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精神引领,学校管理的极致
杂志文章正文
精神引领,学校管理的极致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6        返回列表

胡晓明

[摘 要] 在学校管理中,精神引领非常重要。它是学校发展的鲜明气质,是“真水”滋润万物养育万物的无形力量。为此,精神引领应是学校管理的极致追求。

[关键词] 精神引领;管理极致

校长,尤其是高中校长,是一个比特殊的岗位:说它不是“官”,但又带个“长”字,他有一定的财物权、人事权和决策权;说他是“官”,他又没有完整的财物权、人事权和决策权,不完全处于决策指挥层级,他要亲力亲为地处理学校日常的一些事务,并且还要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因此,我们只能说,高中校长是非官非民、亦官亦民、半官半民的一个岗位。

化解校长权力与责任不完全对称的角色矛盾,关键是用校长素养来补齐社会对校长角色定位时短板。校长素养包括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十种能力,其中,校长素养的核心是能感召人的人格素养,或者说就是精神与文化引领的能力。

感召人的人格魅力的重要性,是可以从生活中得到实证的。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当国民党将领称蒋介石为“校长”时,气氛和谐,其乐融融;而当将领称蒋介石为“委员长”时,则空气凝固,气氛紧张。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称其为“校长”时,将领们对蒋介石是心悦诚服的,甘愿为他效命;而称其为“委员长”时,将领们承受的则是权力的重压,表面的唯唯诺诺里包含更多的是身不由己。随着称他为“校长”的人越来越少,而称他为“委员长”的人越来越多,蒋介石的结局似乎也就隐然可见了。

感召人的人格魅力因素究竟有哪些,我们确实无法一一列举。但万千的因素都置于一块基石之上,这块基石就是公正。如果公正的基石没有筑牢,学校和谐的大厦就随时有可能会崩塌。中国古代哲人说:“目贵明,听贵聪,心贵公。”这对我们是不无启发的。如果作为一校之长就可以搞远近亲疏,就可以拉帮结派,那结果也就只能如梁山好汉所说,“凉了众弟兄们的心”。

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虽然我们能举出许多“外行领导内行”的例子,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种情况多产生于权力相对重要而专业性相对不强的领域,而对教育、科研等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来说,“外行领导内行”几乎是不可能有好结果的。作为校长,让人钦佩的学术素养必不可少。就教学而言,高中校长必须是某门学科的教学专家;同时,又应该是所有学科的学者,至少,应该对所有学科的教学规律都能有一些研究。就教育而言,他理应懂得,如何“软化学生的内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他理应懂得,如何让教师从优秀走向优雅,如何让学校从优秀走向卓越。专业的高度、知识的深度和视野的广度是衡量校长学术素养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与校长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成正比例关系。

学校是一个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知识分子忠诚、清高、自尊而又酷爱自由的群体特征,决定了高中校长必须要有能容人的雅量。所谓容人,首先,要有一双慧眼,能用人之长。刘邦在总结自己之所以能战胜项羽而称霸天下的原因时,讲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夫运筹策帏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用人之长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其次,要有能谅人之短的胆识。对他人的缺点,不能以偏概全过分苛责,而要能宽其过、恕其失、抚其痛、安其心,让那些有发展潜质的人和有特殊才能的人,不至于被一个缺点所影响、被一个污点所束缚。用人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人才的长处,而不是刻意挑剔人才的缺陷。因此树立“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的用人理念,就显得非常重要。

众所周知,高考往往是萬人瞩目的焦点,高考成绩则是家长关心的热点,本科上线人数更是社会议论的重点。高考的“急功近利”的特征,与为创造文化、传承文化和传播文化而存在的学校的本质,多少是有些冲突的。要想化解矛盾,校长就必须要具备理想主义的情怀,具备学校文化建设能力,这些也可以说是校长必备的核心素质。

办学,从本质上说,不是为了竞争,而是为了发展。学校理应回归它的本体存在,即文化存在。反过来说,如果作为文化主体的学校,师生的主体性矮化、主体意识弱化、理想信念淡化,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了。虽然很多人都认为“文化是一个苍白软弱的词汇,是一种花拳绣腿的功夫”,虽然也有人把文化建设和精神引领当作“一个操作模式、一种操作方法、一项操作措施”,但我们更愿意相信文化熏陶、文化濡染和文化浸润的力量,就像我们坚信大地的生机不是源自瞬时的山崩地裂,而是源自清泉的滋润一样。校长要有对事业的执着和对教育的坚守,要像水一样,不奢望一蹴而就,要学会迂回,懂得坚持,放低起始的底线,把“说教”改为“展示”,把“灌输”改为“濡染”,坚信每一次的“展示”或“濡染”,都将成为学校这一全息生命体的DNA。

于光远先生曾经说过,三流的企业靠产品,二流的企业靠营销,一流的企业靠文化。如果借用他的话来论教育,那么就是:三流的学校靠校长,二流的学校靠制度,一流的学校靠文化。文化力才是学校的核心发展力,才是教育管理的法典。因此,我们可以说:高中校长的文化建设和精神引领能力才是其职业的必备素质,建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统一、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统一、历史积淀与时代发展统一、书卷气息与大众习俗统一的学校文化,更是校长立校强校的应有之义。

与高考巨大压力相对应的是高中教师超负荷的劳动。许多学校都存在高三假期补课、早晚自习的工作时间较长,以及任课教师带多班等现象,这些已经足以使教师觉得压力山大,而班主任的工作量却还要比普通教师多出许多。教师所付出的这些劳动,在目前的体制下,没有一所学校有能力给予教师足额的经济回报。因此,就衍生出校长的另一种能力,即精神引领能力。

精神力量是最动人心魄的时代强音,是决定学校发展的鲜明气质。在学校里,校长应该是教师的教师,他不一定是教师专业知识上的教师,但一定要是教师人生事业方面的导师。要想真正地引导教师,校长就必须要苦练内功,涵养人格,使自己能够拥有宽广的胸怀,开阔的视野,渊博的知识,深刻的见解,机敏的智慧,出众的能力,高雅的情趣,良好的修养。惟此,才能产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引领作用。要想充分发挥校长的精神引领作用,首先,校长必须要经常深入教育管理和教学一线,成为与教师同甘共苦的“战友”。这样,校长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集体的原子核,集体凝聚力也会不断增强。“毛主席语录”中有这样一句:“要和群众打成一片”。与这条语录相联系的史实,比如朱德挑粮的“扁担”,毛泽东所住的窑洞,彭德怀与士兵同吃的红米饭南瓜汤,这些都会让那些经常抱怨“无法将管理进行到底”的人羞愧难当。其次,校长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位教师。但是,我们决不能把这种欣赏变成“不讲原则”的随意欣赏,在这里,战国四公子的“养士”艺术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甚至可以说,校长在穷尽所有管理办法之后的绝招,就是欣赏和鼓励。校长要积极地为每位教师提供平台,搭建舞台,布置展台,让教师能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使教师能在一种欣赏的气氛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要在学校这个相对狭小的空间里营造一个教育的“乌托邦”,使学校能够真正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港湾。

我常常想,校长的管理艺术是可以用水来比喻的:校长的人格魅力就是泉水的波光艳影,把握教育规律的学术修养就是湖水的澄澈浩瀚,容纳他人的雅量就是海水的广阔无边,前瞻的文化视野就是江水奔向海洋的信念,精神引领则是“真水”滋润万物养育万物的无形力量。

(作者单位:湖北兴山一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