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教育科研不应沦为行政的“奴婢”
杂志文章正文
教育科研不应沦为行政的“奴婢”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6        返回列表

张骏乐 刘 波

近年来,教育科研人员在科研实践中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深入推进教育科研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对教育科研人员工作进行评价,是引领这支队伍发展灵敏的“风向标”。现在有这么一种倾向,就是在对教育科研人员评价上,教育科研服务行政的趋向越来越明显,即以教育科研人员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服务多少作为主要评价依据。评价无疑具有很大的导向功能,而把服务教育决策作为考核教育科研人员主要甚或是唯一的依据,则后果堪忧。

偏重行政,导致教育科研人员“错位”

教育科研人员应该以自己的业务专长为教育部门决策、基层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服务,三者等量齐观、缺一不可。于是,当“行政服务型”主导倾向出现的时候,教育科研人员难免会“恐慌”。

1.致使专业方向迷失

对教育科研人员来说,如果偏重于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服务多少来评定其业绩,难免会使他们找不着“北”。教育科研人员各自都有一定的研究领域,有些在某一方面还有很高的造诣。但是,并非所有的研究都是可以直接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的。教育科研机构的职能是多元的,既要为教育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服务,也要为基层中小学校的改革发展服务,更要为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服务。

如果把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作为衡量教育科研人员的主要标准,那么,就会导致教育科研人员主要为教育部门将要出台的新政寻找其科学性、必要性、可行性的依据,并撰写一系列的相关文章;或者揣摩教育部门的意图,撰写一些应付性的文章,从而在迷失自己专业方向的同时,堕落为“御用教育文人”。

2.致使专家地位丧失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家孕育产生的过程中,教育科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到底谁可以成为教育家?新教育发起人、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一文中指出,教育官员、教育理论工作者、广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媒体的新闻工作者,都可以成为教育家。可见,教育科研人员应该,也完全可以成为时代所呼唤的教育家。

思想要深刻,对教育要进行独立的深入分析与思索,这是成为教育家的重要前提。充分感悟教育的真谛所在,是教育家区别于一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特征。如果在对教育科研人员的评价机制上,偏重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那么,教育科研人员与教育家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不但难以成为“专家”,更难以成为“大家”。

3.致使独立意识缺失

任何研究,都需要有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允许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允许研究人员有民主和批判的精神,教育科学研究同样也不例外。特别是在迫切呼唤教育家,教育界需要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当下,更要营造一种宽松的学术环境,使大家敢于讲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敢于发表和坚持自己的学术见解,敢于进行学术批评和讨论。

但是,一旦教育科研服务行政的倾向形成,就将有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进行研究方向上的“转型”,为教育政策做理论上的注解,围绕教育政策大做文章,致使教育科研的范围日渐狭窄。行政的最大特点就是“服从”,这样一来,教育科研的氛围也将由“百家争鸣”演化为“一言堂”,直至最后退化为“行政独尊”。

认清职责,明确教育科研人员“定位”

教育科研人员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之间的桥梁,对于教育科研人员来说,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桥梁应有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1.大力开展“应用性”教育研究

现在,各级教育科研机构都承担着一定的教育科研管理职能,如课题的立项、评审等。这也意味着教育科研人员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承担着“收发员”的职能。当然,这不应该作为教育科研人员的主要工作。

教育科研人员从专业地位上来说,必须开展教育研究,这是教育科研人员的本位。事实上,不开展教育研究,教育科研人员就名不副实了。教育科研人员除了承担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研究任务外,应把应用性教育研究作为自身的“必修课”。开展应用性教育研究,这也是教育科研人员区别于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地方。在开展应用性研究的时候,一是可以自己独立承担,二是可以和相关的基层学校或教师合作开展。通过开展应用性研究,提高教育科研人员自身的水平,以便更好地发挥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的价值。

2.充分做好“智慧性”服务工作

教育科研人员既要为教育行政服务,也要为基层学校和广大教师服务,但这种服务是具有“智慧性”的服务,应该为教育行政提供有效的咨询建议,用研究成果来影响教育行政的决策,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这就要求教育科研人员深入基层学校,了解学校教学改革发展中所面临的困惑,了解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的需求,以更好地提供有针对性的“智慧性”服务,使自己能更好地为基层学校和教师接受。同时,教育科研人员要把深入基层了解到的相关情况,及时告知教育行政部门,为决策提供现实依据。

充分做好“智慧性”服务工作,这是教育科研人员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是教育科研人员取得专业地位、赢得各方尊重的重要前提,也是教育科研应用价值的具体体现。

3.切实发挥“领头羊”的示范作用

在“科研兴教”中,教育科研人员必须做好引领作用,要多看相关的专业书籍和专业报刊,多写些专业文章,尽可能在高层次的刊物上发表学术成果。这样,也有利于进一步树立教育科研人员的专家地位。因此,在每一位教育科研人员完成基本工作量的前提下,应对他们发表论文、出版著作等方面有明确的要求,并对成果进行奖励,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好“科研兴教”中的“领头羊”作用。

特别是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科研日渐重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活动蓬勃开展,人们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教育科研人员在学术上没有自己“发言权”的话,是很难服众的。从教育科研人员自身不断追求卓越、成名成家的角度来说,同样也需要形成自己学术的“拳头产品”,需要在学术上不断奋进。

另外,当前学术腐败层出不穷,对中小学教师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教育科研人员与一线教师接触比较多,更要注重自身的学术道德,应该用自身的求真务实的治学行为去引领一线教师成为干净的学人。

科学评价,引领教育科研人员“归位”

把服务教育决策作为考核教育科研人员的主要依据是错误的,但忽视为教育行政部门服务,强调把为广大中小学校和教师服务作为考核教育科研人员的主要依据同样是错误的。因此,用科学的的评价方法来引领教育科研人员回归自己的位置是十分必要的。

1.既要“朝上看”,又要“向下看”

朱永新教授提出,理想的教育科研,是要“上天入地”,不能飘在中间。“上天入地”的教育科研,指的是教育研究既能影响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又能影响学校改革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因此,教育科研人员既要“朝上看”,又要“向下看”。所谓“朝上看”,即教育科研人员应该具有敏锐的职业意识和深邃的理论眼光,研究社会需求,提出教育对策,提供行政决策参考。所谓“向下看”,即教育科研人员要关注基层学校,掌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最新趋势,了解不同学校的性质、特点和发展需求,为他们的办学思路、规划设计、特色建设提供知识支持和智力服务;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教育科研人员要引领教师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着力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变“以本为本”为“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水准的提高。

2.既做“教练员”,又做“运动员”

今天,打造“学习型机关”,开展“研究性工作”正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努力的方向,而“科研兴校”“科研强师”也越来越成为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的共识。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广大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时迫切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教育科研人员要义不容辞地充当起课题研究“教练员”的角色。在这里,教育科研人员本身的指导力十分重要,它将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的成效。

为更好地当好“教练员”,教育科研人员要切实提高自己的指导力,不做“瞎指挥”。这样,教育科研人员首先要当好“运动员”,要亲自体验课题研究的“辛酸苦辣”,在科研实践中,把握教育科研的规律,感悟教育科研的真谛,切实提升自己教育科研的指导力。

3.既种“责任田”,又种“自留地”

对于教育科研人员来说,都要完成一些固定的工作量,来为教育行政部门服务,为基层学校服务,为广大教师服务,同时也要承担本单位的日常事务。这些都是教育科研人员的“责任田”,应保质保量完成。

但是,教育科研人员在种好“责任田”的同时,也不能荒废了“自留地”,要做到做好服务和自我发展的“双赢”。教育科研人员要有明确的自我发展目标,要潜心自己的研究领域,多读书,多学习,多写作,多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确立自己在擅长领域的学术地位。如果一位教育科研人员没有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是很难真正有“发言权”的。

教育科研应服务教育行政,但不能处处唯行政马首是瞻。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来激励广大教育科研人员奋发有为,努力成为时代呼唤的教育家,使教育科研真正能“上天入地”,这一点值得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研部门深思。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