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预防胜于“强制”
杂志文章正文
预防胜于“强制”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56        返回列表

徐永晨

[摘 要] 针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家长,成都检察机关率先探索开展强制亲职教育工作,对拒不接受强制亲职教育、拒不履行监护职责的教养失职父母,将作相应处罚。自2016年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这种措施对于“养而不教”或“教而不当”的家长来说,确实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也为那些不履职尽责的家长敲响了警钟,让他们明白了为人父母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 亲职教育;预防;强制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如果我们采用强制办法,让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容易使家长产生反对、敌对情绪,其效果也会事倍功半。想想看,只要家长出现这种问题后,我们便采取强制措施予以解决,恐怕这样的不尽责任的家长会“无穷匮也”。这种办法,貌似有效,但并没有从问题的根源入手,没有着眼于预防,治标但不治本,犯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错误。如果让家长能够积极主动地“履职尽责”,进而形成家校合力,就需要我们从家长的心理出发,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才能让家长化被动为主动。

一、用事实说话

首因效应告诉我们,与家长的第一次见面至关重要,要让家长感受到自己受教育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当班主任采用多种方法达到了家长“心动”的教育效果后,我们的教育就会初见成效。这就是在激发家长教育子女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后,他们就会有为做合格的家长想办法。当家长意识到错过教育自己最佳时间后,孩子长大就会为自己和家族带来很多问题,既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可逆的损失,又会给整个家庭带来灾难,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投入到用心教育子女的洪流中。

剛接手新班级时,正是请家长的最好时机,因为家长往往会给新班主任“面子”的。班主任要采用动员学生请、教师主动请等多种方式,让家长到学校开家长会。第一次家长会,我没有高谈阔论,而是请大家看电子白板。播放的内容是,由于家长疏于管教而使孩子成为“败家子”,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播放完毕后,我请家长自由讨论10分钟。最后,我以“孩子之过,谁之惰”为题,紧紧围绕“教师只能管孩子3年,而家长要管孩子一辈子”进行了家长专题讲座,让家长“心动”。

二、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

家长心动是教育好子女的起点。但只有心动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趁热打铁地教育家长,让他们自发而又心甘情愿地努力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意愿+方法。意思是,想当一位教育子女方面的成功家长,有了这种意愿后,好方法自然而然地会呈现出来。家长缺少的不是方法,而是想当成功家长的意愿。当家长懂得了教育孩子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家校配合是孩子成长的最佳途径时,正是班主任实施教育正当时。在家长寻求教育子女方法时,班主任要利用身边教育子女的典型,达到家长“动心”的教育效果。

召开期中家长会。会上,请学校刘主任讲述教育儿子的方法,通过孩子考上北京大学的过程中一个个鲜活故事,让家长懂得教育子女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班级学生的家长讲讲自己培养孩子的心得体会及成功经验,让家长明白家校配合就能达成“1+1>2”效果。真实的案例、现身说法最能打动家长的心,也最有教育实效性。

三、不用扬鞭自奋蹄

思想一变,天地宽。家长有了从“心动”到“动心”的过程,证明我们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家校配合已经在良性轨道上运行。预防家长不尽职责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让家长“行动”。当然,家长的行动需要我们为他们加油鼓劲、提供可行性策略、方法,当好家长教育子女的参谋,为解决孩子的问题而出谋划策,让他们从中感受到努力付出所换来的成绩。即使是效果一般,但对于家长履职来说,可谓迈出了难能可贵的一步。贵在坚持。家长坚持做好教育子女的工作,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我们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让家长成为有恒心、有毅力的好家长。

平时,家长只要有教育子女方面的问题,我都会耐心地予以解答,争取与家长协商出最佳解决问题方案,并家校配合执行。

从心动到动心再到行动,既是家长的心理活动的心路历程,也是我们工作能力、水平的大检验,更是从源头上防止家长监护失职的有效策略之一。家校配合需要找准家长的“痛点”,当他们意识到教育子女需尽早、更需家校合力的时候,恰恰是家长醒悟之时。然后再让家长体验到教育孩子的甜头、成就感,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