学生开展大规模书画比赛,评出优秀作品。然后,由学校统一规划,分班辟出专栏,由学生亲手将自己的获奖作品粘贴到文化橱窗上。学生作品千姿百态、万紫千红,充分展示了校园艺术文化,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走近文化橱窗,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奋发向上、浓郁的书香艺韵,让人留连忘返。

重点突破,创设和谐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

艺术教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将课程与学生的社团活动紧密结合,将艺术教育贯彻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1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搭建学生体验艺术魅力的舞台

我校在制定整体的教育教学计划时,将艺术教育纳入其中,按有关规定开齐开足音乐课、美术课等艺术类课程,以保证艺术类课程教学的充分落实。在抓好艺术课堂教学的质量时,主要通过教研课、示范课、汇报课及说课、上课、评课等比赛来推动教改。在教学中,教师改变了“教师教歌,学生学歌”“教师板画,学生学画”的单调做法,把游戏搬进课堂,把器乐引进课堂,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在音乐课中,采取“听、唱、奏、赏、动”的愉快教学法;在美术课中,让学生“听乐曲,想意境,玩玩画画,剪剪贴贴”,把音乐、绘画、工艺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书法课中,老师重在教习惯,教养成,使学生从碑帖临摹、名作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过程中,倡导成功教育,坚持“堂堂有表扬”“时时有微笑”,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体验艺术教育的魅力。与此同时,我校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在相关学科中的渗透,在语文、数学、英语、班队、思品的学科中有目的地进行小品排演、课本剧表演、英语故事表演、英语演讲、朗诵等尝试,着力营造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2以多彩活动为平台,构筑学生发挥艺术特长的天地

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不仅是学生快乐的源泉,而且是他们发展个性、展示特长和施展才华的天地。为此,我校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丰富校园艺术文化活动。

(1)成立艺术兴趣小组,延伸课外。为了广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高学生艺术才能,学校成立了多种艺术兴趣小组,有合唱兴趣小组、舞蹈兴趣小组、书法兴趣小组,绘画兴趣小组、鼓号兴趣小组、古诗词吟诵小组等。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后为学校兴趣活动时间,全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兴趣小组,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欢迎,参与率达100%。兴趣小组的活动由教师自主编排教学内容,做到持续化、经常化、系统化,形成独特的校本教学形式。

(2)开展艺术专题活动,展示特色。为了更好地展示学生的艺术才能,体现在普及中提高,学校广泛开展“艺术节”活动,要求人人参与,班班发动,在以年级组为单位展示汇报活动的基础上选拔优秀节目参加学校层面的汇演。每年艺术节开幕式进行学生的绘画、书法作品展示,安排学生进行观摩和评选,提高艺术审美能力,艺术节闭幕式结合“六一”、元旦等节日进行文艺汇演。今年6月,我校举行了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暨“庆六一、展风采、践礼仪”主题展演活动,邀请了团县委领导、县妇联领导、教育局领导及部分学生家长共同参加,电视台也同时进行了采访和采播。这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使学生获得了良好的艺术实践机会,并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赢得了大家一致的肯定,形成了强烈的反响。

夯实师资,保证高效的校园艺术教育水平

办学有特色,师资是关键。教师是学校实现走内涵发展、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的立校之本,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提高艺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及知识,是构建艺术特色校园文化的关键。

1加强学习,提升艺术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积极引领艺术教师自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熟读新课程标准、教材、教参,把学到的新理念、新理论、新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活动,增强艺术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科学性。练好专业基本功。

2重视教研,提升艺术教师教学水平

结合自身特点,汲取原有校本教研取得的成功经验,在艺术学科开展了“组室科研——典型教研——专题研讨”三个层次为核心的校本科研活动。在校本教研中,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研活动日,组织进行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教学沙龙等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们通过研教材,说设计,议教法,谈收获,摆困惑,提问题,把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提炼成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协作小组。从而切实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了艺术教育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3强化培训,提高艺术教师综合素养

面对新时期教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严峻形势,学校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参加不同形式的培训和在职进修,多途径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创造条件让教师到外校观摩学习,参加省、市培训学习活动。努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水平和能力。丰富艺术教育实践经验,积累丰富的工作素材,打造了一批专业能力精尖、艺术修养高超、师德水平高尚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拓宽资源,构建开放的校园艺术文化体系

学校文化的主体是人,是学生、学校文化虽然以校园为主,但并不意味着只是封闭在校园的院墙之内,它完全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因此,我们不仅关注学校内部的文化建设,而且高度重视构建一个开放的校园艺术文化体系,营造家庭、社会、学校共同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

1开发和利用社区艺术教育资源

与社区艺术教育人才建立广泛联系,采用讲座、展演、座谈、组织活动等多种方式,使之参与学校的艺术教育;与社区的艺术组织、机构、博物馆相互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参观社区的艺术展览,参与社区的艺术活动(电影、文娱晚会、庆典活动等),使课内与校外的艺术教育有机结合;广泛利用社区的雕塑、建筑、广场等资源,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利用民俗活动进行艺术教育。

2开发和利用家庭艺术教育资源

充分发挥家长的艺术才华,使之积极配合学校的艺术教育;让学生参与家居环境的布置,如为装潢设计‘提建议、动手布置等,提高其艺术实践能力;鼓励家长多购置学生喜爱的文艺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家庭现有材料,开展艺术活动,有条件的家庭可添置孩子喜爱的艺术器材,为艺术技能的提高提供条件;利用家庭的音像设备,举行小型的家庭演唱会、舞会。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潞,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因此,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努力把“艺教之花”植根于孩子们的心圈,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灵动飞扬的校园、焕发神采的学园、灵气跃动的艺园、温馨和谐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