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做到“精准扶贫”
杂志文章正文
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做到“精准扶贫”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55        返回列表

王世忠

[摘 要] 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要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就必须采取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到“精准扶贫”。

[關键词] 教育教学;精准扶贫

谈到教育扶贫,人们自然会想到诸如“扶持贫困家庭学生”“大力培养农村教师”“实行城乡教师交流”“资源向薄弱校倾向”等扶贫政策,却很少想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应做到“精准扶贫”。众所周知,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要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就必须针对下列学生,做到“精准扶贫”:

一、对思想有问题的学生做到“精准扶贫”

思想有问题的学生一般是指品德不良和习惯不好的学生。首先,教师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他们,他们并非不可救药,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同样也有“闪光点”。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他们身上转瞬即逝的闪光点,一旦发现,就要及时表扬,使它成为转化问题学生的契机。还要随时注意观察他们的思想动向、行为表现、情绪波动等,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问题,迅速采取措施,将他们的不良思想和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其次,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对他们身上的问题和优点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客观公正地评价,帮助问题学生树立自信心。再次,教师要充分了解他们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他们遇到的困惑,并通过与他们探讨某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逐步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最后,教师要转化这些问题学生,必须多给他们一些关爱,亲近他们,使他们感到教师不是父母,却胜似父母,让他们感受到师爱的温暖,进而愉快地接受教育。

二、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做到“精准扶贫”

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方面的原因,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要做到“精准扶贫”,就要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精准把握他们的心理问题。

其一,面对社会问题造成的心理障碍,要教育学生多看正面的东西,看到大主流,至于一些阴暗面,毕竟是极少数,也是非主流,并且社会风气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整治下,已大有好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要消除“只有上大学才是成才”的片面观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温暖的集体中自由的生活。

其二,区别对待不同类型家庭教育造成的心理障碍。对溺爱型造成的障碍: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做事的能力,教会他们与人相处,培养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吃苦精神。对苛责型造成的障碍:要放开学生手脚,鼓励学生大胆做事,要允许他们犯错误,还要引领他们找到犯错误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引导他们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对冷漠型造成的障碍:教师要给他们送去关爱,用爱心来感动他们,以真情温暖他们,以满足他们渴望得到关爱的内心需求。对专制型造成的障碍:教师要从民主平等做起,尊重他们的意见,培养他们的自信,及时鼓励和表扬他们,多给他们创造一些锻炼的机会,搭建展示的平台。

其三,有些学生面对学校教育产生心理障碍时,首先,教师要理解他们心理上的需求和情感上的渴望,要尊重他们,做他们的好朋友,并通过交流沟通,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惑和疑虑。其次,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学会用目标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情绪,通过自我暗示,克服盲目冲动,让他们逐渐走向成熟。同时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自我调节的习惯,以克服因学习上遇到困难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三、对学习有困难学生做到“精准扶贫”

出现“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有来自学校方面的,也有家庭方面的,还有自身方面的,教师要想做好学困生的“扶贫”工作,就必须找到“学困生”学习不好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

一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多数学困生是由于自身的错误认识导致的,他们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是智力问题。然而,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好坏,只有20%取决于智力因素,而80%则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可见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经过研究也认为: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俗点讲:就是说笨鸟“多”飞也同样能达到目的。

二要尝试兴趣领域迁移。“学困生”大多对学习不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入手,找到他们能获得成就感的领域,让他们体验成功,找回自信,而后帮助其实现成功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迁移,确立他们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目标,让其体验成功,体验乐趣,以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要分层施教帮助学生。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不仅应该接受,而且应该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困生个体的成长。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必须实行分层施教,而要分层施教,教师就必须要通过课上观察、课下了解、进行检测等方式,摸清每个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才能在课上和课下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辅导,并对不同层次的学困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进而提升自信心。

四要沟通家长鼓励学生。首先,要引导家长准确评价自己的孩子,不要提过高的要求,让孩子看到希望。其次,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优秀的孩子比,要拿孩子自己的今天和昨天比,找到进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最后,不要动辄就打骂孩子或进行消极评价,让孩子觉得自己还行,以树立信心。

总之,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只有学会区别对待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和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精准扶贫”,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甘肃永昌县第五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