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在“333”机制中转变教研员工作作风
杂志文章正文
在“333”机制中转变教研员工作作风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5        返回列表

程先国 陈廷海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一步转变教研员工作作风与服务态度,如何进一步促进基层学校与教研机构有效互动,如何为教研员开展教学研究提供有效平台,这是各级各类教师进修学校需要关注的问题。通过实践与思考,我们认为实施“333”工作机制是颇为有效的。

“3”——实施三定工作制

一定蹲点学校。每名专职学科教研员具体选择2~4所蹲点学校,通过深入学科教学,研究解剖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科的教学教研工作,帮助学校形成完善的教研机制,提高教学教研水平,推动学校发展。

二定培养对象。每名专职学科教研员在所蹲点的学校选择2~4名年轻教师作为自己的培养对象,通过对受培教师的全程指导,促使其快速地成长,并通过他们的成长影响带动其他教师。

三定责任目标。我校根据蹲点学校的具体情况和教研员的学科特长,围绕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示范献课,专题研究以及指导培养教师等工作制定明晰的责任目标,对教研员进行专项考核。

“3”——蹲点教研员的三条铁律

一是教研员每月到蹲点学校听课不少于5节,座谈交流不少于2次,并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材料。

二是在蹲点学校选择2~4名年青教师作为培养对象,已是骨干的不能选,已经成熟的不能选,为他们建立成长档案,从师德修养、教学艺术、科研能力等方面立体地加以培养,并通过他们的成长,积极影响其他教师。

三是每期有针对性地确立2~3个能为蹲点学校解决具体问题的小课题。通过对小课题研究,帮助学校或教师解决具体问题,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推进蹲点学校的教研工作,由此带动一片或一面。

“3”——三线过程管理

一是“预案”管理。教研员到蹲点学校前要提前制订好工作预案,样表由学校提供,每一次蹲点工作结束后要认真反思总结,提前谋划下一次蹲点工作。

二是“流程”管理。教研员要形成完善的蹲点工作纪要,学校教研室对教研员的“蹲点工作预案”和“蹲点工作纪要”进行即时性评价。

三是“考核”管理。我校从两方面对教研员的蹲点工作实施考核,一看蹲点学校当年与上年的教研工作进步情况;二看教研员所培养教师的教研成果及影响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