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关于微课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杂志文章正文
关于微课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9        返回列表

任守辉

全国微课制作培训和比赛正如火如荼地举行,各级学校和教师对此项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积极参与其中。但是“什么是微课,微课可以用来做什么,如何做好微课,微课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等问题仍是急需探讨和解答的问题。

一、微课的现状

现有的微课,主要定位于形成一个完整的、简短的教学过程。有的教师会将微课变为一种视频型的多媒体课件,课堂的实际应用依然以教师为主,只是将呈现方式体现在屏幕上,实际上不是微课;有的教师会剪辑制作一些小的视频片段,只针对特定内容,让学生利用网络自行观看,这种微课也只是课程的一部分,并不完整。

二、微课是什么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学习资源包。微课实质上是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翻转课堂是理念,微课是资源。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下,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师讲课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前练习,测试掌握知识的程度,而课堂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微视频就成为学生课前学习的主要资源,微课也就应运而生。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胡铁生,2011)。微课将知识进行碎片化、情景化、可视听化,使之为各种便捷显示终端的自主学习者提供简短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内容的完整的课程教学,它为微时代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全新的学习体验(黎加厚,2012)。微课应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易操作、易传播,适合学习者自主化学习的特点。系列微课、专题微课、微学科,甚至微学位将是微课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三、微课可以用来做什么

从资源的角度来看,微课被它的创生者定位为一种“学习型资源”。既然是资源,那就要多从它的用户——学生的角度考虑,通过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活动设计等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充分利用它的“微”形态所富有的适应性,通过构建科学的资源配送机制支持学习的个性化。

从课程的角度来看,微课不仅能够改变整个教学流程的关键组成成分,也是在内容和形式上去超越现有教材对学科诠释的一种路径(杨晓哲,2013)。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微课为学生自主前置学习提供了学习资源,使先学后教的翻转教学成为可能。

现在,很多学科都围绕微课在课程建设与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主题展开研究。初中语文把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拿出来做成专题微课程,用分类建设资源的方法有效解决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初中历史学科把课程建设和微课建设结合起来,着重研发学科系列微课程,以资源的拓展重点解决中考科目学习时间不足的问题;初中数学尝试把录制微课放到课外让学生做前置学习,运用微课资源支持“导——学——探——讲——练”五环节教学法,将教学阵地拓展到课外,再根据学习反馈单所反馈出的问题,开展基于诊断的课堂教学,尝试构建翻转理念下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四、微课研究应该注意什么

正如陶西平所说:“任何新的模式都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在微课研究热潮中,我们必须意识到教育是个复杂的过程,不可能单纯地通过网络教学或视频资源代替育人方式。更何况,作为一种新的学习资源形式,微课的资源特性也一定有着应用的局限。碎片化了的知识怎样再通统整为学科的体系?学生是否能够用好微课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教师是否具备了运用微课翻转之后的课堂机智和能力?国内外专家提出的“视频教学引发的注意力难以持久持续”等问题,更应该我们的高度关注。

因此,在研究中,要注意不搞“一刀切”,给教师更多的自主空间去提出自己的创意;不搞“一边倒”,广泛吸收和借鑒专家理论并在实践中予以多方面的验证;不搞“齐步走”,鼓励有意愿、有能力、有精力的教师率先启动课题研究的步伐,让数字化课题研究成为支持教师个性化教学与研究的平台。通过以教学需求与应用实践来引领微课建设的理性有序发展,避免走上“重建设,轻应用,无研究”的资源建设的老路。

五、微课的未来会是怎样

展望未来,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将持续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和相关企业的关注,广大一线教师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积极性将不断增加,微课设计开发制作的参赛动机将逐步转向应用导向,微课资源建设模式将走向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一线教师、各级各类学校、相关企业共同参与、多方协作的资源建设新格局将逐步形成。不仅如此,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相关技术日渐成熟,软件可用性越来越好、硬件功能越来越强,而且价格也越来越低廉,微课平台不断增多,对一线学科教师和学生的技术要求也会越来越低。对于区域来说,关注点将由组织大赛转向微课共建共享机制创新;对于教师来说,微课开发制作门槛将不断降低,教师关注点将由技术和形式转向教学设计与创意。

六、对微课发展的建议

一是重视教学设计和创新。微课从根本上说是为教学服务的。一个优秀的微课设计,是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中心的,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是我们的目标。而好的微课设计需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对学习者需求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取舍、媒体设备的选择等方面,才能设计出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完整的掌握和理解一个有效知识点的微课。

二是重视微课开发的系统性。每个微课都是单一知识点的讲解,但是将其整合之后,就会形成系统化、系列化的微课程。应当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个人风格和特长开设不同专题的微课,逐步形成连贯的、完整的构建式微课学习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既能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选择某一学科、某一专题进行系统性的自学,更高效地利用资源。

三是加强对微课应用平台的开发。只有将若干孤立的微课汇聚起来,加入整个区域的微课平台中,这一资源才能被更加广泛地推广和再开发。此外,应当注意与社交平台、手机APP客户端的结合,将师生的互动、教学活动的评价环节更多的在线上进行,增加其互动性。此外,微课的开发需要群策群力,团队合作,这样才能避免低效重复建设,提高开发水平和效率。

回归本真,微课是为教学和学习模式创新而生的,教学模式创新才是根本。将微课应用于在线教学、混合学习和翻转课堂之类创新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展,才能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切记,我们永远都不要为了微课而微课,那是死路一条。不考虑应用、盲目的微课开发注定是徒劳的。微课是为教学模式的创新而准备的,它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让教师教得更轻松,让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黄岛区泊里中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