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谈校长的精气神
杂志文章正文
谈校长的精气神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3        返回列表

陈从旺

一、校长的精气神之精

校长治校的办学思想、理念、管理等核心内容是校长领导力的核心所在,是学校发展的航标,是师生成长的精神内核,是办学质量的分水岭,更是校长办学品味的测量仪、校长素养的试金石。

1.目标精准

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要精准,要办成怎样的学校,达到怎样的目标,这是校长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校长要对学校的历史文化、办学历程、师生结构、地理特点、当地民俗、教师专业、生源特点等进行细致分析,统筹比对、科学定位。目标精则行动明,行动明则效率高。

2.理念精到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校长治校的总方针、总纲领,是治校办学的核心元素。“三流的校长看账房,二流的校长管课堂,一流的校长重思想”。校长的理念要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指向性、发展性、前瞻性、适切性和统领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拿破仑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厉害,一种是思想,一种是宝剑,而往往思想比宝剑更厉害。”为此,校长的办学理念一定要精准、精确、精到,要成为学校发展的眼睛,师生成长的翅膀,教育升级的内驱力。校长要做一个学习者,学习教育的厚重、领会办学的规律,把握治校的方法;要做一个思考者,深入思考教育的发展轨迹,捕捉学校发展的着力点,提炼办学治校的思想。

3.文化精炼

“经济决定今天,科技决定明天,教育決定后天,文化决定永远。”校园文化决定办学品位,是校长彰显其领导魅力的名片。校长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激励性、规范性、教育性、长效性;做到物语与文语的和谐统一,景致与内涵的相得益彰,层次与布局的精致融合,杜绝表面装饰、短期粉饰的行为,收到“文化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效果。

4.管理精细

管理不精,学校就是一盘散沙,教学效率低下,浪费资源,贻害师生;学校管理,重在细,贵在精;校长的管理既要有战略思维,又要有系统思维,既要是办学的望远镜,高瞻远瞩,叩击教育前沿的脉动;又要是治校的显微镜,微观切入,整合学校资源的聚合。要做到管与理的辩证统一,条与块的辩证统一、上与下的辩证统一,内与外的辩证统一,刚与柔的辩证统一,奖与惩的辩证统一;以过程重事实,以精细重数据,以岗位重责任,才能“管”出学校的规范化、法制化;“理”出学校的个性化、人性化。

二、校长的精气神之气

校长自身和在校长的带领下形成的学校的氛围与风气,是校长的独特的气场、气度、气宇的体现,更是在校长的努力下,与全体师生戮力同心、携手并肩的工作中酿就的凝聚人心、汇融力量的工作流、能量流、风气流。展现的是校长人格的大气,依法治教的硬气,凝心聚德的人气,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的底气,不畏干扰、潜心治学的罡气。这样的校长气场一旦形成,将成为学校发展升级的强大凝聚力,攻坚克难的坚强向心力。“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黄帝内经》指出:“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庄子说:“人之生,气之聚”。“气乃生命活动之动力。”气顺则心和,心和则神定,神定则理性,理性则开明,开明则科学。

1.校长的大家之气

校长是一校之长,是学校运行的火车头,是校务管理的领头雁,觉悟上要高人一等,思想上要快人一步,气度上要胜人一筹。为此,校长必须有大家之风范、大度之模范、大气之轩昂。心中装的是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更要有家国情怀,全心全意做教育,聚精会神育人才。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秉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爱精神。张载说的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校长在工作中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困难时要冲在前头,担当有为;在荣誉上要退避三舍,成就他人;这样的校长才能真正成为“德”的丰碑,“行”的巨人,“言”的标杆。

2.校长的书生之气

校长应该带头修养自身的书生之气,儒雅之气,既要有谦谦君子之风度,又有学者好学的态度;无论是管理还是治学,都能礼贤下士,谦恭温和;传递的应该是谦逊为人的厚德,时时折射的应该是孜孜求学的精神,“人格需要人格的感召,精神需要精神的儒化。”以书生气濡化怨气、戾气、江湖气;“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让校长的书生气带领师生快乐成长,惠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校长的学术之气

校长要成为学校管理的行家,教育的专家,就要深入教学一线,投身教学教研,把脉规律,突破瓶颈,探索方法。参与并指导学校的教研、校本培训、课题研究等,形成“教学—反思—后记—论述”的学术研究思路,建构“发表论文—著书立说—课题研究—校长论坛—师训讲坛—网络工作室”为主要载体的学术实践框架,丰富自身的理论涵养,针砭当前的教育时弊,紧扣教育发展规律,使校长成为学术型、专家型校长,以学术的视角看教育,达到“跳出教育看教育,参差良莠易辨明”的境界;以专家的手笔做教育,收获“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惊雷”的喜悦;以行家的视野看教育,铺展“化作春泥更护花,万紫千红春满园”的绚丽;在校长学术气的熏陶下,教师的学习热情、钻研态度、研究精神也会随之改观,学习型、科研型学校的形成就指日可待。

三、校长精气神之神

校长在治校办学过程中所展示的工作状态、管理作风、精神面貌,是校长“精”与“气”的外在表现形式。校长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管理氛围、团队风貌,能够凝聚全体师生的潜能内力,彰显学校发展的强大后经,激发教职工干事创业的无限热情。“相品由心生,精气由神现”,校长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着师生团队的拼搏热情,所以校长的“神态神情”就是学校活力的晴雨表,发展后劲的催化剂,激发能量的夜航标。

1.活力的状态

“活力生动力,动力成就生产力”。校长充满活力,在学校管理中就能多几分理解、多几分宽容、多几分鼓励,少一些造作、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折腾。在学校办学质量日益精进时,可以激发更多的力量,再创新高;在学校发展陷入低谷时,可以唤醒更多的信心,奋起直追。校长的活力也可以把学校打造成怡心的花园、幸福的乐园、快乐的家园。校长的活力能让校长诗意地栖息在教育的枝头,坐看云卷云舒,淡望花开花落;引领师生惬意地逐梦在杏坛沃野,沐浴教育的幸福。

2.示范的常态

“示范是最好的说服力。”校长应坚决摈弃“官本位”思想,不搞一言堂,不当甩手掌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学校的任何事务,都要能看到校长的身影,看到校长实干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说:“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教育是做出来的,质量是干出来的;用自身的行动感召全体师生,同舟共济,协力同心;“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成就“其身正,不令而从”的领导魅力。

3.民主的生态

校长应该是民主治校的先行者和实践者,以民主的心态,开明的胸怀,引领全体师生走上幸福和谐的教育大道。要做到依法治教,依规办事,树立“法制化、程序化”的管理理念,广开言路,广纳民意,了解民情,知晓民意,服务师生。校长要多用“微笑”代替“严肃”,多用“关注”代替“漠视”,多用“倾听”代替“命令”,多用“引领”代替“控制”,多用“情感沟通”代替“批评指责”。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三重一大”的决策制度(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严格履行教代会规程,不暗箱操作,不违规违法;逐渐形成“前期评估—实情调研—形成预案—听证征询—调整优化—学校决策—科学实施”的工作流程,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让民主的春风吹遍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让法制的阳光照向学校的每一名师生;让校长成为讲民主、讲法制、讲规矩、讲纪律的师生引路人,成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中流砥柱。

(作者单位:江西石城高田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