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策略
杂志文章正文
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策略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4        返回列表

秋平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础,以小组合作为基本教学形式,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的责任与分工及共同的目标,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是一种极富创造性与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合作学习;小组;构建;策略

一、合作学习小组建设

1.小组划分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我们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四人或者六人。各组组员不是固定的,每次阶段性测试之后,都要对组员进行调整,实行动态管理。

2.小组分工

首先要选一名得力的组长。在一个小组中,“小组长”的作用相当于“组内舵手”,是教师的小助手,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小组长进行培训,以充分发挥其在合作学习中的牵引和桥梁作用。组长开始是指定,目的是为了使组长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后来实行轮流制,目的是锻炼小组成员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3.小组活动技能训练

要让学生学会倾听,一人发言,其他人须认真听且不能随便打断,在听完对方的意见之后,其他人才可以进行补充或发表自己的见解。要让学生学会讨论,学生讨论的声音不能太大,要做到以理服人。要让学生学会表达,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要让学生学会组织,要让小组长学会如何进行组内分工、如何归纳小组意见、如何进行评价等。要让学生学会评价,主要是训练学生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围绕学习目标,对同伴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引导学生学会感谢别人的帮助。

4.小组座次

四张或者六张桌椅放在一起,组成“方阵式座次”,学生面对面坐,这是正常的1号坐姿;教师或同学讲解时,全体转身90度,这是2号坐姿;小组汇报交流时,要面对大多数同学,不同方位的同学则朝向汇报的同学,这是3号坐姿。

5.小组文化

确定组标及口号。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小组成员共同研究、集思广益,创建小组文化。一般包括组名、口号、组徽、各个小组成员在上面签名以及本组的奋斗目标。小组长根据小组名称,让每位成员选择自己的名字,并且制定自己的目标。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团队精神。

二、小组合作学习准备

为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自主学习,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编写了《导学案》。《导学案》是根据学习内容为学生设计的自主学习方案,目的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重视对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实现四个平等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学生与生活的交流,形成以批判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意识、分享精神为目标的现代化、开放式民主课堂。

《导学案》是教师站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对教材进行研读之后,依据《导学案》设计,编写的适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文本。以单元为整体进行集体教研,选出一名教师为主备人,精心设计,体现目标式备课思想:研究本单元、本课的教学训练点,制定翔实的教学目标;为确保目标的实现,要明确该设计哪些训练,用什么方法、何种程序组织学习;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制定每一环节的评价标准,发挥过程性评价功能;课后反思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原因,及时补救。

三、小组合作学习流程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流程如下:“交流预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内化拓展”四个环节。

1.交流预习

这一环节主要是根据教师课前编制的《导学案》在家预习新知识,完成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同时要搜集预习疑难,为课上开展合作学习做好准备。

2.合作探究

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合作学习时间,一方面是让学生能够在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后,与同伴分享学习收获,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另一方面,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最能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这都是最佳合作契机。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3.展示提升

课堂展示时,各小组要轮流进行,展示本小组任务时,组内成员的收获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其他小组展示时,就不能保证做听众的那些学生人人都有收获了,有的学生根本就听不进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反复思考,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方面,“观众”可以通过抢答的方式提问“演员”,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认真倾听,以保证提问质量。另一方面,“演员”也可以即兴设问考“观众”,这种双向的穿插提问可依据参与人的层次计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形成课堂上独特的“倾听文化”与“交流文化”。

4.内化拓展

学生在自主互助、展示交流中,以小组为单位穿插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知识盘点,总结学法收获,并进行适度拓展,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评价

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解决评价不当或评價缺失的问题,在展开自主学习之前,要围绕本课的训练重点,确定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确定评价内容及评价标准,开展即时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做到节节有反馈、日日有评价、周周有总结、月月有表彰。

1.学生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将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大多数的学生却无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就在无形中伤害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今后的再学习、再发展制造了障碍。而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形成性评价则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变被动评价为自主评价,为个体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教师评价

我们在观评课时,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要注意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体现了“乐学为先,顺学而导,合作学习,跟踪评价”这一主题。这样,就由原来注重教师的教转移到了关注学生自己的学,关注点变化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就会发生变化。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