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教师要学会自我保护
杂志文章正文
教师要学会自我保护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9        返回列表

娄小明

[关键词] 自我保护;意识;教师

最近听到某校长在校会上强调,“教师要学会自我保护”。再联系一些媒体报道的“教育事故”,发现教师的自我保护意识确实比较薄弱。诚然,任何职业都有“风险”,教师虽然有“象牙塔”的庇佑,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会遭遇到一些“冲击”。教师只有善于“保护自己”,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有更多的收获,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教师要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

笔者曾经问过一所名校的校长,面对“无礼”的家长和教师,如何保护自己?这位校长义正词严地说,“用《教育法》《教师法》!”“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这能管用吗?”我表示怀疑。她举了两个例子。一位家长曾经接受过劳教,对孩子的班主任并不尊重。于是学校对他进行了约谈。校长首先抛出了两个问题,家长准备让孩子成长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家长的教育态度能够对孩子起到正面的影响吗?这位家长听后一愣,再想一想,觉得校长说得有道理,孩子再也不能像自己了,于是“软”了下来。校长接着说,学校和教师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家长必须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和家长约法三章:在学校不穿拖鞋,不吸烟,不说粗话……通过这次交谈,家长意识到了学校的“后台”并不软,并且感受到了孩子的进步,最后成了学校工作的一名忠实“支持者”。另一件事是某教师吸毒,学校决定开除这名教师。教师不服,决定控告校方。学校并没有退缩,通过司法途径剥夺了这名教师的从教资格。这两个例子让我认识到,校方和教师并不是“弱者”。有些教师不愿意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多是担心“面子”上过不去,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样的态度只会使肇事方有恃无恐,变本加厉,最终只能是让自己左右为难,无路可退。出现这类问题可能也是某些不公正的评价制度在作怪,某些学校不敢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是因为担心上级部门的考核,一出现“教育事故”就会扣分,于是只能无视对方的过错,息事宁人。因此,当教师的尊严受到侵犯时,一定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二、教师要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

的确,大部分教师都能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在一些违规和不违规之间的“中间地带”,就很容易出现一些不“硬气”的行为。有专家曾经调查过,有一部分教师从事“微商”,还有一些教师在外面做“家教”。这样的行为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规定。一些媒体也会通过调查,来判断教师是否“违规”。诚然,教师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并无过错。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可能问题并不简单。曾经有一个家长讲过这样一件事,他问自己的孩子,到底是国内的教师好,还是国外的教师好?孩子毅然决然地回答,国外的教师好。家长有些生气,为什么?孩子回答道,同样是补课,自己送给国内的老师小礼物,对方收了。而送给国外教师的小礼物,对方没有收……在这里,我倒不是说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从上述这件事例来说,教师收对方的小礼物,并不算“违规”。但是,它会降低人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度。打铁先要自身硬,俗话说得好,“无欲则刚”,教师只有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才能做好教育工作,从而维护好职业的尊严,更好地“保护”自己。

三、教师要有精湛的业务

教师面对的是孩子,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水平都还不“成熟”,教师只有更好地认识孩子,才能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预防教育事故的发生。例如:某小学一名男生跳楼了,其原因令人啼笑皆非。这个孩子性格比较内向,经常受到同桌小女孩的嘲笑。有一次,他跟小女孩发生了口角,于是冲口而出,“我要跳楼。”小女孩对此嗤之以鼻,“你也敢跳楼?”小男孩心里气不过,想自己无论怎样都要做一回男子汉,于是冲出楼道,一跃而下。幸亏有大树阻挡,孩子虽然受了重伤,但是生命并无大碍。面对这样的事故,班主任很“受伤”。这也太突然了,一点预兆都没有,该怎么预防啊?的确,现在的孩子和我们小时候不一样,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调整心态,如何融入集体,都是现在的孩子要学习的东西。教师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及时地发现问题,做好预防工作。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有精湛的业务,良好的预判能力,去教育学生自己保护好自己,只有如此才能减少教育事故,教师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四、学校要有“信息”意识

有些教师会说,学校事故防不胜防,要杜绝不太可能。但是专家发现,学校事故中,很多都是雷同的。因此,某所学校就建立了事故“信息库”,搜集各地发生的“教育事故”,通过校会、教师会、晨会等,让教师对这些事故能够有所了解,防患于未然。该学校还建立了“巡课”制度,让学校领导通过“巡课”,记录期间发生的一些“准事故”,并对这些事故进行归类,提醒老师注意。该校还通过每周一次的“杏坛论语”,让优秀教师介绍管理经验,分享管理心得。例如,如何进行家访,如何做好对特殊学生的教育等。此外,学校还采取了信息共享的方法,例如:某位学生手臂摔伤了,正处于疗养期,就在他手臂上系一根绿丝带,提醒同学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学校正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在小事故中发现大隐患,从个例中发现普遍问题,从而减少校园事故的发生,提高教师工作的安全感。

五、教师要有系统意识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环环相扣,有时候一环做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学生整体人格的形成。笔者曾经看到过一些文章,写的是高年级学生伤害教师的事,让人唏嘘不已。但是笔者不禁疑惑,为什么学生会变成这个样子?难道不是因为在低年级就没有教育好吗?教师一定要明白:纠正一个小错误就是防止一个大错误,发现一个违规行为就有义务纠正它,做好分内工作就是兼顾分外工作。例如,孩子犯了错误以后,有些教师认为批评他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忽视了批评的艺术,孩子带着满腔的愤怒离开教师,却并没有真正从心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對此,该校的校长推出了这样的措施——让孩子带着感谢离开办公室,学生离开时必须说“谢谢老师”。这样的制度一经推开,孩子们就会认识到:教师批评我不是因为不喜欢我,而是因为爱我,爱之深责之切,教师希望我变得更好。这样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孩子,也保护了教师。此外,有些教师认为孩子只要能够听自己一个人的话就可以了,于是在“技能课”的时间,让孩子补自己学科的作业。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方式,非常容易引发学生的认识偏差,到头来反而会影响自己的教育威信。因此,教师的自我保护,不仅仅是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六、教师要有自控意识

在网络上经常能看到媒体报道的教育事故,也常常会感叹,教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脾气”。笔者发现,教师的某些不当行为,往往出现在“教育崩溃”的阶段。例如:某教师教育学生要放好玩具,但是有位学生没有放好,直接把玩具摔到了地上。又如,某位教师发现班级中有十几名学生没有做家庭作业……的确,这在旁观者看来都是小事,但是在教师看来却是十分严重的事情。于是,教师头脑一热,就会引发教育事故。所以,教师的自控意识很重要,这时不妨采用“延时发作法”,数十几个数,再来处理这件事。如果不行,不妨采用“忽视法”,课后再去解决这些问题……绝不能让冲动决定自己的行为。控制住自己,就是保护了自己。教师,更是主动地谋求内在的完善,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要保护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