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课题规划:注意要素间的逻辑关系
杂志文章正文
课题规划:注意要素间的逻辑关系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5        返回列表

彭慧

[摘 要] 在一项课题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尤其要把握好研究题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四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本文针对课题申报材料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 课题规划;要素;逻辑关系

在笔者看来,一项课题可主要着眼于以下八个元素进行整体规划:一是问题,二是题目,三是目标,四是内容,五是理念,六是方法,七是步骤(措施),八是成果。基于上述元素的课题规划逻辑可简单表述为:始发于现实问题的课题(题目)提取,然后是基于特定教育理念(理论)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的确立,之后才是研究方法、步骤措施的设计,以及研究题目的再提炼,最后是研究成果的预期。

在一项课题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尤其要把握好研究题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四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现就针对课题申报材料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谈谈我的认识。

一、题目提炼于现实问题,是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的高度凝练

题目是一项课题的总领。题目来自现实问题,但它却是对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的高度概括。也就是说,研究题目应该综合“基于问题的研究目标”“基于原因的研究内容”“基于自我(研究能力、研究条件)的研究方法”等课题要素,研究题目的落实要起始于整个课题规划之前、贯穿于整个课题规划之中、完成于整个课题规划之后。

课题源于问题,但并不是说所有的教育现实问题都可以原封不动地拿来进行研究,研究开始之前要对问题研究的价值性和可行性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所谓的“价值”,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生发于“我”(实践性),二是利于“我”生长(发展性)。这里面涉及的就是研究指向问题,其实,这也就是课题研究的目标。所谓“可行”,就是在自己所熟知的领域选择自己能够研究的内容来做,也就是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是否能够驾驭得了要大致有个底数。只有对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把握,才能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有价值的课题。或者说,开始研究一个问题之前,首先一定要对“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从哪几个方面着手研究”“如何進行研究”三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尽管这时候不一定非要对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有一个正式、具体的表述,但也一定要先做到心中有数。之后,才可以确定一个大致的研究题目。等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内容、重点、方法等要素之后,一定要回过头再重新考量一下题目,才能把题目定准,才能给题目一个正式而精确的表述。

如,莱州市朱桥镇中心小学杨振亭老师从“教师职业观错位,同事之间(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缺乏真正而真诚的合作”“学校工作静止滞后,内涵发展的活力欠缺”等现象出发,从自己所处的学校管理层面进行了反思,归结出了学校管理实践所具备的“循规划一,缺乏自主创造性,校本特色不足”“单向刚性,忽略内在需求,人文关怀不足”等发展性问题特征及其原因,拟立题对学校管理进行力所能及的改革。她进行改革的初衷是:从学校实际、教师实际、学生实际出发,发掘学校内部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成长的“关键事件”,通过多维沟通、民主对话等方式,使学校管理回到生命原点上来,回到人的主体性上来。为此,她将课题初拟为“对话式学校管理的研究”。研究方法上,她决定采取以“案例研究法”为主、“经验总结法”为辅的方式进行,即用行动来物化学校管理的价值追求,用实践来展现学校管理方式,用文字来还原学校管理的真实情境,用案例来诠释学校管理的新理念。为此,她将题目进一步精确为“对话式学校管理的案例研究”。

由此说来,一个概括了课题研究的范围、内容、重点、方法等要素的课题题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题研究的难度。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忽略这个小小的题目,尽管只是个题目,但它却是整个课题的“榜眼”,从课题题目中可以看出研究者对于整个课题研究的把握程度,可以说是“小题目折射大课题”。因此,确立题目时一定要综合其他各课题要素,在表述上体现明确、准确、完整、简洁四个基本特点。否则,就有可能出现研究方向不明、研究内容不清、研究重点不准、研究方法模糊等问题,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情形下进行的研究,其过程也必定是盲目无序的,最终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成效了。

二、研究目标既内在地规定了研究内容,也是研究成果的预期

研究目标,就是研究指向,也就是通过对这项课题的研究,要达到什么目的——解决什么问题、改变什么境况、实现什么愿景。研究目标如果不明确,整个课题研究就会失去方向。如上文所述,研究目标与所针对的问题是高度对应的,是基于现实问题的课题研究所追求的最佳境界。也就是说,研究目标既要贴近现实,切准问题,更要体现“高”“远”两个基本特点。

如,莱州市教学研究室赵建军主任承担的“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其研究目标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价值指向,发掘、整合、丰富区域和个体内部的优势管理资源,制定较为系统的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力争形成新的教学管理制度文化。

其中,“发掘、整合、丰富区域和个体内部的优势管理资源”“制定较为系统的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创建规范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新秩序”就是基于现实的“拟改变”,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新的教学管理制度文化”则是该课题研究所追求的最佳境界,相对而言,后者更“高”更“远”。

研究内容就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来达成研究目标,或者说为了实现研究目标,拟从哪些领域展开、从哪些方面切入。研究内容既要“切题”,又要“切实”。“切题”,即规划的研究内容应与课题题目相对应,比如题目大,研究内容一定较多或者复杂;题目小,则意味着“切口”窄,研究内容也必定是单一的,研究难度相对也就较小。“切实”,即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既要考虑全面,又要体现出个性。如,对于深化性研究课题,研究内容应循序渐进,不断深入,体现在“进度”和“深度”上的逐步推进,体现出“深化”点所在,而非对以往研究的重复。

应把研究内容的确定作为课题规划的重点来对待,尽可能做到详细、明确、简约、有条理。即要对研究内容进行合理的细化和分解(横向的细化,纵向的分解),注意不要出现“课题大而内容少”的情况,但分解细化后的子课题应控制在5个左右。对于问题解决性质的课题,一般情况下,研究内容与基于现实问题的归因分析应是对应的、一致的,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就应提出哪些方面的对策,就应从哪些方面着手研究。当然,也可按照其他逻辑设计一定的条目。

如,莱州市教学研究室赵建军主任承担的“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其中,对研究内容的规划是:本课题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研究。

理论层面:着重从新课程背景下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管理工作现状调查入手,探讨构建“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管理制度重建的基本理念”,主要由教科所负责完成。

实践层面:从学校层面和区域层面分“弹性开放的学习制度”“合作共享的教研制度”“自主多维的反思制度”“理性人本的评价制度”四个领域展开:一是弹性开放的学习制度建设,二是合作共赢的教研制度建设,三是自主多维的反思制度建设,四是理性人本的评价制度建设(各领域研究指要从略)。

就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的关系来说:研究目标是高位的“虚”,是方向;研究内容是具体的“实”,是抓手,是实现目标的载体。从上述莱州市教学研究室赵建军主任承担的“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设计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特点。

另外,在做课题规划时,也千万不要忽略研究成果,尤其是阶段成果与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之间的呼应关系:研究成果应该是“做到了的研究内容”与“达成了的研究目标”的高度整合。这一点本应该是在阶段性总结或课题结题阶段应该重点强调的问题,但是在课题规划阶段也应进行适当的预设。包括预期成果的内容与形式,不仅要牢牢地扣住研究内容,更应密切地呼应于研究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莱州市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