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以“梯度”为切入点开展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杂志文章正文
以“梯度”为切入点开展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2        返回列表

郑 昕

2006年,我校因布局调整导致规模急剧扩张,年级组管理体制应势而生,替代了长期以来的教研组管理体制。于是,由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组成的备课组正式成为校本教研新的基层组织。依托教研组与备课组,我校开展了较丰富的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不乏低效现象:教研组活动由于人数多明显流于形式,不够务实;许多学校工作直接通过备课组开展,却因管理、指导不到位而穷于应付,不够规范。为此,我们对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展开了思考与实践。

教研组、备课组梯度建设的思考

在教研组与备课组并行模式的校本教研体制下,许多学校存在着“割裂教研组与备课组”,甚至“破教研组,立备课组”的局面。但我们认为,以“分工与协作”对校本教研的新老基层组织重新定位,以“梯度”为切入点开展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有利于发挥教研组统领学科的组织优势和备课组根植年级的时空优势,是改进校本教研机制的根本策略。

教研组、备课组的分工

1.教研组以提高学科整体水平、促进教师梯队建设为主要目标。教学研究侧重于学科中的共性问题,工作重点主要包括理论学习、教师培养、专业指导等。开展的形式主要有课题课例、论文案例、沙龙讲座、教学评比等,其主要抓手是课例研究。

2.备课组以加强本学科本年级的教学研讨、提高本学科本年级的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教学研究侧重于年级里的具体教学问题,工作重点主要包括教材分析、质量检测、经验推广等。开展的形式主要有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即时交流、资源整合等,其主要抓手是集体备课。同时负责本年级本学科的教学常规管理。

教研组、备课组的协作

1.实践载体:先进学科备课组评选活动——教研组协同,规范备课组活动

(1)讨论与自评阶段

校教科室初拟《学科备课组建设评价表(讨论稿)》,发动全校教师通过“备课组——教研组——校领导班子”逐级展开大讨论,由分散到集中并确定试行稿。备课组据此自查自评后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每教研组择优推荐一个备课组参加校级复评。

(2)学习与交流阶段

①备课组活动展示

在教研组长及三位备课组长的精心策划下,被推荐到校级复评的六个备课组进行活动展示。校教科室组织有关教研专家现场诊断、对症指导,同时要求本学科的教研组长及另两位备课组长到场交流学习。活动结束后,备课组长整理出活动实录并及时进行教研活动反思。

②备课组活动现场研讨

由全体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参与的备课组活动现场研讨流程如下:一是初三科学“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集体备课;二是初三科学备课组长解读本次备课组活动;三是区科学教研员点评备课组活动;四是其他学科五个备课组进行“记我们的一次备课组活动”主题交流;五是就“如何开展有效的备课组活动”问题,组长与教研专家互动。

(3)考核与评价阶段

在前两轮的学习、讨论、交流、研讨的基础上,校评审小组经过综合评价,选出首批校级先进备课组一、二、三等奖各两个。

实践收获:

①一组精品备课组。采用教研组长与备课组捆绑考核促进教研组对备课组的规划、指导、管理。每个学科三个备课组集体打磨出一个精品备课组。学校鼓励各教研组以先进备课组为点,进一步学习与交流,从而以点带面,达到备课组、教研组共同成长。

②一支高素质的备课组长队伍。先进学科备课组的评比过程为年轻的备课组长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实践、思考的历练过程,使他们逐渐走向成熟,成为备课组活动规范化的领头羊。

③一系列备课组活动的范例。经过本学科打造的六个先进备课组的展示各具特色。如,问题会诊式:一个单元做一次,将自己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智慧共享式:将自己或他人备课中的一些独到想法展示出来,供大家分享。单元课例式:每个单元选择一篇典型课例作为集体备课的载体,充分展示大家的才能,突出单元特点。主题备课式:分主题进行集体备课,突出教师的特长和个性。活动范例为备课组活动由规范走向特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2.实践载体:教研组备课组滚动式教研研讨活动——备课组协力,丰实课例研究

(1)主题确定

试卷讲评课是一种特殊的复习课,它是以命题测试为途径、以试卷分析为手段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客观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的一种更有针对性的复习教学形式,也是当前各学科的共性疑难问题。为此,我校以科学组“试卷教学”为载体展开了教研组备课组滚动式课例研究的现场研讨活动。

(2)研讨历程

教研组确定了“如何命题”“如何进行试卷分析”“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的三个子主题并形成了问题链,由三个备课组分别承担研究任务。(以下说明中,备课组以初三为例)

一度研究,初三备课组就“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由张银花老师执教“科学模拟卷一”试卷讲评研讨课,提出“有准备、有鼓励、有侧重、有互动、有拓展、有总结、有反思”七方面的策略。

二度研究,由徐福珍老师执教“八下科学第三章”试卷讲评研讨课,教研组组织三个备课组分别从“由试卷讲评课看命题的有效性”“从试卷讲评课看试卷分析的科学性”“试卷讲评课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三个视角进行课堂观察,通过点面结合的评议,形成“组内纠错——典型剖析——归类释疑——体系在现——自我反思”五步教学策略。

三度研究,初三备课组各教师在试卷讲评课中实施五部教学策略。认为“组内纠错”与“自我反思”环节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很有必要。在初一年级可以课内进行,教师指导重在方法与习惯的养成,但在初二、初三建议在课前和课后由学习小组组织实施,课内重点突出另三个环节。

四度研究,教研组内开设试卷讲评展示课,备课组间主要围绕 “典型剖析”与“归类释疑”两个环节,就“命题中如何充分关注典型题目的设置”“试卷分析时如何剖析错解与错因”展开深度交流。专家教师结合本系列课例进行“试卷教学”专题讲座。

(3)研讨说明

全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参与科学组“二度研究”活动现场,经科学教研组长介绍了本组滚动式教研的整个流程与设计意图后,组长们交流互动,并在市、区两级教研员的指导下拟定了教研组备课组滚动式教研的基本流程。

实践收获:

教研组、备课组滚动式课例研究促进了教研主题的规划与统筹,教研过程的分工与协作,教研成果的整合与共享,两组形成的教研合力对于教学疑难问题的攻克有着明显的优势:一是主题实,课例研究的主题来自教师的教学疑难问题,成果则是应对实际难题的策略,实用性强;二是挖掘深,教研组层面的一级主题又被分解成备课组层面的三个二级主题,研究切口小、入点深;三是科研面广,这种课例研究在备课组层面唤起,策略又在常态课中检验实施,能吸引每位教师真正参与。

教研组、备课组梯度建设的要点

1.职能定位——指向校本教研的互补性与实效性

为了达到功能互补的校本教研实效,教研组、备课组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具体如下:

2.管理运作——追求校本教研的过程性与建设性

对于事务性的教学管理工作可以自上而下进行,自下而上反馈。针对教学疑难问题则采用教研组备课组滚动式教研,具体分四步运作:

流程一,由备课组发动教师思考教育教学现象,教研组征集教学问题并将相近背景问题汇总整理,形成具有同一主题的问题包。

流程二,教研组组织教师从真实性、重要性、可行性等要素对问题包进行论证,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分解成相关的三个子问题,兼顾年级的层级特点在备课组间形成问题链。

流程三,围绕“研究课题”,以课例为载体,备课组、教研组之间四度滚动实施。

流程四,各位教师回顾教研组、备课组滚动式教研实际,撰写活动心得或研究论文,形成研究成果。

3.考核评价——促进校本教研的指导性与发展性

先进教研组、先进备课组的评比隔年进行,考核细则导向明确且可操作性强。教研组的考核侧重于教研组内、备课组间活动开展得是否有序丰富、教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组内教师的层级培养成效等;备课组的考核侧重教学常规的落实、教学资源的优化与积累、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教学实际效果等。

(作者单位:浙江衢州市兴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