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克服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对策
杂志文章正文
克服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对策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2        返回列表

秦朝华

造成教师“高原现象”的原因很多,教师出现高原现象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高原现象,一个学校的发展出现高原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这个学校的领导(更多的是一把手)自身出现了高原现象。或是因为学校过去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某一个地区无人能敌,自我满足;或是限于自身水平,目光短浅,故步自封,看不到学校发展存在的不足,学校的发展原地踏步,难有更大的超越。这样,学校教师就很容易产生高原现象。因此要克服教师的高原现象首先要从学校自身改革做起。

学校要善于用高远的目标,引领教师发展

学校的管理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胸怀高远的志向,努力进取,不断超越。学校在取得一定的成绩后,要适时制定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并且要把这种目标分解到每一个教师个体,让教师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融为一体。否则学校发展将会迷失方向,教师个体发展也会变得迷茫。要让教师认识到在学校更高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教师还可大有作为,要让教师看到自身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存在的不足,为达成学校奋斗目标自己还有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这样教师就会产生进取的动力。

学校要主动开展校本培训,帮助教师发展

教学过程不仅是教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教师才能在专业水平、教学艺术、教学理念上提升自己。人一旦不学习,就会变得心胸狭隘;越学习越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好学才会避免僵化的教,教师只有通过终身学习和不断反思才能有充分的自信和决心向“高原现象”挑战,才能使教师在提高教学素质的同时,不断向一个个顶峰跨越,冲破一个个职业生涯的“高原现象”。作为学校应当积极地开展各种校本培训来帮助教师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不过这样的培训学习需要组织化、制度化。人是有惰性的,有时需要一种外在力量的约束。你不用学习来占领他的头脑,无益专业水平提高的娱乐活动就会来占领他的时间。当然学习要注重实效,不能为学习而学习。作为领导一要带头学习,做出榜样;二要明白教师最需要学习的东西是什么,要能够帮助教师分析出专业发展的方向及可能性,只有教师所需要的他才会有兴趣,才能够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好处。不少学校领导没有深入研究教师的现状,不明白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中的困惑,由此而组织的培训学习只能让教师觉得无趣、厌倦,甚至是反感。另外,培训学习要明确的计划,配以必要的奖励措施,保证有序正常。

学校要经常创造机会组织教师外出参观,促进教师发展

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就感觉不出自己所处的世界有多小。定期组织教师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名校气派,听名师讲座。看得多了,听得多了,教师会意识到自身的渺小,会产生一种自我提高的内在需要。

有一种可怕的思想在一些领导心里作怪,他们担心教师水平提高了,会远走高飞,学校在培训学习方面的投资会打水漂,因此不愿意在这方面花太多气力。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其实,有教师从自己的学校走进更好的学校那是好事:这是学校的一种荣誉。一方面可以观照出学校自身的不足(学校要认真思考自身留不住人才的原因,加以改进,这样反而会促进学校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把这样的教师当作将来可利用的一种校外资源,人总是有饮水思源的感恩情结的,将来这些从学校走出去的名师会对学校的发展起到帮助作用的。

对教师职业中出现的高原现象,如果没有正确、科学、人文的应对措施,不仅会对教师本身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进一步殃及学生,破坏整个教育的和谐气氛,必须引起教育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当然引起教师职业生涯的“高原现象”的原因是多维度的,对于个体来说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也可能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因此解决教师职业中的高原现象需要从多方面做出努力。

(作者单位:山东鄄城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