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杂志文章正文
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4        返回列表

陈华忠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手段,通过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深入反思,及时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因此,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通过反思,把自身的经历、经验、实践转变成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新起点,一堂课可能成为成功的经验,也有可能成为失败的教训。教师要善于反思,在反思中积淀教学智慧,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一、思在课前——使教学过程更有条理

要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教师如何教,教什么,学生如何学,学什么,也就是做好课前打磨工作。因此,课前反思是完全必要的,它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能力,帮助教师不断地充实完善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思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是现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离开了这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二思学生情况。应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前提”的基础上进行备课,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课前要思考以下五个问题:1.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2.学生自己已经解决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3.想知道的这些问题学生能否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来解决?4.哪些问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5.哪些问题还需要拓展与延伸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也就明确了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认真反思,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在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三思教材分析。一般来说,要经过“懂——熟——化”的过程。所谓“懂”,即读懂教材,能逐字逐句逐段逐篇地读懂,了解教材内容,弄清教材编写意图,抓住关键,明确重难点。“熟”,即熟练地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并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能运用自如。“化”,即教师能融会贯通,能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对教材的钻研是持续进行的,对教材钻研得越深入,备课就会越充分。

四思预设方案。对课堂教学环节是否合理紧凑,过渡是否自然,课堂活动组织是否科学,练习设计是否有效,板书设计是否美观等问题进行适当推敲,从而不断地完善预设方案,课堂教学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思在课中——使教学过程有序高效

课中反思的着力点应放在课堂活动的组织上,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正常开展。

一思课堂调控。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教师应根据学情变化,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让课堂充满真情,焕发生命的活力。

二思流程调控。当课堂教学活动不能按照预设方案展开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乃至放弃原有的教学预设环节,创造出新的能够推动教学动态生成的教学流程。使教学更富有灵性,以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的探究兴趣浓厚,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三思方法调控。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即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知识水平和个性的差异,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以及学校现有的客观条件等。教师事先预设的教法,只能作为备案。走进课堂,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需求。只有教师善于发现课堂生成,适时调控,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保证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思练习调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理解掌握新知的情况与练习时间的长短,调控练习的数量。如,独立练习有时可以调整为分组练习,分组练习有时也可以调整为独立练习,确保学生能够全员参与。有时还可以布置一些选择性练习来调控课堂练习的量,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练习时,教师还可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灵活地调整练习的要求。这些调整措施均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要硬搬原有的教学方案。在课堂练习的环节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控,变换练习的形式。如,有时可以将判断题改为改错题,要求学生指出错误的地方并加以改正;有时可将应用题的列式并解答改为只列式不计算的形式,以便节省时间;有时可将独立练习改为竞赛性练习,增加趣味性等。

三、思在課后——使教学经验不断积累

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具体来说要做到“五思”。

一思“特色”是什么。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教学理念上,要看主体地位是否突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材处理上,要看教材特点的把握,知识联系的沟通;在教学方法上,要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要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要看教学目标的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思“精彩”在哪里。精彩的教学片段存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应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别具一格的智能开发、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堂总结等。

三思“偶得”有哪些。教学的偶得是指教学过程的意外收获,它经常来自教师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付;面对学生的歪答,教师如何引导等。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

四思“缺失”在何处。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有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对教学中的“缺失”之处进行认真回顾、梳理,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形成教学经验。即哪些内容处理不当;哪个环节安排不合理;哪一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句评价不得体等。总之,教师应经常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五思“效果”又如何。课下,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预案的实施情况,包括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的效果是否良好,教学的组织是否科学,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等。教学之后,应及时撰写教学反思,为今后再教这一内容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福建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