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杂志文章正文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6        返回列表

曹风 黄瑞杰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素质化教学与新课程改革进程深入推进,校本课程越来越受到教师与学生的关注,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已经成为学校课程实施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因此,为了有效地做好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我们要清楚校本课程理念,基于此,本文立足所在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情况,重点探究了校本课程开发改革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探索

一、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动因

当前,我国正处于教育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也就突出了小学校本课程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可以弥补国家对小学课程改革的不足。我们国家是一个人情化国家,一直以来都是遵守着由上而下的生存法则。对国家教育课程来说,都是由國家统一开发,没有针对区域性来突出区域特色。这样的课程并不适用全部地区。像北上广深,它的师资资源非常优越,而偏远的山区地区师资资源极度缺乏。因此统一的国家教程是存在着许多问题的。

有利于促进教育民主化。教育事业并不只是纯粹的按部就班的教,也可以让多的人员参与到校本改革中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课程内容的改编本就是为了更好的教育,为此要积极听取多方面的声音,使教育变得更加民主化。

有助于我国素质化教育的不断推进改革。通过校本课程,使更多人员参与进来,集思广益的效果就非常明显,对于素质化教育的实施有很大推动作用。

有利于学校更好地适应教育市场需求。有特色的学校结构才会赢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才会有更多的学生,学校才能永久的办下去。例如,发达地区它的教育机构,教育师资力量,教育财力就非常的雄厚。而在这个独生子女社会,每个小孩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因此家长对小孩的投资是非常慷慨。对于落后的地区,它的校本课程毫无特色可言。

二、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随着我国的教育建设不断发展,校本课程改革越来越受到教育行业的重视,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只有让教师重视校本课程理念,以思维逻辑方式去指导课程改革,同时要加强资源的投资,包含课程改革需要用到的基础设备,以及教师建设的其他资源。对于如何加强小学校本课程的途径,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内容:

1.科学更新小学校本课程理念

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依靠教师这个主体,为了高效实现教育改革,教师必须转换思维,对课程开发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认知。由于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思想观念越前卫,校本课程改革成功性就越高。但是在我们的小学教育群体当中,我们的教师只有“教”的观念,没有“改”的思维。对于课程教育没有自己的想法、缺乏自己的深刻思考,对于课程本身的存在意义并不做深度研究,应付式的教学。简单认为课程是教育部门的事情,教育部制定下来是不可更改的、短时间内是一成不变的,更不用提教师创造性的对小学小本课程的开发。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小学各项学科里,教师参与校本课程改革的只占5%。甚至没有教师去真正地做到改变自己的观念去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树立正确的校本课程理念。

2.扩大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投入

适当增加校本课程开发投入,是保障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投入跟产出是呈现正向关系。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就要有充足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如,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历史课程,为了保证历史资料的真实性就需要实地去考察,那么教师就需要为此付出时间,期间的餐费、车费等方面经费。以及考察期间需要的影像设备。这都需要学校及时的填补,及时供给,配备完善的校本课程设备。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寻求社会组织以及政府机构的帮助,寻求社会组织捐赠等。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需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将资金落到实处,才能确保校本课程及时有效地展开。

3.重视培养校本课程科研的师资队伍

随着素质教育建设如火如荼的发展,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研究成功的。不管是什么课程都需要教师来支撑才能实现。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对于课程开发更加有发言权,只有当教师拥有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动权、自主权时,才能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修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等。因此,对于教师队伍应该重视他们的课程研究。像我们的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计划、课程选择,认为优质的、有效的教学材料,在受到教师选择、采取、修正课程内容时,要严肃对待他们的整合结果,而不是听听而已。同时要针对校本课程改革参与者不断强化师资建设。例如,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模式,就是积极让参与者参加省、市教育行政部组织的一系列课本科研培训,把优秀的师资引进本校;展开“师傅带徒弟”方法,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新入门的校本课程参与者,一对一的展开“教”与“学”,直到徒弟变师傅,考核才算成功。最后也要为教师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督促教师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例如,建立自学学习图书馆、计算机教室、自学环境。

综上所述,小学生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校本课程的实践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经过。对于教师来说,只有不断地增强对校本课程的概念,做到心里有数,才能将校本课程开发变成现实。对于校方而言,好的校本课程改革可以增强本校特色、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升本校的入学率。因此,只要坚持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不懈努力,才能走出一条自己的校本改革之路。

(作者单位:山东临沭县第五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