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备课管理需要怎样的改革
杂志文章正文
备课管理需要怎样的改革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51        返回列表

王德平 徐瑞云

[摘 要]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部分学校对备课管理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并已初见成效。还有一些学校备课管理工作仍沿用教师写教案和领导检查教案这种模式,出现了以抄代备课,课后备的不良现象,导致备课管理工作停滞不前,束缚着教师的创新意识,千篇一律,没有个性,使备课管理成了服务于检查的一项工作。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备课管理的改革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关键词] 备课;管理;改革

一、备课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1.领导要树立新观念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改变陈旧的教育思想及滞后的管理理念,取消固定的条条框框和数量要求,不求形式和规范,注重实效和创新,不单纯地以教案论英雄,重在课堂效果。

2.电子备课突现资源共享

电子教案设计教案,多媒体课件。(它包括影像、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教学资源(音频、颜色、文字、图片)参考资料等三部分。不是将低质备课保存,而是要实现资源共享,打造高效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状态决定采用备课管理方式

城镇学校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较多,采用集体备课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发扬教师的合作精神。农村学校分散的可采用个人精品备课,重点内容典型课详备。

4.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备课理念

与其写应付上级检查的教案,倒不如放飞思想,思考学生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做到让学生走近目标。所以教师要弄清楚备课而不是背课。是为了上课。上课的过程也绝不可能是死板地背下来,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最基本的要求要做到三备:一备教材,二备学生,三备教法。备教材就是要抓住根本,比如理解一篇课文先要认真仔细地把课文读一遍,读完一遍合上书回忆,在回忆中抓住教材的根本,即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最突出的,也就是作者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就是文章的根本所在。抓住了它就抓住了文章的主干。

例如,备《曼谷的小象》一课时,教师就应这样做:一事备教材。读完一遍合上书想一想,脑子里出现了曼谷郊外的一片绿油油的禾苗,点缀着野花的草地,还有不断变幻色彩的浓雾,一个漂亮的泰国妇女,一头乖巧听话的小象,一阵悦耳的铃声,想起美丽动人的事情……所有这些在备课教师脑海中形成一种自由的唯美画面。真美啊!就应该把这种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也意识到这种美的东西。把它集中到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中,就能表现出一种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和谐的美,一个“美”字应是教师对教材最主要的认识,这样的备课才能对学生产生最好的启迪。教学方法也就迎刃而解了。其实,教材和生活一样并不缺少美,关键是教师备课时应备好的教材抓住“美”字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美、發现美、表现美,欣赏美、体会美、享受美。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二是备学生。教师的备课应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感悟,把课备到心灵的深处,教师备课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备课中的这一环节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特征、行为习惯、家庭背景及发展变化等方面做简要分析。学生是教师重要的教学资源,就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深钻细研,在反复思考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备课方式,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三是备教法。关键是备的得法,教才有法。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奠基的思想。教师备课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因材施教,注重差异,从而体现教师的科学精神和智慧。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的功夫,一定要放在平时的备课上,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目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课上同学们与老师与同学展开合作交流。还要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备课管理方式的改革

教师都明白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的道理。为了利用好课上的每一分钟,争取最大的教学效益,教师就应在备课上下足功夫。应该承认,备课的过程是艰辛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教师的备课既有重要性,又有客观性,教师每天处理完冗杂的事务,已经是筋疲力尽了,教师的备课就成了家庭作业,要细致地书写在本上的确有很大难度,教师长此以往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备课管理亟待改革。

我建议这样备课比较合理:假期中教师按年级分组,分单元、分课时,严格按照单元要求备好电子教案,每人只承担部分课时,开学后集体教案汇总全组教案,并装订成册,成为通用教案,供全体教师使用,备课教师同时备好需要的课件。

我认为,这是目前教学管理中教师备课管理的一个好办法,也可结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采用。

1.备课管理改革办法

(1)改进办法。备课改革首先要疏通和优化“设计教学、写好教案”这条教师成长的主干道。通过改革教案形成和评价重心,减少教师费时低效的摘抄行为,使备课方式进一步革新。把教师的精力转移到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情的调研、教法的改进、教学的反思上来,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2)教师合作。编辑同学科教案,组织同学科教师在假期分任备课,开学通过教研组研讨后修改并装订成册,供教师使用。

在教案组成上,每单元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备好的通用教案由学科备课组统一印制,约占页面的2/3;二是空白,备做教学设计的修改之余地,约占页面的1/3,通用教案在内容和结构上切不能像剧本一样,把教师要说的每一句话甚至学生应该怎样回答等设计得面面俱到,给任课教师留下再改进、再创造的空间。

修改使用教案,形成个性化教案。教师在使用教案时,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课前教师对通用教案做修订,以通用教案为牵引,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的重、难点,理顺教学思路;二是备学情做装订,依据班情、学情对通用教案进行个性修改。

2.管理评价办法

继续实行定期检查与评价,但是检查评价重心应放在实效上。检查的重点是反思和教师对通用教案的再改进,要求教师在组织并实施教学活动后,应及时对课堂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回忆与反思,提炼经验,可以查找教学失误,反思病因,并以此整理写好教学后记,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案。

3.切实抓好集体备课管理

要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根本目的,要加强配套的管理措施,针对教师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按照备课组一个单元一次集体备课的要求,以便在教研中查缺补漏,不断改进,这一点很重要。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进一步要求教师提高教学实效。督促教师利用更多的时间读书思考。

三、备课管理方式改革的利与弊

总体来看,这一方法一定会有实效的。集体备课提供了最优化的教学设计,为实现教学最优化提供前提保证,留有自主改进的余地,对于任课教师而言,是一个真实的“设计——实施——反思——完善”的过程,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钻研教材和把握学情上,这样,教师在改进教案中一定会博采众长,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教材,研究个性,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体现课堂形式的多样化,体现学生的差异性,体现教案使用的灵活性。

当然,这种备课管理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不能解决小学布局分散规模较小,没有平行班,教师集体备课困难的问题。这一局限性如果能采取校间联合的方式,也许会有所改观。例如:两所学校可采用这种方式,把平行班少教师集体备课有困难的学科放在一起备课、交流、汇总,达到扬长避短的功效,或者随着网络的普及,备课方式也会越来越先进,也将会解决这一难题。

总之,备课管理改革的宗旨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备课应以学生为本,与时俱进,让备课管理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过程,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黑龙江克东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