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课堂教学中值得重视的五个问题
杂志文章正文
课堂教学中值得重视的五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7        返回列表

唐巨南

[摘 要] 课堂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校教育的质量。课堂教学中应该突出学科特征,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要通过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细节、掌控好教学时间、凸显出教师的教学智慧;学科教学中要渗透德育,传播正能量;要注意各种媒体之间的恰当融合,根据实际需要适量运用多媒体课件;教案书写要符合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课堂教学;学科特征;教学智慧;渗透德育;教案书写

课堂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主阵地,这块阵地打造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近年来,笔者借参加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督导评估及相关评审工作的机会,听了数十堂各学科的课并查阅了部分教师的教案,梳理出对课堂教学的几点基本的看法。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下面五个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科特征

每一个学科都有其学科特征,目前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如历史学科的史料实证与历史价值观,政治学科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担当,地理学科的人地协调和区域认知等。例如,语文学科中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其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重视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而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教师也要适时地做好示范。

某高三语文教师在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时,一上课就向学生展示自己即兴写的一首律诗,这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其实,语文教师若是写不出诗,可以写散文、记叙文,写不好成篇的文章可以写片段,但从来不自己写东西而只会要求学生写作文的语文教师应该是很失败的。又如,语文课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语感。一堂高三语文课《文言断句探究》播放了教师模仿古人摇头晃脑诵读的微课视频,然后让学生也模仿古人读书的样子来朗读,以提高学生诵读古文的兴趣;而教师在指导学生给《祭十二郎文》语段句读时,范读声情并茂,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赢得了学生的掌声。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朗读,或让学生自由朗读或分组朗读或齐读,整堂课书声琅琅,便能很好地彰显出语文课堂自古以来固有的本质特征。再如,语文课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对文本中语言的审美鉴赏,让学生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中的形象美和情感美,某高一语文课在播放微课视频“赏析示例”后,让学生学以致用,找出文本中的具体语句来赏析、揣摩文本的语言魅力就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课堂教学要凸显出教师的教学智慧

一堂课中,教师的智慧应该体现在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上。如,语文教师在讲“诗歌表现手法的虚与实”这一堂复习课时,一开始便提出了这样三个问题:“诗歌表达技巧题有哪四大类型?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哪几种?高考中重点考查哪几种?”这三个问题分量太重,内涵太多,是不是会让学生在一上课就背上沉重的包袱呢?如果去掉这个三问题,直接以欣赏齐白石的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和断臂的维纳斯画像来引出课题“诗歌鉴赏的虚实结合”,是不是能让学生在虚实结合的美的情境中开始复习呢?又如,高一政治课有老师在讲《投资理财的选择》这一课时,以某人买保险的事实文字材料,引导学生理解保险的特征;播放国债90分钟售罄的新闻视频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这么快就卖完了的原因;播放《望股市歌》,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股票投资的风险;特别是还截取了某一只股票一个月内的涨势图,让学生模拟买股票,体验买股票的风险。文字材料、视频、音频材料的使用,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为原本枯燥无味的思想政治课堂增添了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

教学的智慧也体现在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处理上,例如有一位语文教师在讲《囚绿记》这篇课文时,由“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象征含义,而绿是代表着生命”导入课题,但教师却把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的机会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黑板上寫课题名称,小小的创新,却透视出教师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良苦用心;有一位英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抢答的环节中,以电脑随机抽选合作探究小组代表来提问,这比教师直接指定要有趣得多。

教学的智慧还体现在教师对教学时间的掌控上。在听课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或许是因为有些紧张的缘故,课堂教学节奏前紧后松,提前几分钟就把课上完了,而剩下的时间没有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任务。其实,有一个概念大家应该不会陌生:“预设与生成”。有人是这样诠释的:“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体现对教材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因此,从课堂教学角度来说,备课时应该要有精心的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设和考虑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可能性,这样的话,才能真正减少低水平的“生成”,激发出精彩的“生成”。

三、学科教学中要渗透德育传播正能量

2016年4月,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网上督导评估内容中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专项督导内容,但许多学校似乎并没有领会这项内容的内涵。其实,在强调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今天,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确是教师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如,高三语文课在讲文言句读“三人成虎”语段时,老师能顺势指出网络时代不信谣不传谣的要求;高二历史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高一政治课《新时代的劳动者》,均以热点新闻“神舟十一”发射成功的新闻报道导入课题,传播了正能量。历史课在“走近伟人”环节,选取钱学森、邓稼先、梁思礼、袁隆平等科学家的事迹简介材料,让学生朗读“感动中国”给予科学家的颁奖词,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传播了正能量。高一地理课通过视频将中国农民手掰玉米肩挑背扛的镜头与美国农民大型机械收割玉米的壮观情景进行比照,让学生看到美国的先进中国的落后,的确让人担忧,但教师在上课结束时以“学美国科技,让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中国农业现代化展望”等关键语句来作总结,就较好地体现了励志之意旨。

四、课堂教学中要适量运用多媒体课件endprint

严格地说,一堂课自始至终都在播放课件,是不太好的,因为如今在网上,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供我们选择的课件实在太多,但是否适合我们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需要,就不好说了。真正切合本班本校学生实际的课件,是需要发挥教师本人或一个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的。在我所听到的课中,大多数教师都注意到了各媒体之间的恰当融合,如课件与微课视频的结合,材料展示与手写板书的融合,但在查阅教师教案时,发现也有教师使用的课件比较多,如《沁园春·长沙》一课时的课件竟有46张之多。我认为,课件的展示一定要控制好数量,最好的方式是将课件的播放与教师的板书相结合,能少用的尽量少用。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辨析,那样才可能有真正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被课件绑架了自己的教学思维,就会导致原本应该讲透彻的关键点并没有讲透,这样的问题也值得老师们思考。

五、备课教案要符合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

书写教案,历来是老师们尤其是文科老师们头疼的事情,但如今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备课做课件,当然也是备课,但不少老师重视课件的制作,却忽视了教案的书写。2016年8月25日,正式颁布的《湖南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中的“湖南省中小學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提出,要求高级教师“备课细致、认真,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课程设计完整,内容细致,重点突出。”一级教师“备课认真,课程教学目标清晰,课程设计完整、重点明确。”二三级教师“能正确把握和使用教材,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备课认真,课程教学目标准确,课程设计合理。”

从学校层面来说,不抓教案检查,不强调教案书写,课堂教学必定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因此,学校要把课堂教学做实,备课这个环节是必须要抓的,但如何要求才好,值得我们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老师思考。目前,我们发现各校对这个问题的要求各不相同,有的是学校统一印制的备课本,有的是备课组统一的教案,有的全部是书写,有的全部是打印。而有些教师的教案,也存在“教案手写认真工整详细的较少,大多数为打印教案且批注太少,缺少有针对性的教后反思内容,个别教案甚至只是知识的留存没有教案的基本环节以及课时数严重不足”等现象。现在的一些学校,如湖南师大附中、二附中要求老师的教案首页手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后记等手写,而教学的具体过程可以打印或是用课件代替,应该是比较好的做法。

课堂教学值得探究的问题还有很多,上述几点看法仅供各学科教师参考。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