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崇德敬文,励精图治,建设科学发展的和谐校园
杂志文章正文
崇德敬文,励精图治,建设科学发展的和谐校园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7        返回列表

张苾菁

自3月24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校深入学习会议精神,分层召开了行政、教师会议宣讲文件要点,并以此为纲领来研究和制定“十三五”时期学校教育工作规划。围绕《意见》的学习,我们在统一思想、明晰方向、整体规划、聚焦重点等方面做了如下思考:

一、深入领会精神,规范办学行为

在认真组织研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意见》精神所传递的对现代学校建设的要求可以理解为“更加规范、更高质量、更具活力、更求创新”这16个字。“更加规范”体现在学校常规、制度的建立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更高质量”则强调对教育的科学评价,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导向;“更具活力”是指在现代学校的制度建设中最大限度地为大家提供改革、发展的条件;“更求创新”是在追求对教学基本问题有深度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学校个性化发展。正因为有了上述对文件精神校本化的思考和解读,才使我们对新时期学校发展的中心任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那便是:坚持儿童立场、坚持课程引领、坚定发展信念。

二、重视顶层设计,规划实施路径

结合《意见》精神,在制定学校“十三五”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对学校整体的发展走向进行了整体的思考。首先,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主线,构建“大爱”校园。我校的前身是爱国实业家朱敬文先生创办的敬文义学,1987年更名为“敬文”,以“崇德敬文”为学校校训,利用这独一无二的人文资源,发扬敬文独特的文化力量。于是,“大爱校园,灵动教育”的办学特色主题便应运而生,营造关爱灵动的校园氛围,构建温馨的校园环境,体现爱与责任的价值取向,实施刚柔并济的人文管理。其次,以学校课程建设为抓手,力求彰显优质均衡。课程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有什么样的育人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课程,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意味着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学习机会。进入“十三五”,我们将学校的课程理念细化为十六个字:“儿童视角,学科视野,专业视点,通联视界”,强调在育人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育,打破窄而深的学科思维,走向宽而融的系统思维,帮助师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同时,“厚基础,广拓展,多体验”的特色课程体系也将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所谓厚基础,是指实施基础扎实、内涵丰富的国家规定课程;广拓展是指构建面向全体的德育人文类、学科支持类、社团活动类校本课程;多体验是指开发动态整合、多位一体的潜在课程。我们力求做到,以校园之美,养学生之情;以课程之源,怡学生之性,以社会之力,明学生之心。

三、培育教学主体,实现共同成长

教育的终极目标指向人的成长和发展。这里的成长,指的是师生共同的生命成长。结合对《意见》精神的学习,我们力求从三方面实现校本化的对接。一是将“四有教师”的期待转化为敬文教师的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要求,我们则在充分解读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师实际,提炼为20个字的敬文教师的形象表达,那就是“具大爱情怀,有书香气质,能善教艺导,显生命价值”,提升教师的精神高度,引领专业成长。二是将“立徳树人”的目标活化为敬文学子的特质,那便是“品行端正、基础扎实、健康向上、乐群创新”,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三是将“教学相长”的愿景内化为敬文课堂的生态。在课堂教学中追求舒展的行为方式、灵动的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绿色的课堂文化。

四、突破关键领域,谋求思维跨越

教育所需的前瞻性与教师现有的专业技能和固有的思维定势形成了当下最突出的一组矛盾,新理念、新技术同样需要一系列有效的实践才能生根发芽,这就需要管理者以及一线教师都要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多元统一的思维方式、脚踏实地的行为跟进来回应时代的召唤。第一,我们要有勇气去接纳科学的育人理念;第二,我们要形成内视反观的意识和能力,尝试改变固有的思维习惯;第三,我们要下意识地去寻找将理念转化为行为的操作策略,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具体的教育行为。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