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评课凭学生
杂志文章正文
评课凭学生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3        返回列表

布汝奎

[摘 要] 评价一节课的优劣,需要看学生的变化,这就要做到课前有前测,课后有后测,通过比较得出学生一节课的收获。

[关键词] 评课;学生;变化

评价一名医生的医术,我们不会看他的证书、手法、学历等,我们会看他诊治病人的康复情况。同样,评价教师的一节课,也不能仅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理念等,要根据学生的所学、所思、所得去评价。

评价医生的医术,通过病人的康复情况、康复时间就可以得出结论;评价一节课的优劣,需要看学生的变化,这就要做到课前有前测,课后有后测,比较得出学生一节课的收获。成功的一节课,学生应该有作品,当然作品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段描写、一道练习题、一幅画、一首歌等。判断学生是否有作品后,再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评价教师,引发听课同仁对课堂教学的思考。评课应该先看学生,再看教师,即先评学,再评教。而现实中,我们往往过多地突出了对教师的评价,却弱化了学生的反应。真正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从重视评价教师的“教”向重视评价学生的“学”转变,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情绪、活动过程、参与效果三个方面来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情况。

学生的学习情绪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积极的情绪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消极的情绪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如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是否饱满、学生是否保持着良好的注意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等。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情绪呢?如果在一节课中,教师设计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能始終精神饱满地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反之,如果教师的教学设计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就不会产生兴趣,就会以消极的情绪面对课堂学习。

活动过程决定接受程度。过程永远比结果更重要。没有过程的结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对知识的原理、定理、规律的掌握,是靠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上得到思维的训练。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探究过程,能把学生个体的学习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及时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方面的主体信息交流网络。学生能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在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加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能使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确保学生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程。

参与效果决定教学效率。具体表现如下:学生是否善于倾听,是否能理解他人的发言,是否能及时抓住重点?学生是否能很好地与他人沟通?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能质疑发问,发表不同的意见?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参与效果是评课的重点,具体从以下几点来看:是否能有95%以上的学生能通过努力达成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是否形成了能力发展趋向?学生的潜能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具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新课程评课是依据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在一定观念指导下,对课堂教学活动状态和价值所进行的判断。理念是判断标准的内核,标准则是理念的外显,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因此,在评价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评价者首先要有对评价理念的体悟和认同,否则,即使是在同样的评价标准下,依据不同的理念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评价结果。

(作者单位:山东邹平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