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打造“梯级管理”文化 引领师生不断成长
杂志文章正文
打造“梯级管理”文化 引领师生不断成长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5        返回列表

钟乐江

那年我调入一所新的学校,该学校的地理环境,让我萌发了“打造梯级管理文化,引领师生不断成长”的念头。

这所学校地处一个半山坡上,最早是一座古庙宇,从街道进入学校,得爬36级阶梯。记得到学校报到那天,我站在街道上仰望学校大门,顿时有一种敬畏,崇高的感觉。我一步一步爬上台阶进入学校,心里立刻产生一种步步升高的感慨。我当时心里就在想,学校是传播科学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地方,应该给人一种崇高、敬仰的感觉。

当年我调入该校做校长时,恰逢学校进行危改,准备拆除包括学校中央的大礼堂(以前的庙宇正殿)在内的D级危险建筑,因为这些建筑结构已经松动,建筑木材日渐朽损。想到报到那天踏上那36级阶梯时那种步步升高的感觉,再面对危险建筑拆除后,得进行建筑、绿化和文化氛围规划的现实,我大脑里立即闪现出“梯级层次”设计的构想。

我把这个想法提交学校行政会上讨论。会上,我给大家介绍了我设计的理由:“学校的建筑、绿化和文化氛围的规划应立足于激励全校师生勤奋努力,积极进取,力求上进。采取‘梯级层次设计,一是学校处在半山坡上,地势不平坦,采用梯级设计,土木建筑工程小,能节约资金。二是梯级设计,能给人以步步升高的启示和祝愿。”没想到,分管安全的副校长第一个不同意:“梯级层次设计,高低不平,棱角多,不安全,应该将拆除的地面推平,建成活动内坝,既增加学生课间活动空间,又很安全。”其他中层干部因跟副校长多年工作,于是跟着附和。为广开言路,我决定向全校教师征集规划设想。

教师会上,我把行政会上的两种意见都提了出来,让老师们认真思考、论证,提出自己的设想。会后,我收到不少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很多教师对我的构想表示赞同,普遍认为推土建活动内坝,工程量大,既浪费时间和资金,也不好进行绿化规划,尤其是新调入的几个教师,和我很有同感。于是,我深入到教师们中间听取他们的想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梯级层次”构想进行了具体设计。

有的老师提出“校园文化”设计构想:为了配合学校的梯级建筑和绿化结构,学校文化氛围也来个梯级层次设计。首先是学校教学楼班级的设定。从底楼向上,按年级由低到高安排,一年级教室在最下面,每升高一个年级,就上一个楼层,年年更换教室楼层,一是便于小孩子上下课出入安全,二是给学生年年向上的提示——学习也要每年更上一层楼。第二是学校文化标语牌设计要有层次感。学校大门旁设计一面镜子——正衣镜,旁边配上“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专为鉴,可明得失”的警示语,提醒人们,进入校园,注意形象。进入大门,建一块提示牌(提示墙),上面书写提示语:“爬上这36级台阶,能感觉你在进步、上升吗?”以提醒大家要天天向上。从教学楼的第二层起,在楼道口设置“欢迎你来到这里学习,祝你更上一层楼”等祝福语。楼道里、教室外等处张贴的名人名言,也要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富于变化和层次。在绿化带中,设置这样的标语牌:“进入步步升高的几何天地,你的学习有进步吗?”如此等等,时时处处给人以提醒和告诫,让学校师生每到一个高的地方,都会联想到工作、学习的提高和自身的进步。

听到大家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我接着说:“在每学年的开学典礼上,我们要向新来的老师和同学讲讲学校的梯级建筑和梯级文化设计意图,鼓励他们从爬上那36级台阶起,就要想到继续提高和进步。在每年的开学典礼上,各个年级要进行宣誓签名后,再搬进高一层楼的教室上课。”

后来,我把这个构想再次提交学校支部、行政会研究,副校长和其他班子成员收到的也大多是和我相同的意见,最后大家形成共识:学校采用梯级建筑设计,不仅富有层次感,给人以美感,更能给师生以步步升高的祝愿;学校梯级文化设计,也能提醒师生不断进步,提升自我。大家还表示,学校的管理和发展也要这样,制定梯级管理目标,力争一年上一个台阶。

为了形成最佳设计方案,我多次组织召开行政例会、教代会等,就学校“梯级目标管理”具体设计反复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召集学校语文、几何和美术教师等做具体的设计,多次进行修改和完善。

在以后的学校管理发展中,我们始终遵循学校这个特色管理文化,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不采取统一的模式,而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实行梯级目标要求和管理,让他们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长进步;对教师的管理,也采用梯级管理模式,让他们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校干部培养,同样采取梯级培养模式,逐年选拔、培养优秀教师入党,建设好后备干部梯级发展培养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