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副校长的家校沟通之道
杂志文章正文
副校长的家校沟通之道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1        返回列表

何斌

[摘 要] 为了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现在很多学校都建立或开发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校园APP、家长群等。但是,如何加强管理,使平台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摆在许多学校管理者甚至是班主任面前的新课题。

[关键词] 副校长;家校;沟通

因为微信公众号、校园APP、家长群等平台聚集的是少则四五十,多则成百上千的家长。舐犊情深,他们都特别容易相信那些“听说”来的事情。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有些小问题就可能会迅速演变成大问题,轻则加大误会,重则演变成非常棘手的群体事件,严重影响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这就违背了我们的初衷。

2017年,我家孩子升入了某省重点高中,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寄宿制生活。从原先孩子整天在眼前晃荡,到只剩下夫妻二人大眼瞪小眼,很多家长都觉得非常不适应。同时,生活上感到不适应的还有学生:餐厅排队太长吃不上菜、宿舍水压太低洗不上脸、风扇一开一宿没人断电、东校区已经发了校本作业,西校区为啥没看见……听孩子这样一说,家长群中立刻就翻了天,声势之大,不用说,各位看官也可以想见。

毕竟是省重点高中,学校积累了很多成功的家校沟通经验。家长群的名誉群主就是学校副校长、齐鲁的名师、省特级教师。在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方面,我从钟校长那里学到了太多有用的经验。

一、规矩和帮手很重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一点很重要。加入学校家长总群和年级群后,我首先看到的就是醒目的群规:家长必须实名,而且要具体到班级和孩子的姓名。这就意味着家长在群里发言的时候,就一定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同时,基于家长数量众多的现实,以及建群的初衷,家长群规定:任何人不必发布问早贴、问好贴和未经核实的爱心贴、呼吁贴、寻人贴等,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交流的效率。

对于群的管理,仅仅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用钟校长的话来说:她仅仅在西校区就加入了7个家长群。上班时间不能回QQ,下班时间就算不刷碗,也不可能一一回复每个家长的问题。因此,学校的做法就是选出几个有责任心的家长担任群主,或者管理员。有些小事情,他们就帮着解答了;一些小矛盾或者小误会,他们化解起来也更方便。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把家长都比较关注的一些问题,汇总起来统一反映给学校,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效率。

一些热心家长还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解决了很多学校不好解决的问题。如,很多学生住的离学校比较远,而且周末的晚高峰,一些学生回家或者返校很不方便。有了家长群的存在,短短一周的时间我们就提出了解决方案:一是,很多家长主动提供了拼车信息;二是,成功设立了三条定制公交线。

二、换种口气来交谈

多年的职业习惯,使很多教师在同家长交流的时候,都会表现得比较严肃。致使很多本来就不太善于和教师交流的家长更不愿意和教师沟通了。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就是信任,一旦少了信任,很多事情处理起来就会变得极其困难。

钟校长简直就是这方面的专家。面对宿舍楼高层用水不便的种种指责和抱怨,她没有一本正经地给家长解释,而是这样回复家长的:“我都半个月没洗衣服了,收的袜子正在‘连连看。五六楼的供水问题,是一个设备出了问题,报给德亮叔叔,明天厂家来修,我也在等着来水呢。”看到校长幽默的回答,家长瞬间就理解了学校的难处,而一句德亮叔叔而不是某某领导,更是有效地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

拉近家校之间的距离,钟校长有太多的经验。对于如何称呼自己,她亦庄亦谐地告诉家长:前三个年级,不论哪个校区都没人喊我校长,而是叫我风雨老师(群昵称)。以后谁再叫校长,咱就说:你才是校长,你全家都是校长!我珍惜的称呼是“老师”。

而更多家长对她的称呼,更是出乎我的意料:“孩他姑”!一句孩他姑,还有啥问题不好商量。

三、事实远胜于雄辩

和家长交流,十分需要耐心,但更多时候,事实更有说服力。对于前文提及的孩子就餐问题,“孩他姑”并没有做太多的解释,而是直接在早、中、晚三个就餐时间,分别拍下了一些孩子就餐排队的场景,以及牛肉板面、红烧肉盖饭等美食的照片,直接上传到了家长群,打消了很多家长的顾虑。

丰富的菜品,是为了告诉家长学校非常重视营养均衡;校长和孩子共进午餐,说明校方非常关注新生的就餐问题。而对于家长反映的排队时间过长的问题,钟校长则用她一贯诙谐的语气告诉家长:这些傻孩子都挤在了一楼食堂,打稀饭排次队,买馒头排次队,买菜排次队,还每个窗口思考半天。再过十来天,孩子们就会找到方法了,同学之间要学会合作,要有人负责买主食,有人负责打稀饭。

对于宿舍楼为啥不开空调的问题,“孩他姑”又是这样说的:前几级的学长都知道,高一入校都9月了,不用开空调,就算给他们遥控器,这些小伙子们也只会一通乱按,把温度设到21℃。对于顶楼加西晒的两个房间,舍管阿姨每天晚上都会拿着遥控器,专门给开上一段时间。工作细致到这种程度,家长还能说什么。这也就让我明白了,“孩他姑”的称呼为什么会流传甚广。

四、过分关心则大乱

既是高一新生家长,又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两种身份、两个视角,让我能够冷静地思考所经历的这一切。客观上讲,从过去的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到整天看不到孩子,很多时候,不能适应的,不是孩子,反而是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很多家长都特别关心学校的工作,左一个想法,右一个建议,这又很容易影响到一些不明就里的家长。就像有家长说的那样:几乎所有家长都一样,一旦遇到了自己娃的问题,大家都会乱了方寸。就是因为家长的过分关心,很多本身对孩子有利的事情,最后反而不了了之。

对此,“孩他姑”就会适时地告诉家长:听说害人,关心则乱,太过关心则大乱。孩子就是跟你吐个槽,你一听就觉得孩子活在地狱了。你还让不让孩子跟你聊个天?今年是学校作业改革年,请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没有事先复习的作业,不是好作业;没有思维和解题思路痕迹的作业,不是好作业;不用草稿纸的作业,不是好作业。你们就偷偷瞅这三件事儿。知道啥叫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了。俺们琢磨的事儿跟你们琢磨的事儿不一样。钟校长用这一具体事例,教会了家长该如何处理好关心和信任之间的关系。

再就是,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年年岁岁事相似,只不过是岁岁年年人不同。校园中发生的太多事情,我们早已经司空见惯,但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这却可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如果我们能把一些工作做在前面,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作为一个父亲,我暑假做得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给孩子联系了几位学长,为他介绍了高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的孩子升入高中后,能够多几分从容,少些忙乱。

五、主动传递正能量

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问题上,任何人都是学生,即便是我这个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依然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多数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可供参考,而当我们自己琢磨明白该如何应对时,孩子已经长大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实际上也担负着教育两代人的重任。

鐘校长特别擅长通过身边貌似不起眼的小事,来向家长传递正能量。每迎接一届新生,她都会给学生和家长讲毕业生顾雯和她当年因主动向保安致谢而获得海洋大学自主招生资格的故事,鼓励大家,主动向他人问好,提升个人素养。

她还会向学生和家长展示一老一少两个汗流浃背的背影。家长手中是在操场上捡拾的垃圾。孩子的衬衣湿透了,是因为作为志愿者,主动为学弟学妹搬运行李。她又以这种鲜活的事例,告诉孩子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告诉家长应该怎样做孩子的榜样。

再有,一个不是星期一的清晨,负责升旗的学生不小心按下了国歌按钮。空旷的操场上突然想起了国歌声,经过的孩子都停下了脚步,面向国旗行注目礼。目睹这一切的“孩他姑”,及时拍照并上传到各个家长群中。

钟校长所做的这些工作,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可。今年,竟然有外校的家长在孩子毕业时才坦白,他潜伏到群中三年,就是想听听学校究竟向家长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

而对于学校同家长间融洽的关系,“孩他姑”更是用惯用的语气说道:学校总管老陆(校长)夸我了,家长在路上拉着她问,你就是风雨老师吧?老陆说:你不能在校园里见个中年妇女就认为是风雨老师呀!

我想,一个学校,家校关系如果能如此和谐,那就几乎没有什么不可以沟通,甚至是办不成的事了。

钟校长,佩服你!我一定也像你那样,经常回我那一亩三分田里去种地!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古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