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教师如何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见面式沟通
杂志文章正文
教师如何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见面式沟通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6        返回列表

王磊 于勇

[摘 要] 众所周知,学生管理是一项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力才能产生时效的系统性工作,家庭教育是这一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构件,它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拓展与提升,还能折射出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可时下的家校沟通现状、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情况着实让人担忧,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不合理,导致家庭教育对学生管理的促进作用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本文围绕沟通前提、过程关键、有效保障、沟通拓展等几个问题展开较为深入的论述。

[关键词] 教师;家长;有效;见面式沟通

教育影响力就是由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三位一体协同打造的育人“合力”,光靠教师“剃头挑子一头热”是远远不够的,有时通过家长与学生之间间接的沟通,常常会取得“围魏救赵”的教育功效。可大部分教师只是把“叫家长到学校,与他们谈话”当成是管理学生的撒手锏,教师与家长交流也是一二三四说个不停,学生家长只是被训的对象,他们对子女的后续管理有时也会因此而误入歧途。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见面式沟通呢?

一、成功约见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一般说来,如果教师没有指明,与教师见面的常常是学生的母亲。然而,学生的母亲多数都不是家庭中的核心人物或关键人物,而她又未必敢把学生在校的实际表现转告给富有影响力的父亲。因此,教师在与学生家长约见前,一定要提前和学生做一次简短的交谈,让学生了解约见家长的目的,避免学生无端地猜忌,更重要的是,在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找出家庭中最为重要的一位家长,确定为最终约见的对象。

在确定约见对象的基础上,教师要想方设法地邀请学生家长准时赴约。一是书信约见,尽显真诚。教师要让家长明确见面交谈完全是为了他们的孩子,同时要告诉家长想谈论的话题、约见的时间及地点等,在信的最后要充分表达教师对学生家长准时赴约的期盼。二是电话约见,要做到用“坚持”对付“推脱”。家长接到教师约见电话后的第一感觉便是谈话过程中一定会说到孩子的不良表现,头脑中会即刻浮现出见面后的尴尬情景,家长就经常会以“我很忙,没有时间跟您面谈,我们在电话里谈不也一样吗?”为由进行推脱。这时,教师一定要坚持,“那行,您工作太忙,不如我到您办公室去吧,因为孩子的问题必须和您面谈。”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工作多忙、多么不愿意和老师见面的家长也不会再推脱了。三是微信、邮件、QQ等约见方式要慎用。这些约见手段与书信、电话相比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可以作为约见家长的辅助手段,对其准时赴约、弄清地点等进行温馨提示。

二、妙说开场是有效沟通的关键

时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教师和家长都感到时不我待,见面时多数都会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谈及学生的问题。这样做有时太过冒险,经常会使家长产生自我防御心理,特别是对那些不熟悉的家长,必须先做一些简单的交流。教师与家长面对面沟通的开场是整个沟通过程顺畅与否、有无效果的关键一环。

一是欣赏式开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本性中最深的企图之一就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希望得到尊重和赞赏,同样也是学生家长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对素未谋面的家长进行称赞一定要语气真诚,否则就会弄巧成拙,给学生家长言不由衷之感。如,“很高兴您能抽空到学校来。我发现您是个很负责任的家长。”称赞非常熟悉的家长则要切中学生实情、对准家长个性。如,“李先生,我很欣赏您的耐心和时间观念。您已经是第四次来学校了,可您每次都能准时到,从不灰心。小×有您这样的父亲真是幸运。”二是关心式开场。学生家长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教师也可以尝试着从朋友关心的角度来开场。如,“小丽妈妈,听说您前一段时间身体不舒服,现在好些了吗?”“小壮爸爸,我听说您是负责公司销售的,经常在外出差,您能来真不容易呀!”三是致歉式开场。约见学生家长一定会给他们的生活、工作或多或少地带来一些影响,某些家长勉强赴约、心里有火的情况经常存在。这时,致歉式开场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实在不好意思,这次见面又让您向单位请假了。本来我想推迟两天再约见您,可……”

三、避开责任是有效沟通的保障

大部分教师约谈学生家长,都想找到学生犯错的原因,而多数问题又被归结为学生家庭教育。因此,他们经常会问及此类问题:“您的孩子这次偷了别的同学的钱包,会不因为您家人的钱包也随便乱放,致使孩子习惯了不问自取?”这样的问题就相当于把让学生产生过错行为的责任推给了学生家长,对此,很多家长都不愿意接受。“我们哪里做错了?孩子还有前科吗?”如果继续下去,一定会在责任归结上兜圈子,使家长越来越不愿意和教师交流。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应该是与之一起讨论发现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的过程,而不是深追细究学生过错行为责任属于谁的过程。

一是教师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如,“您认为您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您的孩子的金钱观念是什么样的?”这样的中性问题,可以引起家长对学生出现过错行为的原因进行思考,并由他们予以陈述,避免了家长漫无边际地猜忌,产生负面影响。二是允许家长说“不”。对于学生问题行为的成因,家长有时也会说“不知道”。不管家长是否真的不知道,还是因某种原因不愿意透露真相,继续追问都不合适。即使家长承认自己对学生的管教不够严格、教育方法有问题,也只会徒增家长对老师的敌意,对于问题解决没有任何帮助。三是不可推责。遇到个别家长将责任归咎于学校时,教师应该大度一些,积极表态,明确表示对于学生的问题将会认真分析,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

四、增强信心是有效沟通的动力

因多种因素,致使部分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失去了信心,甚至会放纵孩子、任其发展,给自己家的孩子贴上“无可救药”的标签,与教师见面谈心也多处于被动状态,不表态,无想法。教师在与这类学生家长沟通时,只有让他们看到孩子表现优异的一面,增强他们教育孩子的信心,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整个沟通交流活动中。

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家长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再顽劣的学生也有优点。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挖掘孩子身上的可圈可点之处,并将之告诉家长,让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也有可赞之点。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家长多赞美孩子,让孩子从中获得信心,从而扬长避短,获得更大的进步。如,这样一段沟通交流对话,教师:“您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家长:“他不会变了,我已经对他不抱任何希望了。”教师:“假如有奇迹出现,您孩子的问题解决了,您觉得他会变成什么樣?”家长:“怎么会有奇迹,不会存在这样的假设。”教师:“如果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您的孩子确实发生了变化,你想他会变成什么样子?”家长:“我想,他会主动学习,认真完成各项作业……”教师:“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在这个交流片段中,教师借家长之口描绘出问题解决后孩子获得进步的情景,真正让学生家长看到了希望,获得了动力。同时,教师通过动情有力的语言,让家长知道成功就在眼前,关键是要配合老师,严格要求孩子,教师也同时得到了家庭教育的强力支持。

五、提供建议是有效沟通的拓展

教师与家长交流,不仅要认真倾听家长的感受和对问题情况的反馈,更重要的是,要在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使家长在督促、引导孩子改变行为、克服不足的育人策略上能得到一些启发。这一目的的实现一般放在交流的最后时段进行,教师可以给家长提出一些富于建设性的意见,但千万不能站在育人管理专业的制高点,命令学生家长去做某事。最重要的是,教师给学生家长提出的意见要诚恳,要带有支持性,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且要切实可行。教师在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前,最好先询问一下学生家长,以利于对方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意见。如,“小×爸爸,你认为我该怎样做?我应该怎样帮你?”在教师给家长提出参考性建议后,加上一句“你说对吗?”“你觉得呢?”之类的话,在缩短双方心理距离的同时,可以给学生家长一个理解、反思的机会,使学生家长在接受你的意见的同时,也能理解家长这么做的深刻用意。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一年四季开放的时间不同。当人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您不要着急,也许您家的花在夏天开;如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您也不要着急,说不定您家的这棵是蜡梅,开得会更动人!”教师一定要持有这样的教育情怀,对每个孩子都视如己出,真诚地与学生家长交流,不责备,不抱怨,在弄清是非的同时,为家长提供有益的管理对策,争取获得家长的支持,真正做到帮忙而不添乱。

(作者单位:山东邹城市田黄镇辛庄小学 山东邹城市田黄镇中心小学)